段时间“佛系”一词非常流行,到处都是人在宣称自己是“佛系青年”,标榜不争不抢,一切随缘。那么这么简单好用的一词,到底隐含了什么意义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佛系”的知识,希望能够让大家对佛系有一个体系化的了解。需要声明的是,本文观点来自万维钢精英日课解析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作者是美国进化心理学家和科学作家罗伯特·赖特。

为什么佛系比较重要(佛系的真实意义)(1)

只要接触佛学,不论是经文还是影视作品,就非常容易听到“苦”、“烦恼”、“无我”、“无常”、“冥想”、“正念自控”、“色即是空”、“贪嗔痴”、“涅槃”等词语。但是他们在佛学中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一分享。

“无我”的意思是说,“我”这个概念并不真实存在。经常听到佛学讲“五蕴皆空”,其中的五蕴指的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色蕴就是作为我们人类的肉身,英文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是“form”。受蕴就是人类的基本感情,痛苦、高兴、悲伤等的。想蕴是人类的基本感知,包括五官的感觉。行蕴指的就是我们的精神状态,比如习惯、倾向性、复杂的思想等等。识蕴就是我们的意识。五蕴皆空或者“无我”的意思就是指“我”到底存在与否都是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我们大脑中并不只是有一个“自我”,受到五蕴的影响,我们经常自己欺骗自己,我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的自我才是真正的“我”,我们的身体、感情、感知、想法和意识都不属于我们能够控制的“真正自我”。

“无常”,是指人们没有恒定的“自我”,我们在不同的时刻都是被不同的思维模块控制的“傀儡”。大自然赋予了每人大脑七个思维模块,分别为:自我保护、吸引配偶、保住配偶、群体认同感、关爱亲属、社会地位、避免疾病。在不同模块下,我们呈现出不同的自我,输出不同的感情,哪一个模块下的感情强烈,哪个就更容易占据大脑。我们经常被这些模块“迷惑”,做出各种决定。

“冥想”,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影视节目中的“打坐”。这个不仅仅是个理论,更是一种真实的、经过科学检验的修行。通过长时间的专注,就可以进入一种“心流”的状态(这个在我国和美国的中产阶级级以上家庭中非常流行,在万维钢精英日课、罗辑思维、武志红心理学课、熊逸书院、吴军谷歌方法论、何帆北大读书俱乐部、卓克科学思维课等等专栏中对此都有阐述)。佛学中有“八正道”,其中的第七就叫做“正定”。正定就是冥想的一种修炼方式,是小乘佛教的修炼方法,非常普通,你我就可以做。比如一直保持专注呼吸,清空其他杂念,在长时间专注呼吸中达到正定的状态。正定之后进入正念的状态,就可以达到通过专注任何东西,进入正定的状态,随时随地进入“心流”。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不简单,我尝试了一个月,没有一次超过20秒的,20秒后越想专注,反而就越难做到专注。那些著名的高僧就是能够在这种冥想中,长时间进入正定状态,甚至是正念的状态,那真是远不能企及的高度啊。

“正念自控”,又称佛学自控法,即打断七种模块的反馈回路,不让他们即时获得奖励和满足感。刚才我们说“无常”时,提到大脑中的七种模块,大脑随时被他们接管,谁的声音大就听谁的。决策其实就是七种模块自带感情之间的竞争,而所谓的理性就是为各种感情提供信息和辅助。正念自控的办法就是通过冥想,让这些七种感情在眼前通过,但是不参与其中,通过正念冥想接受和分析感情,而不是通过理性和意志力与感情对抗。以此达到自控的目的。比如我们路过一家美食店,非常想去吃,但是最近又在减肥,那么此时不妨就用“正念自控”,不要告诉自己不能吃,而是顺着想吃的思路想下去,想象自己为什么想吃,这个想吃的欲望有多强,这个东西怎么好吃,有什么特征等等,等到这一些列的问题都想过了,此时就会发现,事实上想吃的欲望早就没有那么强了。

为什么佛系比较重要(佛系的真实意义)(2)

“色即是空”,这个在生活、影视、娱乐中频繁出现的词语,蕴含了深刻的佛学思想。所谓的“色”,指的是我们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的感情,使我们赋予各种客观事物的内涵。所谓的“空”,不是指万物皆空,而是我们认为赋予的各种内涵都是虚幻的,是空的。每个人受到的教育和自身的修养不同,赋予世界的各种“色”也不同,甚至常常是各种内涵充满着矛盾。每个人都仿佛再用一个个自己独有的有“色”眼睛看世界,为各种事物赋予我们认为“真理”的意义。当我们学会“色即是空”,做到去掉“色”,看到世界的本真时,才发现许多东西都是认为先入为主的假象,我们就会更加自由,能够排除主观想象的干扰,获得更加真实丰富的体验,收获更大的了却和幸福感。

“贪嗔痴”,贪就是被一种事物所吸引,嗔泛指一切负面情绪,而痴就是贪念和嗔念的加和。钱财、名声、美女,不论事件什么身外之物,只要是你想得到,这个感情就叫贪,贪念无止境,欲望的沟壑深不见底;当我们对什么事物、情感、现象持有负面情绪,比如排斥、反感时,这就是嗔念。而当我们为了获取贪念,而故意排斥一些其他事物,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这就是“痴”了。

“涅槃”,不是死后重生,而是四个特征的集合。即完美的幸福感、彻底的平静感、内心的完全自由感、对周围事物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具体是指我们身处人的“十二因缘”之中,即无名、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或者被这十二因缘所牵绊和控制,涅槃就是摆脱了因缘的控制,让我们有条件的幸福、自由、平静,升级成无条件的幸福、自由和平静。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什么是真正的“佛系”:佛法一直提倡不要被欲望和各种感情所“控制”,各种冥想只是提供一种我们真切观察感情的方式,它不是要消灭什么,而是反对我们被某个东西劫持。释迦摩尼本人在世的时候,是非常积极进取的,他各地发表演讲,开展现场辩论,每次都必须辩论胜利才罢休,他也有很强的事业心,终身都在把佛学当做自己的事业,做大做强。佛法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修行的目的不是“出仕”成佛,而是让自己不受各种情感的控制,不受外界刺激的牵绊,让我们真实自由的生活。佛学的意义,不是装神弄鬼,为那些骗钱的人提供工具,而是为了让世人可以从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获得一个更高的水平,来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为什么佛系比较重要(佛系的真实意义)(3)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这是与您分享的第364篇文章,也是改版后的第45篇,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再见。

欢迎您分享上方的二维码给你最亲近的人,让我们成为终身学习者,一同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