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小城镇 1979年的老镇记忆是风淡云轻(1)

七十年代中期还是属于计划经济盛行的年代,父亲的工资,我记事起是四十八元,母亲先是二十七元,后来慢慢涨到了三十几元,这在当年的镇上,双职工家庭,已经非常优渥了,但是那个年代普遍的平民老百姓缺衣少食,尤其那些贩夫走卒的家庭,更是汤汤水水粥饭为主,很难见荤腥,更逞论零食了。

90年代的小城镇 1979年的老镇记忆是风淡云轻(2)

由于母亲在当年最有生产与生活资源的单位,供销合作社,统购统销,所以从记事起,我们家的吃喝用度,虽然简单,是不缺的,加上我的父亲长袖善舞,外交能力关系较多,乡村集镇县城,那时候差距还是很明显的,父亲利用外出之际,开会或下乡,经常会有许多好吃的带回来,冬天的栗子,秋天的砀山梨,夏天的西瓜,春天的糖果饼干,这让我们的童年记忆,有许多丰富的零食与各种各样的玩具及用品,包括我喜欢的少儿读物各种书籍连环画等等,母亲则利用出差进货之际,带回各种各样钙奶或动物饼干,生病发烧的时候,还可以吃到新鲜的罐头,母亲善于持家,善于烹饪,经常做包子糖馒头给我们吃,炊烟袅袅,母亲辛劳的身影,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都是非常温暖的记忆。

90年代的小城镇 1979年的老镇记忆是风淡云轻(3)

春夏秋冬,四季轮转,那是风淡云轻,没有烦恼,从小的天地世界,主要就是两条老巷,鱼市街,土佬巷,就对两条老巷子产生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出来大院门口,一定是洗澡堂的门前一方天地,每当到了秋季,尤其是中秋节后到春节期间,淮海工鼓锣说书声不绝于耳,洗澡的人群络绎不绝,澡堂门前有一汪水塘子,又浅又窄,和旁边的大的河塘挨着,夏天会有厚厚的浮藻,里面居然生动活泼,有许多各样的野鱼虾鳖,是我童年的百草园。

再往左前方,是鱼市街,幼年的我俨然熟悉于人情世故,经常穿梭于邻居家,陆家小三雪,乔家的儿女乔小兵,马家的马小军,打铁的陈家小艳民,吴家的小大兵,供销社章步华家的小红卫,挨着吴家的吴雪刚,王家的老四王志国,都是我小学的同学,直到巷子临街的陈家的大小双,小学班主任陈汝芳家的小朱林,他们各自的家我都玩耍过,而且可以进出自如,那时候时光漫度,夜不闭户,家家几乎都不锁门,即是锁门,也是那种明锁,甚至把钥匙直接放在门槛里或门梁上,那时候除了社会风气很好,左邻右舍串门是经常事情,委实家家户户都没有啥贵重物品,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三转一响已经是奢侈品,电视机好像只有供销社与文化站有,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更是个稀罕物。

90年代的小城镇 1979年的老镇记忆是风淡云轻(4)

我从小八个月开始,寄养在大院右前方土佬巷子里,那里不过几十米,更是贩夫走卒宰羊杀猪的集散地,巷子深处的邻居家,我感受到了最初的人间烟火气,我寄养的人家姓别,别爹爹他们家是卖熟食的,我从不到一岁寄养在他们家,到五六岁回到父母身边,那条巷子,都几乎是贩夫走卒做小生意的,于是我的记忆中,炊烟夕阳,孩童嬉戏的场景,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此时,二哥寄养在街头的朱姓人家,大哥哥放在乡下舅奶奶家,广阔农村,泥土河流天地,大家都健康快乐成长,我的记忆中,天永远是蓝的,阳光灿烂,河水清澈,草长莺飞,天上经常飘过风筝摇曳,偶然有飞机掠过,我们都大呼小叫地跑出家门,仰望天空,凝视很久很久,直到飞机飞入云层,淡出视线。

90年代的小城镇 1979年的老镇记忆是风淡云轻(5)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