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现代移植曲目(永不消失的古琴曲)(1)

古琴曲现代移植曲目(永不消失的古琴曲)(2)

这本十六年前从旧书摊淘来的《广陵散》,是我走进古琴世界的第一座灯塔,之前连古琴这个词都未听说过。从此我爱上古琴并追寻古琴,直到今天,我不仅学会弹古琴,也学会制做古琴。近几年来,我时常在构思着写一篇有关本书和我与古琴的叙事散文,却未能构思妥当,今天,国庆中秋双节长假刚结束,母亲与妹妹假期旅游回来也两天了,也该我来接班陪母亲。望着这阴雨连绵的云天,不知从哪里又来了构思的灵感。

二十多年前,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国企改制、兼并、下岗,住房改革拆迁等等,一时间,大量书刊资料涌入市场,这些书刊多来自各单位取销图书室放弃的书籍,还有一些私人搬家时或谁家老人过世后遗留放弃的图书。西安古城周边十几处旧书摊市场十几年不衰,我这个“文化大革命”期间上中小学的人,在正需要读书的年代却未读几本书,看到这么多书籍,使我如饥似渴地畅游期间, 每逢节假日,骑着单车,每次都有收获,大有收一本书就好象读了一本书似的,小到一本字帖,大到中华书局版上百册的二十四史。多为解放后至八十年代出版的书,也不乏清末民国版书籍。我不太爱在书店买新书,尤其是九十年代以后电脑印刷出的书,一是有些书装帧花哨错别字多,却未附刊误表,二是有些书版面宽厚度大,拿在手里感觉象“注水鸡”一样,三是书价高,买一本新书可买三五本旧书。我的书九成多都是旧书摊淘来的。旧书摊大多是露天地摊, 风雨天一般不出摊,这时我就在家里整理披览开来。有些书刚到家时,灰头土脸,翻角裂边,我便用潮湿毛巾轻轻擦净,再将卷角翻边层层弄潮展平,然后压在一摞书下,第二天取出时,有“竹怜新雨后”之感。有的线装书线断即将散页,又无原线,我发现面粉袋的封口线较为合适,便拿来洗净凉干装订旧书,每每遇到这些情景,妻子便“夸奖”说我象个图书管理员或文物修复者。手捧一本旧书,品读、抚摸,书页铅字的凹凸感随着字里行间的思绪,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增加了些许沧桑和历史的厚重。

古琴曲现代移植曲目(永不消失的古琴曲)(3)

那时淘书人也多,发现好书先拿手里为妥,有时为了讨价还价,犹豫不定,马上就有人接手。因此,不管啥书,只要旧,先收集一起再说。这本《广陵散》即是,当时看去象一本杂志,封面“广陵散”三个大字根本不知何意,买回来品读时,不禁让人喜出望外,竟是一本从未见过的古琴曲谱,还附了大量有关此曲的考证资料,一九五八年音乐出版社出版,印数仅有五百多册,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世上还能存几本?而我拥有一本,心里真有一种小小的得意。书的封面钤有一枚接近三公分的古玺风格白文名章,名字前冠以地名,扉页是一枚不足一公分的汉印风格白文名章,这两枚印直逼古人,也可爱之至,想必应是本书原主人的印章。

古琴曲现代移植曲目(永不消失的古琴曲)(4)

广陵散琴曲描写的是战国时聂政为父报仇刺韩王的故事,聂政的父亲为韩王炼剑,误了时期,惨遭韩王杀害,聂政为父报仇,历尽艰苦,入山学琴,十年功夫,学成绝技,韩王听说国内出现了卓越的琴家,召他入宫演奏,但不知他就是要为父报仇的聂政,正在听琴之际,聂政从琴中抽出刀来,刺杀了韩王,聂政怕连累他的母亲,自毁容貌而死,韩国不知谁刺死了国王,千金悬赏,求刺客姓名,聂政的母亲为使儿子扬名,前去认尸,并死在聂政身旁。

此曲在古琴曲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远在一千七百年前,广陵散已出现了杰出的演奏者嵇康,我国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作者,宋代的陈暘,曾拿它与诗经相比拟,称作“曲之师长”,全曲长达四十五段,曲体结构庞大,旋律丰富,技巧复杂,曲调激昂慷慨,独具风格。

嵇康弹广陵散最为著名,并曾作《琴赋》,对琴的奏法和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所撰《声无哀乐论》认为同一音乐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断言音乐本身无哀乐可言,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化思想。他颇受老庄思想影响,提出“越名教而认自然”说。他与同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较为密切,后山涛入仕,当了官,选用人才时,欲引嵇康入仕当官,康不从,遂致书《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因主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遭钟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在刑场上,嵇康抚摸着他的爱琴,悠然地弹着广陵散。曾有人求他教此曲而不应。曲终,说句“此曲将绝矣”,便从容赴死。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星球上,不同地域同时发展出几个后世未能超越的思想高峰,成为后世生存发展的思想源泉,经久不衰,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至高无上的思想体系与低下无助的个体生命的随意灭杀并存着,在战争的残酷以及财富和权力的争夺面前,多如蚂蚁的思想、主义、学派等也如蚂蚁一样力微。魏晋时期人性的觉醒是可贵的,而现代意义上人性的觉醒要到中世纪后西方文艺复兴和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之后。我想,就将文明的进程作为主线,将书籍与古琴的命运作为辅线,我作为主角活动期中,从而将人文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而文明进程这条主线似乎是两条方向相反的平行线,一方面,现代人不断从古代吸取思想养料,另一方面,现代人又越来越重视生命的存在和意义。历史进程的车轮,更象是坦克的履带,坦克始终未变,变的是走过的地面,凹凸与平整、软硬与干湿等差异必将留下不同的历史痕迹,同时,与地面接触的那段履带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每一代人就生活在这段静止履带的时空,而正是这段履带承载着坦克、承载着历史。历史上发生的一切悲壮与优雅,都成为后世所享用不尽的资源和反思的镜子。

散文的框架思路先构想到这里,待闲时在悠扬的琴声中将其展开写就,现在已是中午十一点多,我得去两站路以外的超市买菜做中午饭,陪母亲好好喝一杯。今年这个双节假不同于往年,一是假期长至八天,二是阴雨不断,三是适逢大伯九十大寿,国庆这天举办寿宴,同时,妹夫的外甥女出嫁,要到男方家乡几百里之外的甘肃武威民勤县举办婚礼,也定在国庆这天,作为惟一的舅舅是一定要到场的。原计划我们两家与85岁的老母亲一起参加大伯寿宴,现在妹妹家是不能参加了,她们自驾游式的提前离开西安,一路向西,打算用一周时间,回来走宁夏陕北,主要景点一路带过,这自然成了爱说笑、爱热闹、更爱旅游爱喝酒的母亲之选。母亲除了东北西北,近十几年来,大半个中国该去的都去过了,台湾也去了,东南亚及欧洲十国也去了,更为自豪的是,七十八岁时,妹妹带她去西藏游玩,妹妹反应较大,身体不适难过,而母亲一点反应都没有,还得照顾妹妹。母亲走到哪里,就将欢笑带到哪里,旅游时,遇到不好走的路,导游搀扶着她走,之后她总要给导游钱作为感谢。有的游玩项目需另付费而导游不陪,母亲就为导游购票让其一同游玩。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购买东西时,她总是对我们说:“不要跟人家搞价,人家辛苦的可怜的,让人家多挣点”。母亲走到之处都会为人留下深刻印象,她常爱说的一句话是“让我们到处都有好朋友”。

平日里,我问:“妈,今天吃啥饭”?母亲说:“做啥吃啥”。又问:“妈,你想喝啥酒?这有五粮液,还有华山论剑”。她准说:“你倒哈啥喝啥”。接着又说:“把好酒留着来客喝,咱就喝一般的”。我长这么大还未对母亲说过“妈,我爱你”,可我想,当我这样对她说时,她一定会用关中东部语调笑着说:“好娃哩,这还用说,谁呀娃不爱他妈?”

就这样我匆忙走下楼,天依然下着雨,我打着伞向着超市,一路上,脚底下不时雨水涔涔,脑子里不停思绪萦绕。到了超市,选了一只“百代鸡”和几块五香猪蹄,称好,共一百二十多元,我掏出钱夹付钱时,糟糕!夹里只有二十几元,刚才忘记拿钱了,这也只能买点豆腐青菜之类啦。

回到家里,我对母亲说:“妈,咱们今天就吃青菜豆腐白米饭吧,没买到肉,哎,广陵散!”“啥?忘了伞,哪你手里拿喔啥?”

当我做好饭,将饭菜、花生米和酒摆上餐桌时,外面的雨又大了起来。平时天气晴朗时,坐在屋里向窗外望去,错落不齐、叠嶂向远排开去的城市楼房犹如山区,我立山腰,看着远处楼房斑斑点点的窗户静静悄悄的,往日熙熙攘攘的旧书摊市场已不见踪影,那时的一些书易了新主,而那些新主和书商不定就在眼前哪栋楼房生活着。而当时未买出的书籍,也许书贩出让给了造纸厂,化为纸浆,再造出新的书来。有几处楼房的间隙,半腰处镶嵌着蓝色的终南山,如一幅巨幕挂毯闪着几颗蓝宝石,愈发可爱。尤其在雨过天晴,夕阳西照 ,几朵彩霞映出的终南山,更是印证了“山爱夕阳时”的景致。而另有时候,蓝天下几道直溜溜的、粗细不一、排列有序的白云,自秦岭之巅,如一排古琴弦似的向着华山、向着黄河、向着大海奔去。今天,一眼望去,远处朦朦胧胧,窗前唰唰唰唰,而这雨恰好给偏于干燥的古城带来滋润。我给母亲和我同时斟满酒,打开现代琴家管平湖先生弹奏的古琴曲广陵散,听着雨声中的广陵散,静静地品着“华山论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