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1300百年,那个闻名千古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竟有书法传世,在诗歌中见到过诗仙的飘逸,那么他的文字又当如何呢?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1)

李白 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李白唯一存世的书法真迹,曾令历代大家赞不绝口,为之倾倒。那么,李白书写它又是在什么样一个场景下呢?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2)

清 苏六朋《太白醉酒图》

李白自幼便饱读诗书,诸子百家无所不窥。20岁时,李白便开始隐居岷山。25岁时,他出离蜀地,在江陵结识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与李白一见如故,赞李白有“仙风道骨”。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3)

司马承祯像

这个司马承祯,也是大有来头。他是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自号白云子,人称白云先生。他的个人文学修养极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司马承祯深受唐玄宗的器重。唐玄宗曾命其到王屋山建立讲堂,并题写匾额。司马承祯在阳台宫内作山水壁画,画高一十六尺,长九十五尺,画中仙鹤、云气、山形、涧壑一一毕呈。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4)

阳台宫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欲寻访司马承祯。待到达阳台观后,方知他已经仙逝,无缘再见。不见其人,惟睹其画,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

山高水长,物象千万,

非有老笔,清壮可穷。

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5)

《上阳台帖》一共25个字,其书苍劲雄浑而又气势飘逸,用笔纵放自如,雄健流畅,恰是《李白墓碑》中称其“思高笔逸”的绝佳写照。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6)

引首乾隆皇帝题“青莲逸翰”四字

帖前黄绫隔水上是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题跋者有宋徽宗赵佶,元代的张晏、杜本、欧阳玄,以及清代的乾隆皇帝等人。每个人的题跋字数,几乎都是正文的两倍以上。引首还有乾隆皇帝楷书题“青莲逸翰”四字。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7)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8)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9)

《上阳台帖》及题跋

宋代大书法家黄庭坚如此评价李白的书法:

及观其稿书,大类其诗,弥使人远想慨然。白在开元、至德间,不以能书传,今其行、草殊不减古人。

由此而知,李白的书法是很见功力的,只是被他的诗文所掩盖了。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10)

宋徽宗题签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11)

宋徽宗题跋

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

他提到的这件李白行书帖,今未存世。但赵佶自身书画造诣极深,竟如此推崇李白的行书,可见李白的书法水平确实不流凡俗。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12)

张晏题跋

此外,从元代张晏的题跋中,也可略窥李白的书风:

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书奴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观其飘飘然有凌云之态,高出尘寰得物外之妙。尝遍观晋唐法帖,而忽展此书,不觉令人清爽。

可见李白的书法与其人个性奔放豪迈相一致,不拘法度,超逸神妙。这件书法又经过无数达官贵人递藏。

《上阳台帖》在宋代宣和年间,被收归于内府;后流入宋末权相贾似道手中;元代经张晏处,到明代曾藏于项元汴天籁阁中;至清代,为收藏大家安岐所得,后被收入清廷内府。

《上阳台帖》

李白佳作欣赏(诗仙李白的唯一存世书迹)(13)

书本诗文中诗仙飘逸,又生活在距离一千年前,感觉遥远。而一方长卷,将李太白重返人间,使他在我们心中又有血有肉了起来,诗仙不再是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