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有一个话题是比拼哪个省最能吃辣,各地网友上阵言语厮杀,吵的不亦乐乎,纷纷抢着戴那顶最能吃辣的帽子。

我就奇了怪了,莫非能吃辣,最能吃辣还是一件很骄傲的事情吗?最能吃辣,要不要发个一吨重的大奖牌?吃辣,本无所谓好与不好,只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口味嗜好而已,吃辣的国家、地区、省份都有不少,辣也只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中的一味,湘菜只是大部分的菜式用辣椒调味而已,一样的讲究菜品的原味,鲜香。

湖南的气候和饭菜都什么样的(湖南不是无菜不辣)(1)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人也不是个个都能吃辣,不是个个都喜辣,一样有很多人自家做饭很清淡的,并不太辣。同时湘菜也绝不是个个都辣的,有很多传统的湘菜菜式并不辣的,比如肉沫蛋饼(或肉沫蛋羹)、五圆整鸡、毛氏红烧肉、冰糖白莲、百鸟朝凤、过桥豆腐、花菇无黄蛋、板栗菜心、腊味合蒸(有辣款、不辣款)、湘式全家福、粉蒸肉等等。

湖南的气候和饭菜都什么样的(湖南不是无菜不辣)(2)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记得二十三十年前,吃的酒席很多菜并不辣,这些年呈现了从不怎么辣到越来越辣,再到变得不再那么辣的一个变化曲线,为什么呢?是因为其实传统湘菜并不太辣,这个你可以去找几十年前的甚至解放前的老湘菜菜谱看看,差不多大部分不辣的菜,更不用说以谭延闿谭家菜为代表的官府式湘菜,后来越来越辣是因为餐饮业越来越发达,刺激味蕾的味道更容易被人的味蕾记忆,重盐重辣重甜比清淡不辣更具刺激性,甚至有某种成瘾性,吃惯了咸辣的,在吃清淡不辣的就成了“寡淡无味”“淡出鸟来了”,所以一度让整个餐饮业淘汰了不辣的菜品,上架了太多重口味的,再到近几年,长株潭以及省内的一些城市居民越来越讲究养生和健康,不再唯恐不辣,整个菜品的平均辣度都在不同程度下降,没有前几年那么辣了。

湖南的气候和饭菜都什么样的(湖南不是无菜不辣)(3)

人说嗜辣的地方比较穷,虽说不尽然,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在物质生活不丰富,人民比较贫穷的年份,讲究的不是食材的原汁原味,底层老百姓考虑得更多的是有利于怎样下饭(主食),即辅助吃主食,填饱肚子而已,所以那时候就养成了吃辣的传统。

在今天物质都很丰富了,吃饭对很多人来说,主食已经退居次要位置,对食材本身原味的需求会更高,从身体健康角度来说,过辣并不是很好的,现在再强调湘菜多辣,已经不是个贴金的事了,某种意义会成为减分项,实际上输出到广州深圳的出省湘菜,早就贴近市场,以低辣、微辣为主了。

所以,今天真的不要去抢最辣的这顶帽子了。最辣真的不算什么光荣美好的事情。让别的菜系去争就好了。

湖南的气候和饭菜都什么样的(湖南不是无菜不辣)(4)

(图片来自网路,侵删)

至于网上经常讨论的另一个话题,什么谁是火炉城市,居然也有人自己认领,这可不是什么好招牌,那不等于说自己这里气候很恶劣么?直接把想来这里的人劝退了。火炉城市是谁,自己去查,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福建,夏天都热得很,数据可以说话。为什么要明明不是最大的几个火炉,却非要去抢那顶并不美好的帽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