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煜辉 职业七段

本周我们为大家带来王煜辉七段撰写的文章《什么时候算是会下围棋》上篇,在这篇文章里,王煜辉老师会以一个家长和一位曾经的职业棋手的角度,说一说对于什么是“会”下围棋的理解。以及会下围棋的这个“会”字,大致分为的九重境界:

下围棋需要什么能力(谈一谈对于什么是)(1)

似会非会 → 将会未会 → 会了一点儿 → 太多不会 → 会的懵懂 → 会的开心 → 会的纠结 → 会的太少 → 新的起点

以下为正文:

之所以想要聊聊这个话题,主要是受到了一件事情的触动,安安的一位幼儿园同学在校外学围棋,之后在大概学习到四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后选择放弃。我问这位小朋友的家长为什么不再继续。他的回答是:

“ 家里的大人觉得学会了就可以了,没必要花更多的时间继续深入下去,担心太耽误时间了,还想花时间去学习其他的才艺。”

我听了之后,颇有感触。

学围棋到了什么水平,可以称之为会呢?对这个“会”字的理解,在不同的人群,以不同的维度来看,肯定是答案各异的。在这篇文章里,我来以一个家长和一位曾经的职业棋手的角度,说一说我对于什么是“会”下围棋的理解。

会下围棋,无疑是家长让孩子学习围棋的源动力,也是最低的要求。试问一下,如果家长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学了两年围棋,花钱花时间之后,孩子却不“会”下围棋,那么这样的情况,肯定是会让家长大失所望的(很遗憾,目前这样的情况很多)。

1 所以我们在解释何为会下围棋之前,先定义一下什么是“不会”

在我看来,无论孩子学了多久,亦或获得了其所在的教学机构颁发的何种奖状,通过了什么考试。如果尚不能独立完成一局十九路棋盘的对局,或者是仅仅可以把棋盘上的交叉点勉强填满,但是并不知道双方地盘的归属,也不知道棋子的死活和胜负。那么以上的种种情况,都应被归总到“不会”的那一个行列里。

就围棋的学习规律推论,一位学习了四个月,大概上了10几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还停留在简单吃子规则的学生,是达不到这个最低要求的,而文章开始提到的那一位家长,认为学了基本规则和懂基本落子技巧就认为是“会下”的观点,显然是大错特错的。

2 解释清楚了什么是“不会”,我再来分几个层次,解释什么是“会”

这一个“会”字在职业棋手看来,其实是一个非常不愿意去涉及的话题,因为它的定义实在是太敏感了。日本的棋圣藤泽秀行先生说过:“棋道一百,我只知六七”,柯洁在输给阿尔法GO之后也说过:“我还是不太会下围棋呀”这样自嘲的话。世界级别顶尖高手尚且如此,我等又岂敢妄言自己“会”下围棋呢?

但如果这么想,读者肯定觉得职业棋手是不是也太矫情了,照你们这么说,这世界上还有人会下围棋吗?其实真不是矫情,职业棋手当然不是不会下围棋,他们的这种言行,也只是谦虚的一种表现,而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就是和古人所讲的“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知识少”的道理是完全一样的。

言归正传,就从我最近几年创立爱棋道,以及陪伴安安下围棋的经历来分析总结,对于这世界上所有学习围棋,但并不以当职业棋手为目标的同学来说,其会下围棋的这个“会”字,大致可以分为九重境界,这九重境界所对应的棋力,就让我一一道来。

第一层境界 —— 似会非会

大概在学习完了吃子和死活的基本规则之后,老师们会开始教孩子们全局的下法,“金角银边草肚皮”这样的谚语,也是在这个时候教给孩子的。孩子们已经可以在老师的提醒下,在十九路棋盘上落子了。

尽管这时看起来已经是在下真正的围棋,但是孩子的思维模式还没有真正切换到围地盘的概念上来。他们的思路还停留在吃子阶段,其对局的表现,也是紧贴着对手来吃子,所以这个时候,虽然看起来会下,但实际上并不知道围棋该怎么下,故称之为“似会非会”这个阶段,这个水平对应大约是北京市的15级。

第二层境界 —— 将会未会

在孩子们有了100盘棋的对局量之后,基本会进入到下一个境界。这个时候,孩子们已经了解围棋真正的胜负规则并不是吃子,而是围地盘。孩子们开始有占角之后互相挂角,守角等围地盘的意识,有些对局数量多一些的孩子,还可以在棋子的接触战中用出关门吃、枷吃等基础手筋,吃掉对手棋子以增加自己的地盘。

这个时候,孩子们下完棋,如果差距很大的话,可以根据目测的地盘范围来判断自己是赢是输,(但如果差距不大,孩子们就不清楚了)这个阶段,孩子们对于目数的概念基本还是没有的。这个境界可以称之为“将会未会” ,其水平对应大约是北京市的10级至5级。

第三层境界 —— 会了一点儿

当孩子们下了200盘19路对局的时候,已经开始有了基础的包围与反包围的意识,这个时候,同学们基本上已经不会去提自己空里的死子,如果对手的空围的实在太大,也会有去对手地盘里面大闹天宫的意识(比如点对手的三三,破坏对手的地盘)。此时孩子们的胜负意识开始逐渐步入正轨,也有了一些简单的计算力,平时所做的死活题,在此时开始有了用武之地。

但是这个时候,孩子是没有超过3步的计算能力的,对于目数,也还是只有很懵懂的概念,这个阶段的胜负,往往是由一两道简单死活或是对杀来决定,由于孩子们的实战技术水平刚刚开始展现,故这个水平阶段,我称之为“会了一点儿”。这个时候,其水平对应大约是北京市的5级至1段之间。

第四层境界 —— 太多不会

度过了第三层境界,孩子们这个时候都应该具有了自发的学习动力,对围棋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了。正常情况下,孩子的对局数量会持续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很可能会进入到一个小小瓶颈期,这个时候,家长会发现孩子好像花的时间并不少,但是却怎么也打不出成绩,有时候还会输给原来不容易输的对手,这会导致相当多的家长出现郁闷的情绪。

这个其实很正常,毕竟越往上,水平的提高越难,而且还有一个核心的原因,那就是孩子们虽然已经有了一点点的计算力和战斗力,但是对于围棋的技术点还是知道的太少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其实孩子是不容易对其他学习时间不如自己长的同学具有碾压式优势的(因为大家其实都不太会知识点,例如官子和点目也基本没有概念)。大部分孩子陷入第一个瓶颈期的原因基本都是围棋知识点的缺乏,故我将这个阶段称之为“太多不会”这个阶段,其对应的水平大致是北京市1段至2段之间。

在线学围棋 就找爱棋道www.iqid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