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白于野

西游记第63回的内容(西游记第三回之环环入扣)(1)

第三回和前两回不一样,前两回虽说有小波澜,但也算不上什么大起伏。这一回设置的冲突密集且层层递进,并且已经决定了故事的发展走向,是写一只猴子的百年猴大王生活,还是安排一位孙行者去往西天取经。

01 咒术起邪风,傲来国夺兵械

为什么会设置在傲来国夺兵械一环节?

此回开篇就说明了缘由,猴王荣归故里,剿灭了水脏洞的混世魔王。混世魔王这一事,让孙悟空开始居安思危。

话说悟空本领高强,但是手下的猴子们却能力较弱,遇到祸事能力不强,枪兵器械丰足才能有自保能力。同时,兵力强盛也是一种对外敌的警示。

但问题是,东西哪里来呢?

作者化身为四只老猴子,老猴子年长经历的事情多,通晓的也多,建议也比较有信服力,没有兵械可以去邻居傲来国那里买或者学着造兵械。

孙悟空是怎么干的呢?老猴子的建议只是听了一半,是去的傲来国但不是买或者学,而是利用咒术起邪风,搬空傲来国的兵器库。法术,成了孙悟空取巧的“好手段”。

是不是有些眼熟?那只癖好收集袈裟的黑熊精不就是这么干的吗?喜欢的,就想法子去夺来了,换做人世间就是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而此时的孙悟空其实和取经途中的那些妖怪,也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02 猴王入东海,龙宫巧得二宝

得来轻巧的东西,往往不会被珍视。孙悟空在家习舞兴师一段时日,觉得这普普通通的凡兵利器已经配不上自己了。

但是,也找好了说辞,这大刀“榔槺”得很,不称手就可以换了。

四猴军师又献上“良策”,可以找另一个好邻居——东海龙王。

毕竟是一方海域之神,进去之时倒也是客客气气的,自报家门,但是也没曾透露是出自菩提祖师门下。

东海龙王欲用寻常武器打发,哪想到孙悟空也看不上钢叉、画戟,也不是个好打发的家伙。龙王百转千折地,欲用寻常人搬不动的“天河定底神珍铁”让孙悟空知难而退,没曾想到这神铁倒是顺从了孙悟空。

孙悟空收了这伸缩自如的“神铁”,也就是后来降妖除魔的如意金箍棒。这“神铁”两头都有金箍,是不是就联想到了后面孙悟空脑袋上的紧箍咒?孙悟空是因为心性顽劣降不住,采用紧箍咒来进行约束。这金箍棒两头金箍,也是用来镇河妖海妖,没镇压前估计也是个嚣张性子。这也许是,如意金箍棒能被孙悟空收服的原因之一吧。

后面还强行求取了一副披挂,披挂是由其他三海龙王不甘不愿凑成的——金冠、金甲与云履。

龙王不是自愿赠送宝物的,有没有想过反抗?有,但是即使是点将起兵也打不过,所以解决办法就是告状,告到天庭,告到玉帝面前。这一步是为天庭招安孙悟空不成,反倒来了一出经典的大闹天宫做好的铺垫。

03 初入幽冥界,笔一挥改生死

前两回重点提到的就是,孙悟空漂洋过海,求仙问道,为的就是长生,即使被祖师赶出师门,他仍然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学会了长生之术。可事实呢?直到被鬼差勾去幽冥界,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既然来都来了,刚好直接找冥王解决问题吧!无论是击鼓鸣冤,还是一路哭嚎,还是自认了那三百四十二岁的善终,那都不是孙悟空做事的风格。

一路抡棒,开出一条道路。相貌凶狠,武力高强,反而让十代冥王慌慌张张地不敢端架子,问了出处,端来了生死谱。孙悟空浓墨一挥,不仅划去自己的名字,连那些有名有姓的猴子也给划去了。末了,也是一路棍棒,打出幽冥界回家了。

孙悟空强销名号,猴类无生死,乱了轮回,但是森罗殿诸王也是打不过,直接选择了上报,把问题扔给了天庭。

天庭会议中,太白金星给的建议是既然此猴有能耐,选择给个官职,招安便好。只说给个官职,但是没有明确什么官职,匆匆招来,匆匆定官职,不甚在意,又偏生得这猴子是个心高气傲的主。

天庭轻视,悟空自我傲视,这也为后面起冲突做好了伏笔。

孙悟空的形象是完美的吗?并不是,而是在作者的笔下,一步步塑造出来的,有成长有变化。石猴入山林,纯灵懵懂;水帘洞称王,无知无畏;漂洋过海,渴望长生;三星洞求学,天资聪颖但是变得虚荣;大闹龙宫夺取神兵,武功高强却恃强凌弱。

有人说,看不同阶段的孙悟空,其实就是在看不同阶段的自己。

<END>

愿安好,感谢观看

文/雪白于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