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是“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共同确定了今年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的宣传主题为“智慧人生健康路,科学补碘第一步”。积极宣传碘缺乏病防治措施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甲状腺疾病患者补碘分寸如何把握?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癌高发是否密切关联?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专家对这些问题予以解读。

甲状腺疾病如何补碘(甲状腺健康离不开科学补碘)(1)

缺碘的危害不容忽视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合成甲状腺激素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对于维持机体健康意义重大。碘不仅促进生长发育、参与脑发育,还在调节新陈代谢方面有重要作用。

甲状腺是富集碘能力最强的器官,血碘被甲状腺摄取后,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生成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够刺激骨化中心的发育成熟,使软骨骨化,促进长骨和牙齿生长。在脑发育的关键期,神经系统的发育依赖甲状腺激素。在此时期摄入碘不足或碘缺乏,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脑发育迟滞,即使以后再补充碘或甲状腺激素也无法逆转。

甲状腺激素还能促进人体对蛋白质、脂肪、糖的合成和分解代谢。通过增加耗氧量、产生能量、影响基础代谢率,得以增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能力,维持新陈代谢和保持体温。

作为自然环境碘缺乏所致人体碘营养不良而诱发的一组危害性疾病,碘缺乏病主要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以及碘缺乏引发的流产、早产、死产、先天畸形等。

其中,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分别是最常见、最严重的表现形式。出生并生活在碘缺乏地区的学龄儿童,会出现不同程度智力损害,其智商水平明显低于碘充足地区儿童的智商水平。

消除碘缺乏一直在路上

我国是外环境严重缺碘的国家之一,历史上,碘缺乏病在我国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因此,碘缺乏病被我国列为重点地方病之一。

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下,多年来,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触诊甲状腺肿大率从1995年的20.4%,下降至2005年的5.0%;超声甲状腺肿大率从1997年的9.6%,下降至2020年的1.5%。

我国2018年开展的地方病现症病人个案调查结果显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查出Ⅱ度甲状腺肿大现症病人约5.5万人,克汀病现症病人约0.8万人,与20世纪90年代的相应数据比较,降幅巨大。

2020年全国碘缺乏病监测结果显示,全国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21.0微克/升、尿碘小于50微克/升的比例为2.7%,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5%,碘盐覆盖率为95.9%,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2.0%,各项指标满足国家层面碘缺乏病消除标准的要求。结合2005—2020年的监测结果,我国最近15年始终处于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补碘需因人而异

不同人群的补碘策略不同。

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为碘缺乏地区,一般人群每天从食物和饮水中获取的碘不能满足正常需求,需要额外补碘。因此,除了居住在水源性高碘地区的人,或患有某种甲状腺疾病按医嘱不吃碘盐的人外,其他人都应食用加碘食盐。目前,随着食物种类更为丰富多样,外出就餐、外卖就餐增多,使传统依赖家中食用盐补碘的情况发生变化。因此,我国也在积极调整食盐中的碘含量,以保证人群的碘营养适宜。

儿童青少年是碘缺乏病防治的重点人群,在日常生活中这部分人群尤应注意充分补碘。

妊娠妇女在备孕阶段为达到良好的碘营养状态,应食用加碘食盐,怀孕后应选用孕妇碘盐或碘含量较高的加碘食盐,并鼓励摄入含碘丰富的海产食物。

婴幼儿从生后至36月龄是生长发育关键期,需要足够的甲状腺激素促进体格生长和神经系统发育。当母亲碘摄入充足时,能满足0~6月龄母乳喂养婴儿的需要,7~12月龄婴儿可从辅食中获得部分碘,13~24月龄幼儿开始尝试成人食物,也会摄入少量的加碘食盐,能获得一定量的碘。婴幼儿的辅食中应有含碘的海产品。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饮食主要是乳制品,婴幼儿奶粉中应加碘。

甲状腺病患者如何补碘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应限制碘的摄入,忌用富碘食物和药物。如果需用放射性碘治疗甲亢,如海藻类含碘多的食物应该禁食至少7天。而甲状腺全部切除或完全破坏所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要接受甲状腺激素的替代疗法,因此食用加碘食盐或未加碘食盐对甲状腺无明显影响。甲状腺腺叶切除或甲状腺组织尚有残留者,可以正常碘饮食,包括食用加碘食盐。

碘摄入量过多或不足,都能使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升高,所以要适碘饮食。近年来,虽然甲状腺癌发病率大幅上升,但并未发现补碘与甲状腺癌发病率升高之间的相关性,因此甲状腺癌患者可以正常接受碘饮食。

同时,为了保证母体和胎儿的需要,妊娠期患有甲状腺疾病的妇女,也要摄取足够的碘,食用加碘食盐是最好的方法。妊娠前有甲亢并低碘饮食的患者,在拟妊娠前至少3个月食用加碘食盐,以保证妊娠期充足的碘储备。妊娠期甲亢患者也要摄取足够的碘,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时调整抗甲状腺药物剂量。

碘盐与甲状腺癌不相关

总结甲状腺癌目前患病率逐年攀升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电离辐射、环境、饮食、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公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提高,特别是高分辨率超声和细针抽吸细胞学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大幅增强了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能力。

近年来,国人食盐中碘的含量表现为下降态势,人群的摄盐量也是稳中有降,然而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正在呈现“水涨船高”的趋势,两者并不一致。另外,在地理分布上,甲状腺癌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与碘盐摄入较多、碘盐覆盖较好的地区也不一致,因此,尚无证据表明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癌高发的现象有关联。

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 刘鹏 苏晓辉

整理:健康报特约记者 衣晓峰

来源: 健康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