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开口就感觉空虚,当我沉默便感到充实我这种五毒(贪嗔痴慢疑)俱全的凡夫俗子本来是没有资格谈佛理的但是就像观棋者一样,做不来观棋不语的真君子,明明是臭棋篓子一个还偏偏忍不住手痒,乃至越俎代庖挽起袖子替对弈者操刀干起来(我时不时地也能杀败线上中国象棋业9)今天闲谈两首有名的偈语:,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最好的偈语?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最好的偈语(闲谈两首偈语)

最好的偈语

当我开口就感觉空虚,当我沉默便感到充实。我这种五毒(贪嗔痴慢疑)俱全的凡夫俗子本来是没有资格谈佛理的。但是就像观棋者一样,做不来观棋不语的真君子,明明是臭棋篓子一个还偏偏忍不住手痒,乃至越俎代庖挽起袖子替对弈者操刀干起来(我时不时地也能杀败线上中国象棋业9)。今天闲谈两首有名的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前一首是五祖的得意弟子上座神秀法师写的。后一首是六祖慧能仿造着上一首做的。前一首我的理解是这样。我们的肉身就像菩提树一样,我们的心像明镜台一样。我们的身心都要常打扫卫生,不要让他们沾惹了尘埃。我们的肉身吸取阳光空气五谷营养,心灵像明镜台一样能如实地映射认识客观事物。我们的肉身应该保持卫生,不要油头垢面,避免病毒细菌,我们的心灵更应该回避、打扫各种信息垃圾,比如杀盗邪淫妄语诈骗等等。我们凡夫俗子,由于基因(我不想称之为前世,搞得别人会误会封建迷信)或者后天的各种业障污染,当下的身心多多少少都会有“尘埃”的污染,所以说我们要下苦功夫觉察到这些污染造成的思维和行为的坏习性。

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听到别人哪怕是善意的批评,也会脑筋绷起,面红耳赤,怒从心头出。既伤害了自己的身体,又妨碍了自己的进步,何苦来?还不是过多表扬害自己误认为自己完美无缺、无所不能?还有听到自己理解不了的观点就立即否定并加以嘲笑。这些都是自己的眼界、学识乃至心胸太狭小所致。学识越宽阔越会带着好奇的心态去考察验证。比如钱学森晚年研究气功。有些人自己不去实践验证,上来就是一个封建迷信的大棒!燕雀焉知鸿鹄之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钱老的学识智慧岂是门外汉能理解的!牛顿爱因斯坦晚年都对研究上帝着迷,跟这两位大师差距十万八千里的所谓无神论者就嘲笑讽刺,殊不知你还在黑暗里摸索,人家在阳光的照耀下已经找到宇宙的一些门道了!

我以为神秀的“时时勤拂拭”的观点是现实主义的,特别适合我们凡夫俗子。吾当一日三省吾身,改过自新。识别并征服自己的坏习性胜过拿破仑征服一座城。由此我们获得的奖赏也会价值连城。

后一首是六祖慧能所作。六祖是社会阶层中的下下等人,但是具有上上等慧根,他是属于那种随时随地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一代宗师。他老人家对佛教中国化的贡献太大了,比如在世修佛,不一定要到寺庙才能修佛,顿悟成佛等等。恕我业障深厚,真的理解不了啊。在六祖看来,菩提本没有树,明镜也不是什么台,啥都没有,哪里来的尘埃啊?菩提树是不是你看到然后想象的那个有枝有干有叶有根长在地面的一个画面?明镜是不是你看到后想象的那个能平平的亮亮的能照见人脸的那个东东?至于尘埃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个颗粒状容易积累弄脏东西的那个东东?在人家六祖看来,这些都是虚空而不存在的,菩提树,明镜台,尘埃都是世人的心造出来的概念,在六祖心中,尘埃压根儿都不存在,它怎么需要“勤拂拭”?

菩提树,明镜台,尘埃既是有区别的又是没有区别的。它们的本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然后质子中子又是由夸克构成的,然后。。。。。。很快你就发现这些基本粒子越来越不可区分。诸位想象一下到最后,是不是有可能万物的来源都是一种微微微粒,并且不可区分,不可描述,那这种微微粒会不会就是传说中的“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万事万物来源于空,我们为何非得把它们区分得不差分毫呢?我们事事区分人人区分是不是已经形成一个深刻而顽固的习惯?这种习惯靠谱吗?比如我们小时候看电影看到一个歪带帽吹口哨的会下意思地认为这个是流氓,这个真的靠谱吗?有人到老了还会习惯地把周围人分为坏人和好人,这是成熟还是幼稚?有些骗子用奢侈品把自己包装成富贵巨商而诈骗的,这些不都是利用了人们的一些固有的一些判断模式吗?人是活在观念里的,随着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人们应该主动调整甚至干掉妨碍自己幸福生活的旧观念。不要有太多的固有观念,生活中少一些必须,马上。烦恼都是自找的,一点没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