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⑴教育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⑵教育产生的条件:劳动以及语言的形成

⑶特征:

a.教育无阶级性,教育目的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

b.水平低下,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

c.教育是在劳动中进行

d.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的生活需要相适应,以生活经验为主

二、古代教育的特征

⑴奴隶社会(国内)(一般认为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①夏:

a.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

b.庠、序、校我国最早的教育机构是庠

②商:有文字记载同时又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的学校出现在商代

③西周:

a.国学乡学之分

b.形成了“学在官府”“政教一体”“官师合一”的官学体系

c.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礼(伦理道义教育)乐(音乐)射(射技)御(军事技术)书(写字)数(计算),核心是礼乐

④春秋战国:

a.稷下学宫(战国)

b.官学衰微,私学兴起(春秋)、私学繁荣(战国)

c.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直接促成了百家争鸣的社会盛况。

⑵奴隶社会(国外)欧洲

①古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a.宫廷学校:教育皇子黄孙贵族子弟的场所

b.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招收贵族和官员子弟

c.文史(书吏)学校:培养熟练运用文字从事计算工作的人

②古希腊:

a.雅典教育:培养有文化和素养的政治家和商人;在西方最早形成美育、体育、德育、智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教育内容丰富,教育方法灵活(崇文、强调理性)

b.斯巴达教育:培养军人和武士;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尚武、军事主义教育)

⑶封建社会(国内)

①两汉时期

a.太学是当时最高的教育机构;地方官学发展始于文翁兴学;鸿都文学是研究艺术的专门学校

b.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隋唐时期

国子监、六学二馆;隋朝建立了科举制度

③宋朝

a.“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b.国学是程朱理学

④清朝

1905年废除科举制

⑷封建社会(国外~中世纪的欧洲)

①教会教育:

a.培养教士和僧侣

b.教育内容:七艺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也被称为三艺

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骑士教育

a.培养封建骑士

b.教育内容:骑士七技

总结:古代教育的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学校专门职能,是统治阶级的工具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社会思想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三、近代教育的特征

⑴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干预,公立学校崛起。

⑵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

⑶教育的世俗化

⑷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依法执教。

⑸出现了双轨制

⑹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四、二十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

⑴教育的终生化。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快速增长和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他的本质在于人的一生需要终生学习,终生发展。

⑵教育的民主化。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是崇尚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⑶教育的全民化。主要表现为全民教育,既教育必须面向所有人,既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并且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⑷教育的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⑸教育的现代化。具体表现为现代科学技术对教育的运用,由此产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教育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发展历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