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过一场大梦万事皆空(人生大梦一场终究归于虚无)(1)

李叔同大师有这么一首诗:

半世风流半世空,世间再无李叔同。半生繁华半世僧,无数奇珍供世眼,自是一轮圆月耀天心。

李叔同前半生风流倜傥,后半生明心入境,以一生的经历,诠释了何为“繁华落尽一场空”。一切的尽头,并非实体,恰恰是虚空。

千百年前,依旧有人在地球上生活,千百年后,他们不见了,而身为后代的我们却出现了。当然,再过千百年,我们也早已湮灭在历史当中。

其实,人类的历史,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代代地轮转,一代代地更替,一代代地经历,到最后,都需要顿悟此生,离开红尘。

其实,有人问过李叔同大师一个问题:“您到底如何看待生死呢?”

李叔同大师只说了这么四个字——去去就来。

何谓“去去就来”?去和来,那都是相对的。也就是说,我们走完了这一生,也仅仅是躯体消失而已。缘起缘落,缘聚缘散,生死只对躯体有影响,其余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生,是一场经历。结果,是一场虚空。

人生不过一场大梦万事皆空(人生大梦一场终究归于虚无)(2)

人生复杂,让世人一叶障目。

为什么尘世之人会活得痛苦呢?用李叔同大师的话来说,那就是“悲欣交集”。

悲苦,那是常态。而欣喜,也会来到我们的身边。既然如此,那我们追求的,就不该是完全顺畅且快乐的人生,而是有悲有苦的生活。

就拿李叔同大师的经历来说,为什么后半生的他能够放下尘世的一切,完全看透呢?

因为他知道,尘世间的声色犬马,男欢女爱,争斗纠结,也就是那个样子。经历过了,那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有些人奢华享受一辈子,也不见得拥有了什么。最后,还是一场空。有些人纵情于男女之爱当中,也就图那一时的快感而已。感觉过后,也还是虚空。

哪怕是争名夺利,甚至像秦皇汉武一般,名垂千古,到最后,不也要撒手人寰,走向最不情愿的“生死”尽头吗?

上文说过,李叔同大师认为,“去去就来”就是面对生死最好的态度。其实,前世今生,或者今生后世,哪怕真的化为尘土,那我们不也在尘世间“来去”一趟吗?

人生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世人被某些事儿一叶障目,就分不清生活的本质罢了。

人生不过一场大梦万事皆空(人生大梦一场终究归于虚无)(3)

人活到最后,都只剩下“虚无”。

音乐制作人朴树说过这么一句话:“如果我能写出如李叔同大师《送别》一般美的诗词,我宁愿死去。”

《送别》全诗如下: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依旧活着的时候,我们需要送别身边的至亲和朋友。等到最后,我们也要将自己送别。就像残阳从地平线落下,人的背影也逐渐消失。

送别,那是我们此生的主题。无论是谁,都逃不过“送别”的命运。要知道,人活到了一定的年纪,那我们面临的,终究是“虚无”。

什么是“虚无”?不过是“空空如也”的意思。你再有钱,不见得能带走。你拥有了各地的财富,也不见得能带着离开。你拥有了无数豪宅别墅,也不见得能千秋万代。

人,终究有老去的那一天。而事物,终究有消失的那一天。在时光面前,我们都是匆匆的旅客,只能暂时停留,而无法永恒。

人生不过一场大梦万事皆空(人生大梦一场终究归于虚无)(4)

“悄然离去”才是最好的结果。

李叔同大师在离世之前,其实给弟子写过这么一首绝笔诗:“华枝春满,天心向圆,绚烂之际,归于平淡。”

春天到来,这树枝上也逐渐长出了嫩芽。一切本心,也终究会在悟透之后,变得圆满起来。悟透,有些人需要十年,有些人需要一辈子,而更多的人,哪怕归去,也悟不透。

人生的所有事儿,其实都会往“平淡”的方向发展。哪怕你如同烟花一般绚烂,那你过一段时间之后,不也变得平淡起来吗?

没有人可以绚烂一辈子,也没有人可以永恒地辉煌下去。等我们老去的那一刻,就会明白,人类一代代繁衍生息,一代代经历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本质上就是经历“由辉煌到平淡”的过程。

人生不过一场大梦万事皆空(人生大梦一场终究归于虚无)(5)

就跟李叔同大师一样,年轻的时候,既享受过奢华,又经历过奢靡,甚至还拥有过绚烂且夺目的成就。可后半生,也逐渐选择平淡下来。

人字两笔,一笔写绚烂,一笔写平淡。写完了绚烂和平淡,那我们的结果,无外乎是及时归去罢了。离开,归去,坦然,一颗平常心。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文/舒山有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