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5世纪中叶,在也先被杀之后,一直称雄于蒙古草原的瓦剌部,遭遇到了严重打击(拓展阅读:一文概述:为了做蒙古大汗,也先动了哪些“小心思”?)。为避“蒙古本部”的锋芒,瓦剌主力不得不一再向西迁移,最终在天山以北安顿并繁衍生息了下来。与此同时,他们与崛起于中亚的哈萨克人,有了直接接触。

那么问题来了,纵观双方超越百年的“交往史”,究竟滋生了哪些恩怨情仇?我查了一些资料,接下来跟大家简单聊聊。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1)

电视剧《哈萨克汗国》中的瓦剌首领

瓦剌和哈萨克的“初次见面”

也先死后,一直称雄于蒙古草原的瓦剌部颓势日显。与此同时,位于西南方的东察合台汗国,也一再“趁火打劫”,进一步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局,瓦剌主力不得不放弃漠北,向西迁徙。到了15世纪70年代,他们最终在额尔齐斯河与鄂毕河中上游、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天山北部繁衍生息了下来,并与当地的突厥语族部落之间有了较为密切的交流与融合。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2)

天山牧场

进入16世纪中叶,伴随着游牧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高速增长,诸部之间因人口和牧地所引发的争端,变得愈演愈烈。与此同时,“蒙古本部”以及东察合台汗国的一再打压,使得他们与中原王朝的贸易几乎被全面隔绝。

为了改善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他们决定进一步向西发展,即越过哈萨克草原,打开中亚市场。于是,瓦剌部与哈萨克汗国(1456 —1847)产生了直接的正面接触。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哈萨克汗国的主要敌人,是与之争夺中亚贸易中心城市的乌兹别克人(拓展阅读:一文概述:谁是昔班尼汗?)。因此,在瓦剌人和哈萨克人一开始接触的近百年间,基本上维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3)

不过,伴随着双方势力的逐渐强大,矛盾也随之变得尖锐了起来。原因很简单,瓦剌和哈萨克均为游牧部落(国家),不仅都需要广阔的牧场来安置部众和发展游牧经济,还需要控制尽可能多的贸易要道和城市,发展商业、手工业,方便换取必需的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瓦剌诸部,一直处于“分牧而居”的状态。因此,他们根本无力与强盛期的哈萨克汗国相抗衡。“俄国大使丹尼拉・古宾曾向莫斯科报告说,据所获悉哈萨克势力强大,而且已经将瓦剌置于其管之下”。

这些被击败或征服的瓦剌人,主要是潜入哈萨克草原或与哈萨克接壤的某些分散的瓦剌部落,学界认为很可能是部分土尔扈特部或杜尔伯特部的属民。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4)

电视剧《哈萨克汗国》剧照

准噶尔汗国崛起的前夜

时光荏苒,到了明末清初,天山北部基本奠定了“卫拉特(即瓦剌,清朝文献中的厄鲁特)四部”的格局。其中:

进入17世纪,伴随着天山北部牧场的不断减缩,各部之间的生存压力变得愈发强烈。各部之间相互攻伐,与中原王朝的贡市贸易也因“蒙古本部”的阻挠而时断时续。不得已,他们再次转向中亚和钦察草原寻找“出路”。显而易见,卫拉特人的“西进举措”,遭到哈萨克人的坚决反对。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5)

哈萨克强大期占领卫拉特西部的七河地区

为了对付卫拉特人,哈萨克汗国甚至与喀尔喀蒙古的托辉特部(俄罗斯文献称之为“阿勒坦汗王朝”)达成了“合作关系”。

1608年,哈萨克汗国联合和托辉特部珲台吉硕垒乌巴什(?—1623,达延汗的玄孙)大举进攻卫拉特人,但战斗以联军失败而告终。战败的硕垒乌巴什,更是一度从原本的冬牧场被驱逐了出去。

到了1611--1615年间,不甘心失败的硕垒乌巴什,充分利用卫拉特人与哈萨克人的矛盾冲突,调动大军并联合哈萨克汗国,最终“让整个卫拉特对他俯首称臣”。据史料记载,卫拉特大台吉(贵族)每年必须向他缴纳骆驼200峰,马和羊各1000头,“以示臣服”。

1621年,硕垒乌巴什再次联合哈萨克汗国,向卫拉特四部发动了进攻。卫拉特人遭遇严重惨败,部众四处逃散,原有的牧地格局被完全打乱,内部矛盾变得更为尖锐。与此同时,沙俄势力也开始向北疆地区慢慢渗透。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6)

和托辉特部势力范围(黄线勾勒)

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进而避免更深层次的武装冲突,一些部落选择主动外迁。17世纪30年代,土尔扈特部一路迁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拓展阅读:归途路漫漫,土尔扈特人的东归血泪史),和硕特部南下至青藏高原(拓展阅读:一文概述:和硕特汗国在西藏的雄起与崩盘)。

另外,屡战屡败的卫拉特各部首领和贵族们也痛定思痛,决定“转向团结与联合”。这些人的心态变化,为后来准噶尔部的兴起,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先决条件。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7)

土尔扈特人使用的腰刀

准噶尔汗国的“西征之路”

1635年,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成为卫拉特四部的“盟主”。在他的提议和倡导下,东西蒙古近百年的纷争不仅宣告结束,双方还结为联盟,共同制定了著名的《蒙古一卫拉特法典》。

与此同时,为了改善与其他诸部的关系,巴图尔珲台吉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和土尔扈特部首领朋楚克,并先后迎娶了土尔扈特部首领和鄂尔勒克及固始汗之女为妻,结成姻亲。

一言概之,和平与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准噶尔部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8)

连环画中的巴图尔珲台吉形象

1)巴图尔珲台吉讨伐哈萨克汗国

在对内寻求团结的同时,巴图尔珲台吉先后对哈萨克和布鲁特等部(国家),发动了颇为积极的攻势。

在17世纪前半期,哈萨克人一直占据着巴尔喀什湖以南的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并且控制着塔什干、安集延、撒马儿罕等传统的中亚贸易中心。1635年,巴图尔珲台吉率大军重挫哈萨克军队,并俘获了杨吉尔王子(即撒勒哈穆·江格尔汗)。在缴纳了大量赎金后,他才被释放回国。

1643年,巴图尔珲台吉亲率大军2.5万(.准噶尔军队1.5万,其余各部合计1万余人),再一次进攻哈萨克汗国。与之对垒的杨吉尔麾下,尽管兵力不足千人,但他依托有力地形,一度压制住了联军的进攻势头。不久,约1万哈萨克援军抵达战场,卫拉特联军只能撤退。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9)

疑似哈萨克汗国的骑兵

不甘心失败的巴图尔珲台吉,一度打算在1644年“三征哈萨克”,但计划并未实现。大约在1651年左右,巴图尔浑台吉以“杨吉尔汗(1643—1652在位)杀害了护送头克(杨吉尔之子,?—1716)回国的准噶尔士兵”为由,亲率大军讨伐哈萨克汗国。扬吉尔汗尽管竭尽全力进行抵抗,但最终兵败被杀。

杨吉尔汗战死后,哈萨克汗国进入了动荡期。王室子弟为了争夺汗位内斗不止,割据一方的军阀们也各自为政,整个国家不仅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更一度沦为准噶尔部的“属国”——准噶尔部在当地的多个大城中设立“喀拉罕(即监护使)”,负责监督该城市的管理和收取贡品等工作,“(哈萨克人)在所有的事情上,都仰望着巴图尔珲台吉,并服从于他”。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10)

疑似哈萨克汗国的骑兵

2)噶尔丹的西部征程

在巴图尔珲台吉的苦心经营下,准噶尔部的领地,北及额尔齐斯河流域和鄂毕河中游,西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囊括了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叶尼塞河上游和伊犁河流域等广大地区。

1670年,准噶尔首领僧格被杀,内部呈现出了群龙无首的状态。与此同时,一直在西藏出家的僧格之弟噶尔丹(1644—1697),在西藏宗教上层的支持下返回准噶尔部。1671年,他在僧格旧部与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的支持下,击败了一众政治对手,成为了准噶尔部的最高首领。

1678年冬,他在先后击败了杜尔伯特和辉特等部后,接受了达赖喇嘛授予的"噶尔丹博硕克图”(持教受命王)称号。至此,“准噶尔部”升级为“准噶尔汗国”。1680年,他趁南疆内乱,率大军将南疆地区也尽数收入囊中(拓展阅读:一文概述:准噶尔汗国时期的新疆与维吾尔人)。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11)

噶尔丹

1681年以后,为了夺取中亚贸易城市和控制哈萨克草原,噶尔丹开始寻求向西部发展,即对哈萨克汗国以及诺盖等中亚部族,发动了大规模讨伐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四分五裂的哈萨克汗国,在杨吉尔汗之子头克汗(1680—1715在位)的征讨下,于1680年基本恢复了“大一统”的局面。

在1682—1683年间,噶尔丹亲率大军进攻哈萨克汗国,但遭遇了惨败。不过,他“未尝挫锐气,益征兵训练如初”,并遣使警告头克汗,“汝不来降,则自今以往,岁用兵,夏蹂汝耕,秋烧汝稼,今我年未四十,迨至于发白齿落而后止”。

1684年,噶尔丹再次发兵征讨哈萨克汗国。准噶尔军队不仅先后攻占了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乌尔根齐等中亚重镇,还将擒获的头克汗之子押往西藏,“以畀达赖喇嘛”。不久,他们又先后击败了诺盖人(高加索突厥人)和布鲁特(柯尔克孜)人,“使之均处在他(噶尔丹)的权力之下”。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12)

准噶尔汗国的疆域

准噶尔汗国和哈萨克汗国的“爱恨纠葛”

不过,对于志在恢复“大蒙古国”的噶尔丹而言,他的“主要敌人”是居于漠北的喀尔喀蒙古和统一中原的清朝(拓展阅读:老北京“奇葩地名”考:“六公主坟”的前世今生)。

1)何谓“三玉兹”

于是,头克汗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内政管理上面。

因此,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哈萨克汗国呈现出了繁荣兴盛的气象。不过,学界普遍认为,哈萨克“三玉兹分立”的局面,就是源于他的“分部而治”的政策。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13)

所谓“三玉兹”的大致分布

所谓“三玉兹”,即: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14)

同时携带火绳枪和弓箭的哈萨克骑兵

2)策妄阿拉布坦的“复仇”

策妄阿拉布坦(?—1727,僧格之子)即位后,在1698年发动了对哈萨克汗国的首次讨伐战争。对于发动征讨战争的缘由,他还向清政府做出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简单地说,就是哈萨克汗国背信弃义,不仅杀害了“送还头克汗之子回国”的准噶尔使团成员,还频繁劫掠自己的部众,甚至还抢跑了自己的未婚妻。因此,他决定“是以兴兵而往。”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15)

疑似准噶尔汗国骑兵

从表面上看,策妄阿拉布坦的西征是为了复仇。不过,实际情况远不止“复仇”这么简单。

众所周知,噶尔丹发动的针对喀尔喀蒙古和清朝的战争,使得汗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都蒙受了巨大损失。与此同时,哈萨克汗国的综合国力不仅得到了恢复,还不断将牧地向东、向南推进,损害了准噶尔牧民的实际利益。另外,围绕贸易城市以及财富、人口的争夺,均是造成双方兵戎相见的重要原因。

在1698年和1699年,策妄阿拉布坦先后两次进攻哈萨克汗国,并夺取了额尔齐斯河西岸及哈萨克草原的大片地方,势力伸张到了锡尔河下游(今哈萨克斯坦境内)。

1716年,准噶尔主力部队从伊犁河出发,向阿亚古斯河谷周围地区的哈萨克人发动进攻,土尔扈特部与之遥相呼应,从西边攻袭哈萨克。1718年,他们大败哈萨克军队,使之退出了阿亚古斯河以西地区。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16)

准噶尔汗国的军队

3)噶尔丹策零的:西部狂飙

到了噶尔丹策零(1695—1745,策妄阿拉布坦长子)统治时期,双方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张。

1723年春,噶尔丹策零从额尔齐斯河抽调了大量兵力,对塔拉斯河谷的哈萨克人发动了突然袭击。毫无准备的哈萨克人不得不舍弃牲畜、毡房和衣物四散弃逃,来不及逃走的,或被杀,或被俘,损失惨重。

对于这一场突然袭击,俄国史学家如是写道,“他们惴惴不安,仓皇逃命于各游牧地之间,结果畜群倒毙,人们饿得奄奄一息,男人抛弃妻子儿女,让他们听天由命。”

1724—1725年,准噶尔军队占领了土尔克斯坦(哈萨克首领驻地)和塔什干。1738年,噶尔丹策零击溃并征服了大玉兹,并将中玉兹的一部分也收入囊中。那些不愿向准噶尔汗国“表示臣服”的哈萨克居民,不得不向西迁移。

根据文献记载,中玉兹的一部分移往撒马儿罕,小玉兹转移到了希瓦和布哈拉,大玉兹的残部则游牧到了忽毡——他们占据了威海、里海、乌拉尔河之间的所有草原,并在西伯利亚引起了新的部族骚动。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17)

疑似哈萨克步兵的作战装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原本“互不统属”的三玉兹决定团结起来,共同反击准噶尔汗国。1726年,哈萨克人在萨雷苏河中游偏西的布雷塔河岸,击败了准噶尔军队;次年底,他们又在巴尔喀什以南重创准噶尔军队,并重新夺回了中、小玉兹的部分土地。

于是,噶尔丹策零决定彻底击垮哈萨克汗国。1741年,他亲率领1.5万大军攻入中玉兹,掳走了许多人和牲畜,并一直追击到了奥伦堡。同年,他又派出两路军队,一路进攻中玉兹,一路攻打小玉兹。其中,中玉兹的阿布赉汗也在战斗中被俘。直到1743年9月,经过双方的反复谈判,阿布赉汗才“重获自由”。

坦诚说,噶尔丹策零主导的这几次进攻,对于哈萨克人而言是非常致命的。“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卫拉特封建主所取得的胜利,暂时竟使哈萨克中玉兹各执政者变成了他们的藩属和进贡者....中玉兹的大部分首领还要派遣自己的子嗣到准噶尔充当人质,方便准噶尔的控制”。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18)

清初的中国时局

准噶尔汗国的衰落和哈萨克汗国的“反戈一击”

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上层贵族们为争夺汗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频繁的战乱,不仅让各部人众纷纷内迁附清,汗国的综合实力也被大大削弱。与此同时,准噶尔汗国和哈萨克汗国的关系,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阿布赉汗的报复

利用准噶尔汗国的内讧的形势,已经完成哈萨克“三玉兹一统”的阿布赉汗(1711—1781,出身中玉兹),开启了针对准噶尔汗国的“复仇计划”。

大约在1747年左右,他率军击败了位于塔尔巴哈台山背后拉斯特一带的土尔扈特人,并将这里据为己有。次年,他又击败了前来“兴师问罪”的准噶尔军队,并让不少哈萨克部落回到了塔尔巴哈台和巴尔鲁克山一带。

与此同时,他还积极介入到了准噶尔汗国内部各派之间的斗争当中,进一步加剧了准噶尔汗国的崩溃。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19)

(疑似)阿布赉画像

1750年,终日不理政事的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噶尔丹策零次子)被“庶长兄”喇嘛达尔扎(?—1752取而代之,在被达赖喇嘛授以“额尔德尼喇嘛巴图尔”的称号后,成为了新的准噶尔汗。

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他早在1749年就向哈萨克汗国提出过联姻请求,但未能成功。但可以肯定的是,双方原本剑拔弩张的仇恨态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1752年,在沙俄的支持下,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1723—1757,和硕特拉藏汗之孙)联合达瓦齐(大策凌敦多布之孙),发动了意图“拥立策妄达什(喇嘛达尔扎的幼弟)为新任准噶尔汗”的哗变。只不过,他们的阴谋并未成功。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20)

阿睦尔撒纳和达瓦齐

哗变失败后,狼狈的二人逃入中玉兹阿布赉汗处避难。出于利用准噶尔汗国内部矛盾来削弱其力量的考量,阿布赉汗不仅给予了二人较高的礼遇,还拒绝了喇嘛达尔扎让其交出二人的要求。

在中玉兹避居一年多后,二人返回准噶尔汗国。1752年年底,阿睦尔撒纳唆使达瓦齐暗选精兵,采取买通内奸和突然袭击的手段,“顺利”杀死喇嘛达尔扎,篡夺了汗位。

1753年夏,由于杜尔伯特部“不愿臣服于达瓦齐”,达瓦齐和阿陸尔納邀请阿布赉汗出兵,合力攻击位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杜尔伯特部。很快,阿布赉汗抽调出5000名士兵,向杜尔伯特部发动了猛烈攻击。

值得注意的是,在征讨过程中,哈萨克军队不仅破坏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大片牧场,还掳走3000多名男女、儿童以及大批牲畜,使得杜尔伯特遭受到了极为惨重的损失,极大削弱了准噶尔汗国的内部力量。

一言概之,阿布赉汗的“复仇计划”并不复杂,即通过“扶弱攻强”的举措,削弱准噶尔汗国内部的凝聚力,使其不再能组织起强有力的力量“对付自己”。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21)

电影《游牧战神》中的阿布赉汗

2)准噶尔汗国的崩溃前夜

1753年10月,达瓦齐与阿陸尔撒纳二人“分道扬镳”,准噶尔汗国内部烽烟再起。不出意外,阿布赉汗再一次“深度参与”了进来。

二人闹掰后,阿陸尔撒纳马上派遣其弟向阿布赉汗求助,请求他提供马匹、骆和羊只,并许诺“以俘虏和武器”等作为补偿。很快,阿布赉汗出兵大举骚扰准噶尔汗国的西部边境地区,迫使达瓦齐不得不分兵防守,给到了阿睦尔撒纳“可乘之机”。

频繁的征讨,不仅让阿布赉汗夺得了很多牲畜和俘虏,并实现了削弱准噶尔汗国的目的。“由于他们购买来的或其他方法弄来的许多财物和俘虏运到小玉兹(的举措),成为了一本万利的东西”,“因此哈萨克汗国的封建主们,一会儿‘帮助’这个准噶尔活动家,一会儿又‘帮助’另一个活动家,毎次都带回大批牲畜和俘虏之类的战利品”

一言概之,哈萨克汗国的“热情帮助”,不仅极大地削弱了准噶尔汗国的实力,还使哈萨克人获取了大量财物,进一步壮大了自己的力量,最终让大玉兹摆脱了准噶尔汗国的控制。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22)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之鄂垒扎拉图之战

3)准噶尔汗国的覆灭

1755年春,清朝南北两路大军五万人,分别从巴里坤和乌里雅苏台出发,向准噶尔汗国的统治中心伊犁发起了总攻击。与此同时,阿布赉汗与清军“遥相呼应”,从西面进攻达瓦齐。在东西两面夹击之下,达瓦齐的军队迅速崩溃。伴随着达瓦齐的兵败被俘,准噶尔汗国的灭亡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23)

《平定准部回部得胜图》之平定伊犁受降

不久,原本降清的阿睦尔撒纳“复叛”,但很快便被清军击败。成为孤家寡人的阿睦尔撒纳,再一次逃到了阿布赉汗的账下,并试图借其力量与清军相抗衡。此时的阿布赉汗,显然没有意识到清朝“平准”的决心,甚至还特意向清政府为其求情。

1757年初,清军再度进剿,并派人到阿布赉汗处,要求他协助“抓捕阿睦尔撒纳”。在经过一系列的斟酌后,阿布赉汗决定彻底“放弃”阿睦尔撒纳。于是,当阿睦尔撒纳再次逃遁至汗国境内后,阿布赉汗准备将其擒送给清政府。

穷途末路的阿睦尔撒纳,最终只能与8个随从“徒步夜走俄罗斯”。尽管他得到了沙俄西伯利亚总督的包庇,但在同年九月,就带着自己“反清的梦想”病死了(拓展阅读:读书笔记:乾隆是如何搞定准噶尔汗国的?)。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24)

全盛时期的清朝疆域

在协助清朝平息了阿陸尔撤纳之乱后,阿布赉汗决定“归附清朝”。1757年,他率先上表以示“内附”。1771年,乾隆正式敕封为汗。这样,准噶尔与哈萨克都成为清朝的“属民”,其游牧地也纳入到了清朝版图之内(拓展阅读:什么是“中国”:清朝皇帝眼里的“中国”)。

尾声

清朝统治天山南北后,采取了各项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使当地局势维持了长达百年的基本稳定。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各种生产方式获得了快速发展,人口总数、耕地面积总数、粮食总产量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并为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了比较坚实基础。

噶尔丹叛乱真相(准噶尔与哈萨克的恩怨情仇)(25)

乾隆

与此同时,乾隆还针对准噶尔与哈萨克的关系,特意颁渝哈萨克汗国:“虽准噶尔素与哈萨克为仇,经平定之后,已降旨严禁准噶尔等不得肆意妄行,劫夺哈萨克人众。尔哈萨克须各守边界,不得妄行出境,劫夺准噶尔人等。”一言概之,在清政府的调解和安抚下,双方逐渐中止了长达数百年的敌对行为,更没有滋生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而我们想说的是,长期的冲突和战争,不仅给两族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和难以愈合的创痛,更给了沙俄侵略西北的可乘之机。历史事实说明,只有国家统一,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和共同发展,共同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抵御外敌的入侵,保卫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拓展阅读:一文纵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前世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