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如懿传》的剧情越发精彩,许多人也在好奇,历史上真实的如懿到底是谁?她真的如此深受乾隆宠爱吗?

无论是《如懿传》中的周迅、《延禧攻略》的佘诗曼,还是《还珠格格》的戴春荣,扮演的角色都是同一个女人,那就是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二位妻子纯帝继皇后辉发那拉氏

历史上,皇后辉发那拉氏的一生可谓是风云变幻。雍正十二年被雍正皇帝选中,并赐给弘历当侧福晋;九个月后弘历继位,被封为娴贵妃;乾隆十三孝贤皇后富察氏死后,乌拉那拉氏被晋封为皇贵妃,摄六宫事;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日被正式册立为皇后;乾隆三十年正月随驾南巡,闰二月十八日忤旨截发失宠;乾隆三十一年七月,那拉氏默默离开人世,终年四十九岁,以皇贵妃礼葬;乾隆四十年,被追封为皇后,葬纯惠皇贵妃的地宫东侧,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如懿是乾隆的最爱吗?如懿的原型乾隆曾对她宠爱有加(1)

史书中没有过多关于辉发那拉氏与乾隆皇帝有关感情方面事迹的记载,但从辉发那拉氏当时的地位及子女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曾对她宠爱有加。

恩断义绝,死生不相见。

看似美好的东西,往往也极易破碎。1765年,辉发那拉氏陪同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这次南巡便成了皇后命运悲剧的开始,南巡初期,一切正常,乾隆皇帝还特意为她庆祝了48岁千秋。闰月二十八日,到达杭州在用早膳的乾隆赐给皇后许多膳品,可到了当天晚上,陪同乾隆用膳的只有其他妃嫔,皇后再也没有露面。据清宫的《上谕档》记载:“闰二月十八日,乾隆派额驸福隆安扈从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行回京。”

南巡结束后,不知为何恼羞成怒的乾隆,随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以至于最终皇后身边只剩两名宫女,要知道,按清宫制度,只有后妃中最低一级的“答应”才只有两名宫女。到了第二年七月,辉发那拉氏皇后默默离世,终年四十九岁。在辉发那拉氏皇后死后,怒气未消的乾隆更是下令丧葬仪式下降一级,葬于妃园寝内,并且不设神牌、无祭享,比民间百姓的葬礼还不如。

如懿是乾隆的最爱吗?如懿的原型乾隆曾对她宠爱有加(2)

帝后反目为仇的真相究竟为何?

乾隆自己的说法是,皇后剪了头发,触犯了国俗禁忌,无法容忍。“ 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况自此不复继立皇后。朕心事光明正大如此。洵可上对天祖。下对臣民。天下后世。又何从訾议乎。”

但这种说法很难让天下都信服,毕竟这是乾隆皇帝的一面之词,并且是在十几年后反击来自民间的舆论压力才做出的解释。

民间流传广为流传的版本是,乾隆江南猎艳说。 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风流才子”,南巡的目的即是因为贪恋美景,又可因此寻花问柳。据记载,南巡途中乾隆遇到多位女伶,均颇受眷顾,抵达杭州后,乾隆欲在深夜上岸寻花,即使皇后再三苦劝,乾隆不但不听,反而说是皇后精神失常,命人将其送回军京师。

还有一种说法是宠妾灭妻说。据严譄的文字狱案供词:“三十年皇上南巡,在江南路上,先送皇后回京。我那时在山西本籍,即闻得有此事。人家都说,皇上在江南要立一个妃子,纳皇后不依,因此挺触,将头发剪去。这个话说的人很多”“后来三十三年进京,又知道有御史因皇后身故,不曾颁诏。将礼部参奏,致被发遣之事。一想到人孰无死,若不做些好事,留个名声,就是枉为人了…心里妄想,若能将皇后的事进个折子,准行领诏,就可以留名不朽…”有专家认为,乾隆皇帝与皇太后是想晋封令贵妃为皇贵妃,但遭到皇后的强烈反对,因此产生隔阂。但此说法同样缺乏佐证。

如懿是乾隆的最爱吗?如懿的原型乾隆曾对她宠爱有加(3)

在南京博物馆保存着一份五阿哥的请安折,其中乾隆朱批提到“跟了去的女子三名,当下你同福隆安审问他们十八日如何剪发之事,他们为何不留心,叫他们出去他们就出去吗?要寻自尽难道他们也装不知道吗?”可见那拉氏皇后是在宫女退去后独自在屋内断发,并且剪发时乾隆不在场

“再令阿哥公主福晋们进去,福隆安有持去的旨意,你看著,阿哥们念,他怎么礼、做何光景,一一记下,不必写折子,涿州接驾你再奏。”“谕王成皇后此事甚属乖张。如此看来,她平日恨我必深。宫外圆明园他住处、净房,你同毛团细细密看,不可令别人知道,若有邪道踪迹,等朕回宫再奏,密之又密。” 乾隆命人观察皇后接旨时的反应,并猜想“她平日恨我必深”,并暗中查探有关皇后住所的端倪,可见乾隆皇帝与皇后的隔阂由来已久。

如懿是乾隆的最爱吗?如懿的原型乾隆曾对她宠爱有加(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