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的《行路难》共有三首,这三首诗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此其一篇。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二(每日唐诗六)(1)

[注释]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以世路艰难和离愁别绪为题材。原诗三首,此为三首之一。

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作者简介]

略(见每日唐诗(四)·《将进酒》·李白)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唐宋诗醇》以为《行路难三首》皆天宝三载(744年)离开长安时所作,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裴斐《太白乐府举隅》从之。郁贤皓《李白选集》以为“作年莫考”。

[赏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前四句写自己政治失意后的痛苦和茫然的心境。诗人的挚友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面对如此的丰盛酒菜他却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放下了。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欲渡”两句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欲渡黄河却“冰塞川”,想登太行而“雪满山”,象征着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千难万阻。

“闲来”两句通过历史人物在事业上成功的偶然性,表明他必胜的信心。“行路难”四个短句又把诗人拖回了现实。

最后两句高唱入云,表现了他对将来的乐观态度,以及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李白行路难其二(每日唐诗六)(2)


【名人典故】

伊尹是商代第一个天子商汤王也就是成汤的大臣,他的来历有些神秘。

伊尹出生在夏朝时,当时成汤还不是天子,只是殷商的诸侯。那时候有个小国叫有莘(shēn)氏。有一次,有莘国有个姑娘到河边的桑林里去采桑叶,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桑树,中间已经空了,树皮裂开,里面是个大树洞。采桑姑娘来到这棵树下,竟然发现树洞里有个婴儿。她十分惊奇,就把这个婴儿抱回去,献给了国君。有莘国君也很纳闷,想知道这个不寻常的婴儿怎么会在树洞里。于是他一面把婴儿交给宫中的厨师抚养,一面派人四处调查这个孩子的来历。被派去调查的人打探了一番之后,回来讲了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这个婴儿的母亲原本住在伊水的岸边。她怀孕以后的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在梦中,有一位神人来到她家,并且告诉她说:“如果看到舂米的石臼中冒出水来,就赶快往东方跑,千万不要回头看。”第二天,她家舂米的石臼中果然有水冒出来,她想起了梦中神人的话,就赶紧喊了邻居,一起出了家门,往东方跑去。跑出了大约十里地以后,她忍不住回头望去,只见自己住的村子已经被洪水淹没,成了一片汪洋,除了大水,什么都看不见了。她刚回头看了这一眼,自己就变成了一棵大桑树。后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这棵桑树中间裂开了一个洞,洞中有个婴儿,采桑姑娘正好在这时来到这棵树下,发现了这个婴儿,就抱回来了。

这样看来,这个婴儿是那棵大桑树的儿子。他的母亲原来住在伊水边,他自己长大后又辅佐成汤,做了大臣,主管国事,所以后来的人们就叫他“伊尹”尹:主管,后来也是官名…

伊尹矮个子,黑皮肤,脸形上宽下窄,头发蓬乱,胡子拉碴的,躬着腰,说话声音低沉。他是厨师养大的,慢慢学会了烹调,能做各种美味的饭菜,而且自己读书渐渐有了学问,有莘国君还让他做了自己女儿的老师,教女儿读书。当时的天子夏桀王荒淫无道,闹得天下人都很不满,愿意依附殷商。成汤也在到处招纳贤才,准备推翻夏桀王。有一次,成汤梦见有个人,背着烧菜用的铜鼎,抱着切肉用的砧(zhēn)板,冲着自己笑。醒来后,他占卜这个梦,思量说:“铜鼎是用来调和五味的,砧板是用来切肉切菜的。管理国事就要协调各种因素和力量,这不就像调和五味一样吗?主宰天下,就要划割疆土,分封诸侯,这不就像执刀切肉一样吗?莫非是有贤人出来做我的辅政大臣?”成汤于是就派人到处查访,打听到有莘国有一位善烹调的人有才能,就想把他招到自己手下来,可是有莘国君不答应。后来,成汤向有莘国君求娶他的女儿,有莘国君同意了。在迎娶的时候,伊尹作为陪嫁的臣子,来到了成汤这里,果然背着铜鼎,抱着砧板来见成汤了。伊尹的饭菜做得好,做了成汤的厨师。不久,成汤在宗庙里很隆重地接见了他,和他谈话。伊尹从各种美味菜肴的烹调说起,一直谈到治国的方略。成汤听得很高兴,他很赏识这个厨师,从此伊尹就做了成汤的大臣,帮助成汤治理殷商,并打败夏桀王,建立了商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