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振 2021-2-22

2021-2-22下午,塔里木大学“慎终追远,薪火相传”师生服务宣讲调研团来到广州市越秀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瞻仰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人物事迹评价(英勇无畏的战士)(1)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碑 刘振 摄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又称黄花岗公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山南麓先烈中路,是为纪念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广州三·二九起义中牺牲的烈士而建造的。这里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起源地的重要见证,也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首批中国二十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人物事迹评价(英勇无畏的战士)(2)

七十二烈士之墓及团队成员照 刘振 摄

黄花岗墓园始建于一九一二年,至一九二一年烈士墓和纪功坊先后落成。公园占地面积十六万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园内三百多米长的主干道两旁苍松翠柏排列有序。巍峨的正门为高十三米的牌坊。上面镌刻着孙中山先生亲笔题词“浩气长存”四个大字。广州是近代的革命摇篮,那么黄花岗烈士陵园就承载着革命的精神。

它代表了早期革命党人,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和悲壮的英雄气概。

过去一百多年的中国是一部苦难史的缩影。乱世中,人性中最大的恶纷纷暴露出来,不断刷新着我们良知的下限。然而有那么一批青年才俊、人中龙凤,甘愿舍弃优渥的家世与前途,甚至宝贵的生命,毅然决然投身于反抗异族统治、光复华夏的不归路。

当时广州城戒严,清军早有准备。起义队伍中出现叛徒,原定八百人的起义队伍,最后仅不到三百人参加革命。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革命党人还是毅然决然地起义,一是为了不辜负海内外捐款同胞的热切希望,二是他们目的并不是成功,以卵击石,他们早已经清楚起义一定会失败。

林觉民烈士生前曾语: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今日吾辈死,而同胞尚不醒者,吾绝不信也!他们的目的是唤醒处于清朝迷梦中的民众。

在全民还坚信清朝是正统的时候,没有黄花岗烈士们的鲜血,民众要何时才能觉醒?革命要何时才能完成?明知道一定会失败,一定会死,仍然选择起义,只为了惊醒更多人。这就是黄花岗烈士们的革命精神。

所谓人虽死,精神永存。

供稿部门:塔里木大学“慎终追远,薪火相传”师生服务宣讲调研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