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预警,谨慎阅读。

《神奇女侠1984》的创作核心是,得到的代价。

开场的天堂岛运动大会,就是遵从真理和屈服谎言所要付出代价的对比。

小戴安娜在比赛中作弊抄近路,本可以第一个抵达终点,却被安提俄珀一把抓住,无法夺得冠军。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1)

她不明白安提俄珀为什么拦住她,大喊这不公平,急得要哭出来。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2)

观众却知道,这正是因为竞技体育的公平原则,只不过安提俄珀把它描述为更为玄妙的“真理”。

这算是一场奠定基调的戏——

屈服谎言的代价,是即使得到,也要付出信仰、欢愉、甚至生命。

遵从真理的代价,是你违反规则,就无法笑着走向终点。

1.

电影中,无论正反派人物,都从许愿石上得到了自己所追求的,贪婪的、不切实际的愿望。

戴安娜的爱人史蒂夫,借用他人的身体重生,本就像是一场镜花水月。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3)

芭芭拉得到力量与魅力,强加在身上的改变,扭曲了她的心灵。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4)

“川普”红毒蛇追求的权力与金钱,更是腐蚀一个人的鸩酒毒药。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5)

一个人的欲望被越轻易地满足,就越难以放弃。

所以电影才有一场珍贵的戏份,戴安娜与史蒂夫的诀别。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故事,爱人的分离总能触及心灵,这是观众对失去的共情,爱让这种情感更加深刻。

这是电影唯一让我觉得打动人心的时刻。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6)

在超英片中,这却是很致命的问题。

其他先不说,电影结尾,本该是传统的正反大战桥段,却以戴安娜的一通说教收尾。

有人说这是反高潮设计,我却觉得这是不得不为之的应付。

在剧作上,这是完成角色形象升华的最后一笔,在小爱与大爱之间做出抉择后,戴安娜的人物弧光达到顶峰,这是角色的成长,也让她拥有了解决危机的力量。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7)

但纯粹以大段文戏解决危机,终究还是因设计不精而露的怯。

无论如何,《神奇女侠1984》是一部科幻动作片,就算要展现理念的碰撞,也无法规避动作设计问题。

灭霸是极端理念和战斗力爆棚的集合,是绝对的核心反派,没有第二个反派能让观众分散对于他的注意力。

即便是双反派设计,像《超凡蜘蛛侠2》,让小绿魔和电光人都有着足以和蜘蛛侠匹敌的超能力,结尾也不会变得冗长无聊。

就算是《蝙超大战》,没有战斗力的莱克斯·卢瑟也是以运筹帷幄、诡计百出的形象贯穿全片,最重要的是,即使他失败了,也没有被正义感化。

故事还可以继续,情绪还在延宕。

红毒蛇佩德罗所饰演的洛德,却纯粹是欲望的化身,没有丝毫战斗力,甚至在最后痛悔前非,危机解除。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8)

《神奇女侠1984》的戛然而止,让人失去延续故事、发掘情绪的动力,世界大同,和平共处,所有人都在幡然悔悟,一片太平盛世。

在超英叙事如此多元化的今天,这样的大团圆结局,不知道能满足多少观众,反正我不满足。

2.

《神奇女侠1984》是续集之作,如果把它与第一部对照来看,很像是镜像关系。

第一部中,天堂岛的神女降临人世,情窦初开却不得不被迫接受生离死别。

第二部中,融入人类世界的女侠重温旧情,最终却要亲手葬送爱情,说出“我不会再爱了”。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9)

看起来像是对爱情的坚守,也是对人性的剥离。

由神到人,再由人到神,两部电影形成如此的关系链。

这样导致的问题,就是电影最终的落脚点,是依靠戴安娜的神性感召世人,用纯粹的真善美抵抗邪恶欲望。

真善美之所以是真善美,当然是因为这是人类永恒歌颂的闪光点,但它一旦变成口号,一股潮流,也就变得空洞。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10)

残酷的是,它的珍贵,源于它的珍惜。

所以人人向善的世界,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里。

《神奇女侠1984》把电影拍成了童话,也再次模糊了观众对于女侠的形象认知。

电影开始,戴安娜手持真言套索,像蜘蛛侠一样打击犯罪拯救市民,也像蜘蛛侠一样荡来荡去。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11)

随后,戴安娜出现在博物馆,化身精英白领,像超人一样隐姓埋名。

拯救世界是理所应当,个人追求是爱人重生。

神奇女侠到底神奇在哪里?

全新升级的武器盔甲还是让女人都为之倾倒的容颜气质。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12)

是学会了飞行还是不惧电击。

戴安娜和豹女芭芭拉本该是对立关系,到最后也只是形象和理念上的对立,影片刻画追求的仍然是完美女神的女性形象。

当芭芭拉许愿变得与众不同之后,周围的男人对她的态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从漠视到欣赏。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13)

这到底是对男性的嘲讽,还是对女性的定义?

詹姆斯·卡梅隆在2017年《神奇女侠》上映之后说,神奇女侠是一个被物化的角色形象。

当时,电影导演派蒂·杰金斯回应,硬朗的女性可以伟大,但漂亮充满爱意的女性也可以,强大女性可以是多种面貌的。

这样的说法没有问题,强大的女性既可以是莎拉·康纳,也可以是戴安娜。

但到了第二部,对于强大女性的定义,是不是该有进一步的阐释。

芭芭拉许下让自己变得特别的愿望,最后烟消云散。

没人批评她追求的方向,只是她的方式出了问题。

芭芭拉的方向是戴安娜,强大、美丽的女性形象。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14)

这一点,没什么好指责的地方,但放在电影中,全片唯二的女性主角,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芭芭拉甚至在失去戴安娜这个目标之后,就变成了豹子,这让电影局限了在女性主义方面的表达。

3.

《神奇女侠1984》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1984年的美国,冷战危机、石油财富,都是时代的关键词。

这些关键词又有统一的分类,欲望。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15)

美国总统想要更多的核弹、埃及石油大亨想要复辟独裁统治,这是电影照进现实的切入点。

欲望无善恶之分,不受控制的欲望才会带来无法预料的代价。

但贪婪的欲望的对立面, 绝不是没有欲望。

正是如此,才会显得电影结局过于虚幻,过于理想。

神奇女侠本就是理想、完美的化身,她没有超人的身份认知问题,没有蝙蝠侠的凡人困境,要讲好她的故事,就要让她来到人间,给她一个绝妙的反派。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16)

总之,不应该是现在这个由儿子入魔,又由儿子悟道的男人;也不该是不上不下的豹女。

《神奇女侠1984》有着深刻且普世的命题,但看完之后,我没有感触,也不在乎。

不在乎的原因,也是我在乎《黑暗骑士》结尾,那两艘船到底会不会爆炸;《守望者》最后,罗夏能不能活下去的原因。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17)

没有感触的原因,也正是我对《金刚狼3》,对《复联4》结尾有所感触的原因。

不会让你失望的神奇女侠(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18)

对于《神奇女侠1984》的评价,在此,借用芭芭拉所说的那四个字。

“高高在上”的神奇女侠,或许从来没有来到人间。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