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过:“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收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让他们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人都是这样的,我们越要让他们做什么,他越不愿意去做什么,但如果我们谈的不是去做什么,而是去玩什么,吃什么,享受什么,他不仅乐意听,还可能为了实现这些愿景而去努力尝试,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说服力的八个技巧?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说服力的八个技巧(一分钟学会简单说服术)

说服力的八个技巧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说过:“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抓一批人来收集材料,不要指挥他们做这个、做那个,你只要让他们渴望浩瀚的大海就行了。”人都是这样的,我们越要让他们做什么,他越不愿意去做什么,但如果我们谈的不是去做什么,而是去玩什么,吃什么,享受什么,他不仅乐意听,还可能为了实现这些愿景而去努力尝试。

我们在平日的工作生活中,面对最多的就是与人沟通,但沟通当中我们如何做到有效沟通以达到自己所想要达到的目的呢?其实换句话说就是说服别人,让别人认同自己。那么如何说服别人呢,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毕竟人是很复杂的,当别人试图说服自己的时候我们内心总是会不自觉地去抵触。

很多人认为,说服就是找出一种说法,好让你“照着我的话去做。”一般惯用的方法就是“摆事实,讲道理”,这也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但是那得需要你说服的对象思维与你一样,但是人是很复杂的,所以说服的结果一般是,你说得很有道理,很有根据,很有说服力,但是对方就是不服。事实上,一切的说服都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切入点,好让对方能从中为自己找出一个去做的理由。所以,当我们要说服别人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意识到每个人都必须拥有自己行为的选择权,确保它并且善用它。

那么,现在开始进入正题,如何说服别人呢,我们得用点手段,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从对方的需要出发

在一本书中提到过8020法则——80%用来听,20%才是说。只有花费大量时间去了解对方的情况,才能看懂对方的意图,了解对方的所需要的是什么。

请看这样一个例子:

3岁小娃娃总是爬到电视柜上,坐在电视机上,冲着下面傻笑,怎么叫都不下来。

于是父母就采用了三种说服方法。

第一种情况叫晓之以理,告诉孩子说,小娃娃要听话,不要爬那么高,结果小娃娃不予理会,说服失败。

第二种情况叫动之以情,父母告诉孩子说,自己很爱小娃娃,希望小娃娃体恤父母,不要那么顽皮,从做一个文明的小娃娃做起,不要爬高高。结果小娃娃会逃避大人,动不动就情感绑架,说服失败。

第三种情况叫胁之以威。父母拿着扫帚,逼迫他下来,并且表示要打屁屁,结果小娃娃来个硬碰硬,打死算了,就不下来,说服失败。

第四种情况叫妥之以协,放纵自由,让他一直坐在电视上玩,结果小娃娃太重,电视塌了,小娃娃摔伤了,说服失败。

这4种说服,很明显都是很有头脑的说服,也是惯用的说服方法,但是为啥失败呢?因为无一例外,都没有把握住说服对象所需要的是什么。

爬高的过程,能让孩子激发自我成就感、获得新奇体验,他的初衷是让自己学习、成长、探索。如果父母多花时间去了解孩子的心理,肯定会知道。

但是父母所用的这四种方法,无一例外,都不能让孩子得到他所想要的,所以说服失败。

2、维持良好的交谈氛围

在《好好说话》和《关键对话》这两本书里就说了,人与人之间的交谈,特别是说服这种交谈,是一个很关键的对话,要维持这个关键对话的正常运转,需要维持交谈氛围。

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抵抗心理,想要让对方顺着你的思路去走,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氛围,对方一开始就已经在抵触你,你说的再有道理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还是以刚才教育孩子的事情为例,父母可以和颜悦色的、在一个开心的氛围中说服他:

首先告诉他,爬电视机是一种新奇的探索行为,非常值得夸赞,大方的赞扬小娃娃,未来他一定是一个很有探索欲的、有才华的娃。

其次告诉他,由于电视机太矮,新奇感和探索的满足感有限,同时电视柜质量不太好,所以很危险,不建议攀爬。

再者告诉他,还有更惊讶、更刺激、更有趣的东西可以爬,问他要不要。

最后给他说,改天给他买一个长长的楼梯,放在家里让他爬,以后不用爬电视机这种危险品。

这样的说服,完美通关,简单总结就是:维护初衷、以损失厌恶攻之、以更大利益诱之、以合理方案献之、遂说服也。

3、诉诸需求触及对方痛点

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找到对方感同身受的痛点,继而给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假如现在公司要推进一个项目,领导看来,这个项目的风险太大,但利润也很大,已经是一个好项目错过了很可惜。可是万一搞砸了,员工可以收拾东西辞职走人,领导却不行。所以我们在劝说领导的时候要做的不是强调收益有多大,而是如何规避风险,不需要太多创意,更多的是市场的可行性,站在领导的角度思考,了解领导的痛点,从而提出合适的建议,这样会不会更容易说服领导呢。

再请看下面的例子:

天气逐渐转冷,相信很多人已经在妈妈的唠叨中穿上了秋裤,但是我们年轻人都是热情似火,我们的蓬勃的热情怎么可能被一条秋裤束缚,因此,就会出现以下对话:

妈妈:“你一会出门记得穿上秋裤,天冷了,别天天露个大脚脖子,等你老了你就后悔了.....”

我:“外面也不算冷,再说我现在也不冷,穿什么秋裤。”

妈妈:“......此处省略三千字”

但我们若是换种方式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妈妈:“你一会出门记得穿上秋裤,天冷了,别天天露个大脚脖子,等你老了你就后悔了.....”

我:“等会我出门打车,我等司机到楼下我再下去,不会在外面待太久。我去的地方有暖气,人很多,穿多了不舒服。回来的时候也就在地铁口几步路就到了,冻不着,您就放心吧。”

这个例子中妈妈所关注的是“你出门不穿秋裤就一定会被冻坏”当然这个想法有点极端,但母亲的想法不都是这样吗。所以我们说服妈妈的时候说“自己不冷或者天不冷”,在妈妈看来那就是在抬杠,若我们证明我们出门不穿秋裤也不会被冻坏,消除了母亲的“痛点”,那就很容易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总的来说,说服就是这样一个过程,用技巧、说理由、让人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