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的一生,注定与众不同。

没有人理解三毛对生命的热爱,正如没有人理解,为何在一切尘埃落定,她会选择用丝袜结束自己的生命。

一、红花独行狭

三毛的一生都在流浪。

她去过很多地方,从台湾到撒哈拉,成为第一个描写沙漠浪漫的作家。

三毛才是诗和远方最早的践行者(三毛的一生与众不同)(1)

她热爱自由,在天地里自由生长,让灵魂成为自己想要的模样。

她的照片,充满了异域风情,个性鲜明。

丁松筠说:“她(三毛)穿的衣服适合一个流浪者,有个性,有乡土的情调

三毛原名陈懋平,她自小喜欢读书,也深爱流浪。所以,在众多书籍中,她一眼就看中《三毛流浪记》中主人公的名字,将自己的笔名取名为“三毛”。

她的一生,也真的是流浪的一生,更是特立独行的一生。

她的好朋友桂亚文称她为“红花独行狭”,而她的丈夫荷西则称她为“异乡人”。

三毛才是诗和远方最早的践行者(三毛的一生与众不同)(2)

或许,对于三毛而言,她没有故乡,只有生命恣意放肆的舞台。

在《撒哈拉的故事》一书中,三毛说——

“我在这个世界上,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的生活轨道,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

她一直都是随性的,从来不活在世俗的框架里。

她去了撒哈拉,去了加纳利海岛,去了中南美洲高原,她带着她的万千读者,一起浏览了大千世界里的种种故事,一起见证了不同民族人们身上的不同闪光点。

她是“红花”,身上有着女性特有的美,她也是“独行侠”,用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四处流浪。

三毛才是诗和远方最早的践行者(三毛的一生与众不同)(3)

二、遇见挚爱荷西

结束三毛独行生活的人,名叫荷西。

荷西是个外国人,被三毛戏称为大胡子男人,用他的爱和包容,让三毛独行的日子,多了一分牵挂。

三毛从小就爱看马戏,后来到了西班牙,跟着吉普赛人在广场跳舞,她说——

“我的血液里,就是这种人,就是这种人!”

是荷西,让三毛的生命旅程不再孤独。

荷西热爱潜水,同样充满了挑战性。或许灵魂相互吸引,三毛从来没有禁止荷西去潜水,而荷西也从未禁止三毛去旅行。

可命运最悲哀的,莫过于给过生命的美好,然后残忍剥夺。

三毛才是诗和远方最早的践行者(三毛的一生与众不同)(4)

荷西在一次潜水中去世,徒留三毛一个人独行。

三毛悲痛欲绝,若非家人的牵挂,她也跟随而去。

父母还在,三毛隐忍悲哀,再一次开始了独行的生活。

如果说,遇见荷西以前的三毛,“独行”是为了追求童年的梦想,是为了追求“独行侠”的恣意和潇洒;那么,失去了荷西后的三毛,“独行”成了一种修炼,成了一种寻找灵魂的旅程。

荷西的去世,带走了她的挚爱,带走了她生的希望,也带走了她那颗从未受过伤的心。

三毛才是诗和远方最早的践行者(三毛的一生与众不同)(5)

三、我手写我心

古老恒河边的吉普赛人,一生居无定所,四处漂泊。

三毛喜欢这种未知的生活,喜欢这种独特而丰沛的生命体验。是荷西给了她家的安定,是荷西给了她一个安稳的生活,是荷西给了她一份牵挂的温暖。

可命运残忍剥夺了这份温馨。

此后余生,三毛再次如吉普赛人那般,一生居无定所,四处漂泊,却因为心中有挚爱,而历经痛苦。

三毛才是诗和远方最早的践行者(三毛的一生与众不同)(6)

三毛写了很多作品,《撒哈拉的故事》掀起了一波沙漠旅行的风潮。她早期的文字和晚期的文字,流露出来的情感截然不同。

或许,如三毛所说——

“我所写的,都是我的生活。是一个女人的自传。”

李敖抨击三毛,说她相貌不美,克夫,不配写爱情。

可三毛本人,从不在乎自己的相貌,更不愿意丈夫离自己而去,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权谱写自己的生活。

文人之间,总是交流太少,戾气太重。或许三毛是厌倦了这样的生活,便用流浪来寻求另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或许,她曾找到自己梦中的世界,只是这场梦太短,短到她用一生去回忆。

三毛才是诗和远方最早的践行者(三毛的一生与众不同)(7)

是怎样沉重的爱,才让她选择那般决绝的方式,在医院里选择用丝袜结束生命?

这是她一生唯一一次食言。

她曾答应好友,不会自己结束生命。

可当荷西离开自己,当父母已经去世,她似乎再也找不到存在的理由。

三毛才是诗和远方最早的践行者(三毛的一生与众不同)(8)

她是流浪人小三毛,也是红花独行侠。

她的一生,与众不同,特立独行,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却惊艳了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