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游戏分类及好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游戏分类及好处(各类游戏的特点和指导)

游戏分类及好处

一、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

1、 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

幼儿已有的社会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还配合幼儿特殊的想象活动。

2、 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特殊意义

促进幼儿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3、 角色游戏的结构

角色的扮演、对物品的假想、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联想。

4、 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托育中心婴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角色的扮演离不开形象的玩具材料,且受同伴的影响较大。在角色游戏中喜欢重复某类角色个别的典型动作,会经常变换游戏角色,有时出现角色困扰,婴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性水平低,多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

5、 角色游戏的指导

确定游戏的主题、分配角色、设计角色的情节、布置游戏的环境、指导游戏的进程、游戏结束部分的指导。

托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是依赖玩具进行游戏,他们只是对玩具进行操作摆弄,模仿一些日常生活中成人生活、劳动的动作,社会交往的水平很低。尽管这样,老师还是要在教室里开设一个“我来做爸爸、妈妈、娃娃”的角色区,并为他们准备了许多游戏中必备的物品,如:帽子、围裙、娃娃、各种餐具等。孩子们的兴趣可高了,每天会争着要去玩。一开始他们都是各顾各地玩,彼此间也很少有语言交流,有时还出现好几个“爸爸、妈妈”,而“娃娃”一个也没有。每逢这时,老师都不用刻意地给他们去作调整,也不用告诉他们“你应该怎样,他应该怎样”。而是经常利用谈话时间,一起谈谈小朋友家里都有谁,他们会干什么。慢慢地,经过一段时间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渐渐地抛弃了个体游戏,向协作交往游戏发展。如游戏时,他们会自己选择好自己喜欢的角色,可“爸爸、妈妈”只能由二个小朋友来担任,那剩下的小伙伴会很愿意地当“娃娃”,并会很听从“爸爸、妈妈”的吩咐。要么给“娃娃”喂饭;要么替“娃娃”理发。如果你去问他:“为什么不当‘爸爸、妈妈’?”,他会很有理地说:“当娃娃也好玩!”我想从这个游戏过程可以看出托班幼儿 已初步意识到了游戏中同伴间的角色的相互配合与协作。

6、 对游戏的评价:对幼儿游戏水平的评价、对教师指导作用的评价。评价是游戏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的结果也往往影响到幼儿以后活动的情况,评价对幼儿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要注意重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评价方式有很多,可以全班进行,也可以分组讨论,也可让幼儿自己评价,可以由老师指点迷津等,不论何种形式的评价,都不应只侧重于结果,而更应侧重于活动的过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新方法等。教师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创新)进行重点讲评,加以鼓励,或指出幼儿在创新方面应努力的方向;也可就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大家提出讨论,让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商量解决问题等。老师要善于反思,反思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和你作为老师在活动中有哪些好的指导策略和不足,善与反思,才能提高。

2、 结构游戏: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创造性游戏之一,使用各种结构材料,如积木、积塑,沙石、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手的造型活动,构造建筑工程物体的形象。结构游戏的特征:从材料上看,一种素材玩具游戏;从行为上看,是一种构造活动,从认知上看,是一种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的体现。角色游戏与结构游戏的共同点,都是创造性游戏,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活动。两者的不同点,反映形式不同,角色游戏通过扮演现实生活的角色,反映现实生活;结构游戏通过结构活动,反映现实生活。反映的侧重点不同,角色游戏反映各种各样的人的活动和相互关系,结构游戏反映各种各样的建筑物及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1、结构游戏的教育作用:丰富幼儿知识,发展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美感和空间感。

2、结构游戏的指导:明确以幼儿发展为本,突出创新、自主能力的培养目标,丰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印象,关注并注意收集周围环境变化的信息,帮助幼儿认识结构材料,学习操作的技能,有序地提供结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自主的游戏,注意培养幼儿游戏的目的性和坚持性。

3、结构游戏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创设平等宽松、自主的心理环境,创设开放的、丰富的物质环境,扩展幼儿的活动空间,室内的可以用借助活动室、寝室,室外可以借助走廊,都可以成为幼儿游戏的空间。保证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结构材料,广泛收集废旧物品,作为辅助材料,及时更换、结构材料。

在结构游戏中,除了让婴幼儿相互之间进行协作,还可以采用幼儿与教师一起进行游戏的方式,如:教师对幼儿说:“我们一起来造一幢高楼好吗?楼房一层比一层高,请ⅹⅹ小朋友帮忙拿二块方形积木,请ⅹⅹ和ⅹⅹ小朋友一起拿一块大的三角形积木……”;或是请幼儿与老师比赛,是他们搭得高、搭得快,还是老师搭得高、搭得快,从中让他们体验协作的力量大,强化协作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提高协作的兴趣。

三、表演游戏: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表演游戏需要教师的指导。

1、表演游戏的教育作用:

表演游戏具有教学潜能。研究表明,以童话或故事为基础的表演游戏具有丰富的教学潜能,在以童话和故事为基础开展的、以表演游戏为主线的系列活动中,幼儿不仅仅是在学习语言,幼儿的学习还可以扩展到科学、数学、社会、艺术等多个课程领域。

2、表演游戏的指导:

为幼儿选择提供表演游戏用的儿童文学创作材料,让幼儿熟悉简单的表演技能,启发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教幼儿简单的表演技能,启发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应注意准备简单的服饰和道具,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3、 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知识与任务设计的、以智力活动为基础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

1、 智力游戏结构包括的因素:特定的游戏任务、游戏的构思、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

2、 智力游戏的分类:听觉智力游戏、视觉智力游戏、触觉智力游戏、味觉智力游戏、发展记忆力智力游戏。

3、 智力游戏的教育作用:以生动、新颖、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是帮助幼儿认识事物、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4、 智力游戏案例的介绍:

一个好的智力游戏应该是智力训练的目的任务明确,玩法新颖,内容多变,并逐步复杂化;规则简单易行,能够激起幼儿积极的心理活动,听觉案例:可以借助蒙特梭利的“音筒”,来锻炼幼儿的听觉,学习辨别声音的大小、音色的不同,进行配对、序列的学习。还可以如蒙上幼儿的眼睛,并将他们排成一路纵队,老师手持小铃在幼儿的前、后、左、右各个方向摇动,要求幼儿根据铃声的方位改变行走的方向,或跟着铃声走;又比如忙蒙上幼儿的眼睛,将一响铃的小球从幼儿面前的某个方向滚去,请幼儿根据求滚动时所发出的声音,迅速准确地找回球。

视觉案例:各种动植物嵌板、图片的找不同等都属于视觉的学习。

触觉案例:可以借助蒙特梭利的“触觉板”来练习,通过触摸不同粗细的的教具,感知粗糙、细致的不同,学习配对、序列、分类等。

发展幼儿的触觉能力。

在触觉的教学设计上,触摸辨别游戏应把握三个难度提层次,第一个难度层次是从物体的相对特性入手的。比如在神秘袋里放两个大小不等的球或两根长短不一的尺子、两个软硬不同的娃娃等等,要求幼儿两手在袋子中,触摸具有相对特性的物品,如左手摸塑料娃娃,右手抹毛绒娃娃,两手同时摸出来才为正确;第二个难度层次,是围绕物体的相同特征进行设计的,例如在两只神秘袋当中,分别装上相同的物品,如棉花球、鞋带儿、尼龙布等,请幼儿两手分别从两只袋子中摸出相同的东西;第三个难度层次,以分辨物体的相似特征为主,有时还可以结合语言训练一起进行,比如在神秘袋中放入一些十分相似的物品,如纽扣、棋子、瓶盖,等等,要求幼儿一次去摸出一件,取出袋子之前要描述,说出物品的特征,并说出该物品的名称,比比看,谁说得好、说得对。

嗅觉案例:蒙特梭利教具中的嗅觉瓶和味觉瓶就是很好的游戏道具,例如,在同样的瓶子里装上酒、醋、桔汁、水等液体,请幼儿通过闻闻来区分和识别。这些液体游戏训练的是幼儿的嗅觉,而在同样的杯子里装上不同浓度的糖水,请幼儿通过尝尝,排出糖水甜度的次序,则是训练幼儿味觉得灵敏度;如果将苹果、梨、香蕉等水果切成同样大小的块让幼儿先闻闻,再尝尝进行辨别,就是一种嗅味觉综合训练游戏。

4、 体育游戏:在体育游戏中一般都需要材料,但是选择合适的材料也是很重要的。选择原则

1)教育性:教育性的游戏材料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训练各种能力和技能。

2)可操作性:幼儿的玩具应该是能活动的、可操作的、实用的,因为幼儿喜欢在玩的过程中摆弄他们的玩具。

3)安全性幼儿经常和玩具打交道,所以选择幼儿的玩具安全是最重要的,教师和家长要经常检查幼儿玩的玩具,确保安全性。

4)经济实惠:玩具只要发挥它的可玩性即可,不必去选一些昂贵的。

5)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不同年龄对于玩具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我们应选适宜的。不是在数量上也应有一定的变化。

2、注意事项

1)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孩子游戏的过程也是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我们应该提供给幼儿多种多样的游戏材料,让他们在游戏时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2)提供适宜玩具: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提供适合年龄段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幼儿。

3)提供比例恰当的游戏材料:幼儿的小手还很小,而且手指的精细动作还不是很好,因此我们提供的材料应该是要小一点的但又不是很小,幼儿拿都拿不到的那种。是按照平时的日常用品缩小的,幼儿可以顺利玩的。

4)把大自然、社会的材料引入游戏: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而且在使用这些资源时能让幼儿亲近自然,喜爱自然。

3、体育游戏的指导:

1)体育游戏的趣味性,有助于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 “人的健康在于运动”,相信这句话你一定不陌生。同样,幼儿的健康更是如此。幼儿身体的各机能发展还不完全,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幼儿需要得到不断的体能训练及提升,才能更好的健康成长。因此,运动对他们来说尤其重要。

体育活动不是机械的训练,而是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融入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之中。幼儿在游戏中完成走、跑、跳、攀爬、平衡等基本动作。例如,幼儿玩“举手举脚跳高”游戏就是让游戏者跳过利用人体各部位组成的高度不同的人为障碍,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对幼儿进行勇往直前、努力克服困难的教育。幼儿玩“小马运粮”游戏,让幼儿穿上“马蹄”,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更容易进入游戏的情境,在穿越不同障碍的同时,锻炼了幼儿走、跑、钻、平衡等综合技能。

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基本动作教育。因而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对于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促进幼儿以体能为主的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2)体育游戏的多样性,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优良的品格

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它包括仿照性游戏、有主题情节的游戏、比赛性游戏、躲闪性游戏、球类游戏、民间体育游戏等。

由于体育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对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思维、情感等方面的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发展。游戏的多样性及趣味性,能激起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幼儿自由自在地“玩”,体验游戏的乐趣,柳布林斯卡娅曾指出,“游戏是使幼儿产生巨大愉快的源泉”。丰富的游戏形式,给幼儿带来了愉悦的心情,良好的心境给幼儿带来活泼、开朗的性格,更有助于幼儿优良品格的形成。

3)体育游戏的集体性,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的许多游戏是真实社会生活的缩影,通过虚拟情境,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也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了解社会交往的手段。幼儿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交往是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化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的通过多种方法,利用游戏规则和玩法诱导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参与行为。比如,大点的幼儿玩“毛毛虫游戏”,要求4 - 8个幼儿一组,一个接一个蹲着向前进,教师创设相应的情景,让幼儿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游戏,这能促进幼儿间交流、合作的能力。在前进过程中,同组的幼儿只有步伐统一,才能有效率的完成任务。这需要幼儿间相互沟通,达成一致意见,才能齐心协力到达终点。

4)体育游戏的自主性,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托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并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过程;而发展又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过程,并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自主行为进行活动的结果”。从《纲要》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主体性教育已是幼儿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许多教师却偏重于把具有目标性的、对幼儿具有一定发展意义的活动,才称之为游戏。幼儿自发、自主发起的游戏,却常常被称之为“违规”活动。殊不知,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发的一些游戏行为,正是他们自主性的体现。“游戏活动”是由幼儿自发、自主、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带给幼儿快乐,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是一种可以让幼儿自由自主地进行创造、并使其创造得到最大程度发展的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创新意识。体育游戏对幼儿来说,更属于一种轻松的游戏,可能因为是户外的原因,幼儿对“户外”有着一种特殊的向往与激情,每次只要老师一说“接下来是户外活动”,幼儿们总是特别兴奋;幼儿喜欢户外活动,喜欢体育游戏!基于这样的因素,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充分展现着自主能动性,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同时,这样的条件,给幼儿提供了创造游戏、探索游戏的机会,也能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游戏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也是幼儿自主学习的途径。在户外玩滑梯时,我多次发现个别幼儿滑完后不马上离开,造成了滑梯上的拥堵现象,很危险。为此我在“小汽车”的系列游戏中增添了“立交桥”的游戏。游戏时我引导幼儿逐个“开车”上“桥”(滑梯就是立交桥),并在幼儿“开车”下“桥”时变绿灯,让幼儿滑下后根据绿灯指示即时离开,避免了“桥上”的拥堵现象。游戏玩过几次后,我有意识地请以前在滑梯口喜欢停留很长时间的幼儿充当“信号灯”,指挥“桥上来往车辆”。这个游戏,基本上改善了幼儿玩滑梯时出现的问题,游戏的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其效果强于以前多次的说教。此系列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活性,还促使幼儿树立起了规则意识。

婴幼儿是人的基础运动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游戏活动与幼儿的运动能力的发展之间存在这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喜欢游戏的孩子往往是喜欢运动、富有探索精神、健康活泼、快乐的孩子。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需要营养,也需要运动,更需要游戏。体育游戏是保障幼儿身体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幼儿认识自我、探索、体验和认识外部环境的重要方式。

5、 音乐游戏:音乐游戏属于音乐活动的一种,是有规则的,是在幼儿自主自愿游戏的基础上,以发展幼儿音乐能力为主要教育目标的游戏,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能够以游戏化的方式,让幼儿切实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大家都知道,幼儿是爱玩的,音乐游戏用唱跳玩闹等游戏形式表现音乐的内容,使幼儿得到娱乐和放松。且音乐游戏形式多样、异彩纷呈,能够给幼儿极大的想象空间,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所以幼儿喜欢玩音乐游戏,也比较容易在音乐游戏中接受教育。   

1、将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意义   

幼儿具有极大的求知欲,且好奇好问,喜欢摸索,因此音乐游戏是很符合幼儿的心理特征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自由表达的重要方式,音乐活动属于艺术活动,游戏又具有让幼儿感到快乐的特征,幼儿在自由愉悦的游戏中,通过对音乐的感知体验以及本身的表达,能使音乐方面的各项能力得到提高,并且,音乐游戏在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方面和调节幼儿的劳逸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不可取代的价值。幼儿在自由愉悦的音乐游戏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心态变得更积极向上,这些积极情绪的积累,能够很好地发展幼儿的音乐爱好和提高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幼儿音乐活动游戏化的目标   

众所周知,幼儿都是独立的、独特的个体,处于发展中,他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会通过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形成自己的这个世界的主观认识。针对幼儿具有极大的好奇心的特点,我们可以设置与之相关的游戏模式,营造相对应的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心愉快地接受音乐教育。音乐游戏使游戏的作用得到极大发挥,顺应了幼儿的游戏意识,“玩”与“学”相得益彰,寓教于乐,让幼儿通过游戏更加懂得音乐的内涵,使自身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尊心和自信心。   

3、将音乐活动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1)教学语言策略:在音乐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氛围,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创造活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地借助语言的功能,为幼儿营造轻松创造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是促进敏感,对幼儿而言,尤其是婴幼儿,教师的语言、情绪、行为,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心态及创造行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不拘言笑或语言干涩、缺少情感渲染、缺少幽默,则教室的气氛必然会趋向紧张,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无从产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意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教师在游戏中教,幼儿在游戏中学。例如音乐游戏《快乐的小鸟》,教师创设语言意境:“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鸟妈妈带着一群小鸟在草地上玩耍,它们一会儿展翅高飞(小鸟们听到高音区展翅高飞),一会儿下蹲觅食(听到低音区旋律,下蹲觅食),真有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重点讲究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游戏与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   

2)对比游戏策略 :我们知道:“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幼儿游戏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各种机会。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针对这一特点,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形象、生动带有对比性的音乐游戏活动,让幼儿通过对比,帮助他们提高辨别音乐的能力,加深对音乐作品的体验与感受。如:音乐游戏《小兔和大象》,小兔和大象音乐形象鲜明、单一,贴近有的生活经验,符号幼儿的年龄特点,便于幼儿想象与表达。《兔跳》音乐轻快、活泼;《大象》音乐沉重而缓慢,彼此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便于幼儿对比性地理解与感受。针对幼儿爱模仿的特点,活动开始时,我重点引导幼儿能较合拍地和兔妈妈一起听着音乐欢快地做动作(倾听《兔跳》音乐),感受音乐欢快与活泼的特点。在引导幼儿倾听《大象》时,我重点提问:“这个朋友走路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个朋友走路的音乐和《兔跳》的音乐听起来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让幼儿大胆想像,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然后让幼儿分角色扮演进行游戏,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两种音乐的不同性质。通过这种对比游戏的开展,孩子们学会了打开尽可能多的感知通道,充分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受和理解音乐。   

3)自我调控策略:音乐是一种善于描绘情感的艺术,要想幼儿真正从音乐中获得美的熏陶,就必须准确而深刻地体验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幼儿是人群中情绪情感最易受到感染的群体,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活动中要以教育目标为出发点,有意识、有目的的随时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调控在与教学目标和音乐作品相匹配的状态上。如果作品宁静安详,教师的情绪就不能太夸张,如果作品诙谐幽默,教师的情绪就不能忧伤甚至面无表情,所以,教师要学会靠自己的个人魅力来渲染气氛,还要靠自己的表情、动作、神态、嗓音等和作品所要传达的思想相统一。

4)引奇激趣策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会主动的去学习和了解,根据幼儿好玩、好奇、好模仿的特点,游戏活动要有情趣性和探索性。只有在游戏中不断提供新的刺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情绪,让幼儿乐于展示自己,从中体验到快乐。如《小兔和狼》的音乐游戏,老师扮演兔妈妈,幼儿扮演兔宝宝,另一位老师扮演大灰狼。活动开始时,教师以神秘、亲切的语气对幼儿说:“宝宝们,今天妈妈要带你们去森林里采蘑菇,我们开着火车去,妈妈这里有一个大篮子,别忘了把采到的蘑菇放到妈妈的篮子里,宝贝们坐好了,我们出发了!”(幼儿听着音乐做身体律动),当听到音乐发生变化时,兔妈妈又以神秘而紧张的语气对幼儿说:“宝宝们不好了 ,大灰狼来了,我们赶快躲起来吧!”游戏活动中,兔妈妈以充满亲切有趣并带有神秘紧张的话语打动了兔宝宝,宝宝们的情绪马上振奋起来,一下子进入了角色。整个活动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快乐的。又如《网小鱼》的音乐游戏,让幼儿感受随意穿梭的自由、与同伴一起游戏以及被抓住后快乐与紧张的感受,对幼儿来说是充满好奇而有趣的。好玩的游戏很多,只要老师们准备充分,深入游戏情境中,以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神秘而有趣的话语进行表演和组织教学,相信整个活动幼儿能始终保持愉悦自信的情绪。

  

在幼儿园的音乐游戏活动中,以上的引导策略并非孤立的、静止的,相反,它们是相互融合、互为一体的。同一个活动既可单独使用某一策略,也可综合使用多种策略。教师只要灵活运用,用在最恰当的地方,用在最切合幼儿需要的地方,就能成为最佳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