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人们都是以部落的形式群居生活在一起,若干个部落之间又形成了部落联盟,部落联盟的首领就相当于“帝王”。

古代世袭制和禅让制(古代帝王更替禅让)(1)

黄帝之后尧、舜、禹是比较出名的“帝王”。五帝之一的帝喾有两个儿子。老大叫挚,老二叫放勋。帝喾去世以后,挚继承了帝位。挚没有什么才能,在位期间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挚死后,他的弟弟放勋继位,他就是被人称为“尧帝”的古代帝王。尧帝为人谦逊、仁慈,才华出众。在他的带领下,各部落之间和谐相处,人们互相帮助。尧帝在位期间为了帮助百姓掌握生产季节制定历法,划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尧帝年老之后为了继承人的问题也十分苦恼。有大臣建议让他的儿子丹朱继承帝位。尧帝却说:“丹朱顽劣,喜欢与人争斗,不能继位”。还有大臣推荐一个叫共工的,尧帝说:“共工说话做事总是阳奉阴违,他也不能继承”。又过了几年,有大臣推荐了虞舜。经过尧帝的考察,虞舜是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最后尧帝把帝位“禅让”给了平民出身,没有血缘关系的舜帝。

古代世袭制和禅让制(古代帝王更替禅让)(2)

舜帝之后也效仿尧帝没有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因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有才能更有道德的大禹。大禹通过治水解除了老百姓的痛苦,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大禹在位期间勤政为民,百姓安居乐业。尧舜禹之间帝位的更替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选择更有才能的人继位。这种方式即被称为“禅让制”。“禅让制”通过广泛征询各部落首领以及大臣的意见,也体现了远古群居时代的“民主”。

古代世袭制和禅让制(古代帝王更替禅让)(3)

大禹死后,曾指定他的儿子伯益作为他的继承人。但各部落首领还是更拥护他的儿子启,启才华出众,政绩不凡,深得百姓爱戴。启继承帝位后,夏王朝开始。夏王朝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从此以后帝位更替基本上采用了“世袭制”(老子传给儿子)。虽然偶有“禅让”,那只不过是为了达到目的掩人耳目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