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三代人的童年)(1)

人这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三代人的童年)(2)

40载物换星移,岁月如歌,改革开放40年,兰溪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值此之际,兰溪市委宣传部在“兰溪发布”平台特别开设“改革开放40年/我的幸福密码”微宣讲栏目,分享我们身边的小伙伴他们眼中看到的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变化!今天推出的是第六十一期,题为《三代人的童年》:

人这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三代人的童年)(3)

人这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三代人的童年)(4)

三代人的童年

徐云曦

母亲是1954年出生的,在家中弟妹当中排行老大。母亲上面,本来还有个哥哥,不到一岁就得病夭折了。在那个缺衣少食的穷苦年代,母亲和弟妹们很小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捞水草,捡牛粪,晾干当柴火烧。秋收后,去田畈捡谷穗。割猪草,水塘里人家洗洗留下的胡萝卜头捞来喂猪。挖泥鳅卖,一斤泥鳅有一毛五分钱。母亲和大姨送一副猪肠去来回有几十里路的永昌副食品公司,可以从卖肉的那里拿到一毛四分的脚步钱。母亲去给生产小队牵一天牛,差不多有二毛五分钱。那时的猪肉六毛五分钱一斤。但别说吃肉,吃饭都是有了上顿没下顿,一家人晚饭通常喝粥。家里有时连10斤米也买不起,只能靠一家人努力攒下点钱,再去买上几斤。过年吃个豆冻,就能欢喜上好些天。炒点豆子,兄弟姐妹每人数着粒数分分吃。衣服都是姑婆那里送来的旧衣,兄弟姐妹轮流接着穿。外婆帮人洗一件衣服,可以挣三分钱。冬天手冻的长了满了冻疮,也不得停歇。歇了,一家人的口粮就断了。纳一双鞋,挣三毛钱。听母亲说,外婆嫁给外公时,是用轿子抬过来的。只是后来的日子里,这个穿着打着补丁的对襟大褂,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小脚女人,和那个时期很多平凡的母亲一样,在寒冬腊月的水里浸泡,在煤油灯下缝补,细碎贫困的日子里,坚韧如山。勤俭善良的外婆虽已去世多年,却永远活在我们晚辈们的心坎里。

我出生在70年代末。童年印象里,父母亲留给我的印象,是汗水浸透的后背,还有一直挂在肩上的毛巾。饭是吃饱了,一年也难得吃上两顿饺子之类的小吃。有时我耍耍小脾气,把米饭一搁,坐在门口哭,埋怨说每天都是猪油大酱汤,这么没菜!快到春节,母亲担着一副箩筐,去城里办年货,我也可以有一身新衣,平时就两件衣服来回穿。过年一般自己炒点花生,做点冻米糖,沙琪玛。年夜饭有道必备菜:豆腐泡炖猪肉。正月初一去爷爷奶奶家,爷爷换上一件深蓝色中山装,这件衣服平时从来舍不得穿,咧开嘴笑着,给儿孙们发红包。

母亲在橡胶厂上班,一个月有30多块钱的工资,厂里还有些活可以多劳多得。把废旧的雨鞋内里撕掉,洗净,每双要2分钱。虽然雨鞋里偶尔有惊喜——哪户人家曾在雨鞋里放过钱,日子久给忘了,当废品卖出了。但大多数时候,面对又臭又脏的雨鞋,都是奔着能多挣点钱。我放学或暑假几乎就泡在雨鞋堆里,得空还帮父母去菜地摘菜,暑假和小伙伴们骑永久自行车去菜场卖菜。自行车很高,父亲帮我座位调到最低,脚也够不着踏板。就一路站立踩着半圈,天没亮被父母叫醒,车后平放着大大的两个藤篓子,去菜场。那时的父母基本就是让孩子野生野长。

女儿是00后,童年就基本在芭比娃娃和蜜糖中度过。除了吃穿不愁,我们还会想着怎样去丰富孩子的阅历和见识。

星转斗移,几度春秋。一代的日子比一代好,三代人的童年,见证了城乡的巨变和时代的进步。

喜欢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

不要忘记

在文末为她点赞哟!

↓↓↓

“改革开放40年/我的幸福密码”微宣讲活动

一、主办单位

中共兰溪市委宣传部

二、活动时间

10月30日起至12月底,每天一期。

三、奖项设置

稿件一经采用即获新华书店书卡30元;活动设最佳人气奖按稿件文末点赞数评奖(人气奖与参与奖不重复享受)。第1名,新华书店书卡500元;第2-6名,新华书店书卡300元;第7-16名,新华书店书卡150元。

四、点赞截止时间

2018年12月31日,请各位稿件被采用的作者于2019年1月2日到兰荫路100号新华书店门市部服务台领奖。

五、活动参与方式

市民朋友可以投稿到1473768141@qq.com邮箱参与活动,稿件请注明作者姓名及联系电话,并附上作者生活照一张,也可以配上音频及视频。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编辑 何丽萍

人这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三代人的童年)(5)

人这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三代人的童年)(6)

人这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三代人的童年)(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