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晓阳

《春江花月夜》何以孤绝入巅

[摘要]《春江花月夜》景物素朴,意象明净,时间久远,空间辽阔,情感淡雅,意境空灵,主题鲜明,语言精致,节奏舒缓,形式独特,风格素雅。

《大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春江花月夜》,其作者初唐作家张若虚存诗仅两首,此篇被诗人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压倒全唐,令人钦佩。奥妙何在,细品之,得此诗有如下特点。

景物素朴。全诗景物平常,无奇特华丽之物,春江潮水,缈远大海,春花皓月,春光夜色,空里流霜,汀上白沙,野外芳甸,江畔扁舟,是大自然的素朴之物,随处可见。全诗色调清淡,无缤纷之色,春江是清幽的,潮水是素淡的,大海是纯色的,明月是清淡的。自然朴素是本诗景物突出特点。

意象明净。春江,清爽碧透。潮水,奔涌晶莹。大海,波光粼粼。明月,皎洁纯净。夜色,寂静素淡。既使是春花,作者也只一笔带过,点到为止,没有展示其鲜艳夺目的光彩。滟滟随波,写出了水光的闪耀,但是透切晶莹的。江流宛转,其色是清明的,其形是婉转曲折的;绕芳甸,写出了清爽之感。空里流霜,朦胧素净。汀上白沙,在夜色中更显明净。江天一色,写月下江天连成一片,无纤尘杂离之感。皎皎空中,写高天纯净。孤月轮,写月光的清幽轮转。江畔明月,白云一片,江潭落月也是素朴明净的。由此可见,全诗的意象是清淡、素雅、明净的。

时间久远。作者描春江花月夜之景,但作者不局限于眼前,面对此景此情,思绪万千,由此及彼。"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千古之问,令人慨叹。这是一个哲学话题,人生何其奥妙,何人初见月?何年初照人?时间何其久远。"人生代代无穷已",人生代代相传,经久不息,无穷无尽,本句通过人生体现时间的久远,从古至今,人生就是时间的沉淀和绵延。"江月年年只相似",斗转星移,时光年年流逝,但物是人非,时不我待。

空间辽阔。"春江潮水连海平",空间由大陆延伸到大海。"海上明月共潮生",空间由地上延伸到天空。"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其辽阔;"何处春江无月明"!将明月朗照的春江拓展到到处处。"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斜月覆盖几多景物,潇湘之路何其悠长,令人遐思。

情感淡雅。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以淡雅的方式呈现。作者笔下的春江是清爽宜人的,潮水是灵动明净的,大海是平静舒缓的,明月是纯洁素净的。江流芳甸,花林似霰,展示了旷野的芬芳、纯净。空里流霜,汀上白沙,江天一色,皎皎孤月,江畔明月,一片白云,江潭落月,色彩素淡,质地纯净。诗中的离愁也是清淡、雅致的。通过"白云一片去悠悠",引出"青枫浦上不胜愁",用素淡之景,牵出恬淡之愁。用今夜扁舟,引出月楼相思。用素淡之月,映照相思两方。梦中游子,如春江流水、江潭落月,四处飘泊;春半离家,远走潇湘,令人

怜惜。

意境空灵。意境是作者用意象创造的艺术境界,包含鲜明生动的形象,特殊的氛围,生命律动的境界。童庆炳教授对意境的阐释是: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也就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虚实相生、形神兼备的艺术画面,与作者的主观情致有机融合而形成的有丰富内涵和韵味的艺术境界。通过对意境涵义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把握到意境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情景交融;二是象外之境,在意象的基础上所感受到的一种境界;三是韵外之致、象外之味,即境界之外所获得的言外之意,由读者所体验到的关于人生的思索和领悟。本诗的形象是清新的,通过春江、江流展现,春意营造清新意境。明月皎洁,滟滟发光,流霜洁净,白沙茫茫,白云悠悠,构成纯净的意境。旷野芳甸,花林似霰,闲潭落花,落月江树,给人以芳香四溢之感,构成馨香的意境。青枫浦上愁,相思明月楼,春半不还家,不知几人归,渲染离愁别绪,

创造了闲愁意境。对孤月、哲思、白云的描述,创造了孤寂的意境。明月,大海,江天,千万里滟波,无限潇湘路,创造了博大的意境。人生代代,江月年年,创造了久远的意境。春、江、花、月、夜,将五个形象依次叙写,时令与实景巧妙结合,形成春意盎然、明净幽雅的境界,优美如画,秀丽似山,澄清如川。全诗整体意蕴清新明净,孤寂清静,无缤纷色彩,无尘世喧闹,由此产生空灵的效果。

唐诗三百首古诗大全300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1)

主题鲜明。通过对春江花月夜景物的描绘,表现了春江的清新澄澈,潮水的涌动,大海的平静,月光的皎洁,波光的辽阔。描绘了江流婉转,旷野芳甸、似霰花林的芬芳,展示了空里流霜、汀上白沙、江畔明月、白云一片的纯净素雅。通过叙写皎皎孤月、青枫浦愁、思妇游子的愁绪,表现人间离愁别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此三句将写景与人生牵连,第一二句写人生久远,第三句写生生不息,第四句写物是人非,第五六句睹物思人,暗含惆怅。全诗写景抒情哲思浑然一体。

结构清晰。诗歌围绕"春、江、花、月、夜"展开。第一二句着重写春,描绘春季潮水涌动、大海平静。第三四句着重写江,叙写江波浩淼、波光粼粼景象。第五六句着重写花,描绘旷野纷芳,花林似霰。第七至十句集中写月,先写月下之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再写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直接写月。从"谁家今夜扁舟子"开始集中写夜,写夜下扁舟,夜中楼台,夜下思妇,夜中离愁,夜中游子。全诗可分上下两部分,以"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为界,前半部分写春江花月的恬静美妙,对人生的思索、究探。后半部分写思妇离愁、游子漂泊。全诗有明暗两条线索。月为明线,全诗共36句,但10句有月字,没月字句,也与月关联,全诗写月下之景、月下之思、月下之情,几乎处处有月。

夜为暗线,夜字在诗中只出现两次,但月夜相联,月下之景思愁无不在夜色中展现。

语言精致。此诗离现在已一千多年,无佶屈聱牙之句,无晦涩难懂之词,语言通俗易懂,几乎接近口语,但形象生动,精致美妙。真正的好诗,几乎是通俗的。如李白的巜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节奏舒缓。全诗先写景,从春江潮水,到海上明月;由滟滟随波,到春江月明;

从江流芳甸,到月照花林;从空里流霜,到汀上白沙;从江天一色,到皎皎孤月。由近及远,由下而上,按景物呈现秩序,娓娓道来,无唐突兀立之感。写完景物,引出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过渡自然,无爷凿之痕。接着写夜色,愁情,浑然天成,丝丝入扣。全诗如行云流水,款款而来,缓缓而去,节奏舒缓。阅读此诗,正如诗中所写:白云一片去悠悠,有一种悠然舒缓之感。

形式独特。初唐,南朝齐梁宫体诗影响犹存,浮靡骄艳之风勿去,新的诗歌形式尚末盛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清新通俗的语言表现自然朴素的风景,表达对人的思索,对离情别绪的展示,无骄矜之态,无浮艳之语,并用七言入诗,讲究对仗押韵,内容形式焕然一新,为唐代七言诗创作开辟了道路,可谓开山之作。

风格素雅。本诗形象清新明净,春江、花林、明月、夜色,构成恬淡氛围,由春季写到月下景物、情思,气势舒缓,语言朴素明净,春潮涌动,大海平静,花林芬芳,明月皎洁,夜色阑珊,情思绵绵,韵味袅袅。素朴雅致构成了本诗风格。

初读此诗,不足为奇;再读之,被其中清新明净的景物所吸引; 三读之,被该诗对人生的哲思所震撼;又读之,被其中幽怨缠绵的离情别绪所感染。景中含情,景引思绪,思牵情感,情景交融,交相辉映。阅读欣赏此诗,如品名茶老酒,韵味无穷。至此,《春江花月夜》孤绝入巅,实乃名至实归。

2017年12月10日午夜

唐诗三百首古诗大全300首(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2)

作者简介:何晓阳,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草根诗社》头条号网刊大量征稿,先锋,前卫,新颖的散文、诗歌(含古体诗)、小说等,体裁不限,有打赏就有稿费。

无姓名不发,如果没上刊,不是您作品的问题。20日内没有收到回函请自行处理。投稿邮箱:zhongguocaogen艾特163点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