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高启在清明节的时候,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的时候作了一首诗《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丝毫不逊色于杜牧的《清明》,整首诗的内容如下: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杜牧清明节都有什么诗(古代有首清明诗)(1)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清明时节有的坟墓没有人祭扫,成为荒坟的场景。

而荒坟变多的原因,就是当时诗人所处的时代正是元末明初。

元朝还没有被推翻之前,许多起义军就纷纷崛起,开始了极为大规模的乱斗,这个时候就是元末。

杜牧清明节都有什么诗(古代有首清明诗)(2)

而战乱的起因是,元朝当时征集了大概26万百姓修黄河,而且想要在半年内就将工期完成,百姓当然怨声载道。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在修黄河开工之前,准备了一个独眼巨人雕像,背后还写有“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字样,这个独眼巨人一经挖出,百姓都认为元朝气数已尽,许多人便开始了反元,开启了大乱战的局面。

杜牧清明节都有什么诗(古代有首清明诗)(3)

反元的各路人马中分为红巾军和非红巾军。私盐贩子张士诚在高邮称王,建立吴国;陈友谅自称勤王,建立天完政权;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这些人都聚集在元末这个时期,展开的战斗有多少也就不用说了。

可是,战乱对百姓百害无利,无数的百姓在元末大乱战中丧生,荒坟也就因此多了无数。甚至有的尸体,因为家中无人,都没有人收殓。

杜牧清明节都有什么诗(古代有首清明诗)(4)

高启见此场景,有感而发。高启本人也是元末大乱战的受害人之一,23岁的时候就因为不想参与在乱战当中,带着家人隐居在吴淞江畔的青丘之中。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是高启写的陈秀才的样子。陈秀才战后余生,躲过了乱战,回到家乡,眼前却是萧索凋敝的场景。又正值清明,更是悲从中来。

杜牧清明节都有什么诗(古代有首清明诗)(5)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是诗人高启的联想、想象,在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节下,百姓大多家破人亡,先祖的坟墓更是没有人照看、祭扫,满目荒凉的荒坟只能让人哀叹生不逢时,成为必然的时代交替的牺牲物。

高启同情普通百姓的疾苦,却也无法阻止战乱的出现、死亡的发生,只能写下《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来表达当时悲恸、无奈的心情。

杜牧清明节都有什么诗(古代有首清明诗)(6)

与杜牧的《清明》不同,杜牧写下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后人与先人告别之后,一个人走在漫漫人生路上,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样子,又恰好下起迷蒙细雨,更加加重心中的苦闷。这首诗唤起的是,古往今来读者的普遍的共同感。

高启则是用清明诗表现当时时代的特点,战乱导致人民颠沛流离、家破人亡,唤起的是,古往今来读者对当时受战乱迫害的悲惨之人的同情。

杜牧清明节都有什么诗(古代有首清明诗)(7)

参考资料:《唐宋词鉴赏辞典》、《唐诗鉴赏辞典》、《中华诗词鉴赏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