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前文说过,曹操起初不愿意“拥兵自重”,怕引起重视,和强敌相争,给自己招祸。

后来,曹操被各种事情教育得明明白白的。

没有兵,就没有地位,啥事都得听人家吆喝;

没有兵,谁听你高谈阔论、出谋划策?

没有兵,怎么起事?又如何成事?

明白过来的曹操,已经不是“不欲多兵”,而是“多多益善”,并且急于扩张地盘

机会还就来了,谁给的?袁绍。

由头是啥?——镇压农民起义。


在东汉中期后,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就没停过。《通鉴纪事本末》载:

自张角之乱,所在盗贼并起,博陵(今河北蠡县南)张牛角、常山(今河北正定)褚飞燕及黄龙、左校、于氏根、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缘城、雷公、浮云、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眭固苦蝤之徒,不可胜数,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人。

这里面记载一堆人,乱七八糟的山大王一般。其中有个叫张牛角和褚飞燕的,这俩实力是比较强的。

他们曾经合攻廮陶(今河北宁晋西南),张牛角中箭身死。

张牛角临死前,让大家奉褚飞燕为帅。

褚飞燕十分感动,把姓都给改了,从此就姓张了。而且他也不叫“飞燕”,他就叫燕。因为身姿矫健、身手灵活,大家都喊他“飞燕”。所以他本名应该叫“褚燕”,改了姓以后,就叫“张燕”了。

群雄割据哪个势力容易得霸业(22逐鹿中原1)(1)

张燕

这个张燕继续延续了牛角兄的衣钵,并收留了大众零散部队,加以收编,最终形成了一股大约百万人的部众。他们的主要活动地点在河北、山西之间,号称“黑山”。

这帮人劫掠州县,朝廷“不能讨”。

但是这张燕吧,不想一直当匪徒。他想归顺朝廷,想让朝廷招安,封个一官半职的,跟宋江似的。

朝廷这边灵帝一听当然也高兴,心说仗省的打了,于是同意招安,封他为“平难中郎将”,还能每年举孝廉,并且继续管理您之前控制的那些地方。

这一上来就封个“中郎将”干,够可以了。你想卢植、皇甫嵩那样的人,打了这么多年仗,平定了黄巾,也只不过是个“中郎将”。

大约是朝廷那会儿啊,实在是不乐意对付这帮顽劣之徒了。既然有意归降,干脆一步到位,封个级别高的官,省的以后再闹事。

张燕这下满足了,不仅自己的愿望达成,还给手下兄弟谋得了福利——不要小看举孝廉。

公元190年,诸侯讨董。张燕作为“一方诸侯”,“以其众与豪杰相结”(这在《三国志·张燕传》里面有载)。

后来,袁绍独吞冀州,把公孙瓒给戏耍了。公孙瓒与袁绍大战开启,张燕站队在了公孙瓒这边。结果是被袁绍打败。

张燕从和公孙瓒结盟的那天,就是袁绍的敌对势力了。


公元191年,黑山军首领于毒、白绕、眭固率众十万人围攻魏郡、东郡,把那个刘岱扶上东郡太守位置的王肱打得大败。

这个时候,袁绍已经拿到了冀州。魏郡、东郡都是属于冀州的地盘,况且张燕还是公孙瓒的帮手,于情于理都得打。

派谁呢,想来想去,派曹操去了。《武帝纪》里说的很简单:

(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

过程很简单,也无更多的历史资料,反正结果是曹操解张燕之围。而且当时曹操的兵应该是自己那点儿人外加上袁绍赞助他一些,应该是不多。

曹操打了胜仗,袁绍自然要有所表示——荐曹操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今山东莘县南)。

这是个转折点,曹操终于有自己的根据地了。

不光有地,还有兵——东郡之兵都为我所用,这简直就是天赐我便。


转年(192)春天,黑山军于毒再次来攻东武阳。《武帝纪》载:

(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

还是很简短的记载,但是可以看出,曹操这是秀了一次“围魏救赵”。恰恰于毒放弃攻打武阳,武阳自解。曹操乘势继续用兵,击败眭固部,再一次大获全胜。

当时还有一股力量,就是匈奴南单于的儿子於夫罗留在内地,与白波黄巾军联合破太原、河内。曹操在击败眭固后,又顺便在内黄(今县)县将於夫罗打败。《武帝纪》载:

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於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

群雄割据哪个势力容易得霸业(22逐鹿中原1)(2)

於夫罗

曹操初带兵在外,连连得手,这并不是偶然的,这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这说明那些年在老家闭关熟读兵书不是白读的——不仅读透,而且能运用到实战中去。


想当初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起义,虽说当年就被镇压下去了吧,可是残部尚存。董卓进京后(189-190),中原大乱。其残部逐渐集结,再次壮大。集中的青徐的黄巾,大约有百万余人,在青州、徐州、兖州、冀州一带活动。

公元191年,青州黄巾军攻入太山郡,但败于太山太守应劭,而后北渡黄河希望能和黑山军汇合,结果被公孙瓒击败。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他们再次集结兵力,蓄势待发。

公元192年三月,黄巾残部集结了百万人攻陷兖州,杀了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南)相郑遂,又转战进入东平。

任城、东平都辖属于兖州,时任兖州牧的刘岱坐不住了,准备发兵攻黄巾。

这时候济北(今山东长清南)相鲍信并不认为是个好时机。鲍信劝说刘岱,说现在黄巾士气正盛,我们的兵卒并无斗志,不是他们的对手。现在要做的就是固守,以观其变。待这群乌合之众自己内部出现问题,我们再击其要害。——鲍信的意思主要是“避其锋锐,相机而动”。

群雄割据哪个势力容易得霸业(22逐鹿中原1)(3)

鲍信

刘岱不听。领兵出城与黄巾交战,被杀。

刘岱一个不动脑子想事的被杀,倒不要紧。要紧的是——兖州空了!

对于正在休整军队、急欲扩充地盘的曹操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呀!

这个时候,他的下属东郡人陈宫给曹操出了个主意,希望曹操能迅速占领兖州(“州今无主,而王命断绝”),其他各地郡守、豪族由他来说服(“宫请说州中”),作为自己的根据地(“资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业也”)。

群雄割据哪个势力容易得霸业(22逐鹿中原1)(4)

陈宫

曹操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同意了陈宫的决策。

那么问题来了,中原诸侯甚多,非亲非故的,陈宫为何偏偏看重了曹操?


我们来看,陈宫是东郡太守曹操的属下,而且是当代的名士。东汉末年名士具有很高的舆论地位和政治力量(参考“党锢之祸”),而陈宫在兖州境内的影响力也是很强的——据《世说新语》(《世语》记载的真假不知道,但是也可作参考)记载,后来陈宫反叛曹操,兖州基本上是“举州响应”。

你也可以从陈宫说出“请说州中”这样的话,就能看出人家是有这个金刚钻的。

曹操一旦入主兖州,外来人嘛,那必然要依靠陈宫、鲍信这种兖州本土力量

鲍信不用说了,那跟曹操是过命的交情,自己人。

陈宫为曹操铺路,自然他自己也会落得很多好处——曹操一定会重用他且倍加信任他,甚至把妻小都托付给他,陈宫自己的政治地位也会比之前高出很多。

最重要的是,他认为曹操会重视名士,重视像他这样的一类人。就好比遇见了伯乐看对了人,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以效力。


于是陈宫找到了鲍信、兖州二把手还有州郡官员们,大致意思就是说现在天下大乱,兖州目前无主,东郡太守曹公,命世之才,我们若是迎他入主,必定息乱安民。大家一拍即合,《武帝纪》注引《世语》记载:

乃与州吏万潜等至东郡迎太祖领兖州牧。

汉末十三州,州牧是地方上最高级别的军政长官了。虽说曹操现在是领(代理)兖州牧,但至少这是一块宝贵的根据地,不用寄人篱下,不用仰人鼻息、拾人牙慧了,也算得上是一方诸侯了。在这之前,讨董时曹操只能依附于张邈部、联盟离散后只能依附袁绍之下。现在不一样了,这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曹操领兖州牧之后,立刻整顿兵马,出兵击黄巾于寿张东(今山东阳谷)。

起先曹操打了败仗,不敌黄巾“兵皆精悍”。情势危机之刻,曹操本人披挂上阵,亲自巡营,鼓励大家,与军士共进退。双方各有胜败。期间黄巾部首领曾经来信劝曹操“迷途知返”,说汉朝将尽,终归黄天。曹操收到信后,笑而骂之。继续操练兵马,整编队伍,再次与黄巾鏖战。后来曹操军屡屡得胜,黄巾逐渐败而退走。

对于曹操的坏消息是:鲍信战死于在讨伐黄巾的战争中。曹操刚入主兖州不久,便失去了这样一个多年的战友、朋友、臂膀。鲍信死讯传来,曹操哭倒在地,命军士于战场中搜寻鲍信尸体,可惜未能如愿。曹操大恸,命人按照鲍信身形雕刻木人,并厚葬之。《武帝纪》载:

如(鲍)信形状,祭而哭焉。

这一年(192)的十二月,曹操率军追击黄巾到济北(今山东长清南)。黄巾残部逐渐抵抗不住曹操的猛烈进攻,宣布投降。

曹操收降卒三十余万人,男女百余万人。从降卒选精锐之士,整编成队进行军事化管理,号称“青州兵”。

正是这三十余万青州兵,奠定了曹操起事发展的根基。

曹操镇压起义军,却获得了将来能同诸诸侯掰手腕的资本。他和袁绍、公孙瓒等不同。那俩位对待起义军的态度就一个字:杀。袁绍曾破黑山于毒,斩首万余级;公孙瓒破青徐黄巾,斩首三万余级。

曹操没有这样做,曹操利用了黄巾。、讨贼追凶也罢,攻城夺地也罢,汉末本就是战乱之年,人口才是最重要。没有了人,杀得一干二净,夺了一座座空城,又有何意义?无人耕作,无人生产,和废墟一片又有何异?

曹操深刻分析了天下大势,知道不久便是诸侯纷争、军阀割据的大场面。想站稳了脚跟,先得有地方,然后再发展自己的军队。根据地有了,军队哪里来?靠募兵?算了吧,不现实。起义军就是现成的军队,何不加以用之?

对待农民起义军,能招降就招降,这是上策。这些人为何起义,吃不上饭了才去铤而走险。试想谁会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做事呢?那一定是被逼的没办法了。你得让他们有饭吃,他们就听你的。当然了,对于那些起义军里的“狠角色”,该镇压还是得镇压,这是下策,两手准备。

所以说,曹操是得利于镇压农民起义军。

回首看看曹操的发家之路,发现这个人和农民起义军“很有缘”。做官也好,晋升也罢,都是和镇压农民起义军相关。

那么可不可以理解成为:曹操是以镇压农民起义军而发家的呢?其实这个问题可以深挖。

下篇主要讲一下这个问题。


顺便说一句,这一年(192)的四月,也就是在黄巾残部杀入东平后,远在长安的董卓被司徒王允和吕布所杀。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听从贾诩之谋,“清君侧”率兵攻陷长安。王允自杀,吕布出逃,此时献帝由李傕、郭汜等控制。

----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