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祖文

陕北大地千百年来流传的信天游为什么如此美?这像是一个家长看见自己孩子亲的话题,这或许也是清油调苦菜各人取心爱的话题。但是陕北大地上的人听到信天游时,听了还想听,永远听不够。

民歌自是穷乡好。苦难的民众一生用自己的感受唱出四句、八句、十二句,这种歌能不美吗?能不好吗?这是用全部的生命感受、情感感受唱出的歌,是用泪蛋蛋唱出的歌,当然是美的。

那么,信天游这么美这么受欢迎的独特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陕北的信天游是什么(陕北的信天游何以这么美)(1)

“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的原因。清人翰林王培芬《七笔勾》中有一句话,就是这样的意思。由于陕北地理地形相对独立而特殊,历史上几乎一直处于战火纷飞的情境,是民族之间的拉锯之地,所以陕北受儒家文化的影响相对弱一些。朝廷的命官在三边考察后就得出如此的话语。这位命官的话语偏激了一些,但是却说出了一些事实的真相。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小、束缚小,所以恰恰非常难得地让这里的信天游比其他民族的民歌更加贴近人性、裸露人性。所以太多的信天游一览无余地表达情爱表达心爱,那种表达是无拘无束的无遮无掩的,是火辣辣的,是连灵魂的每一个基因、每一个细胞都狂跳的。《想你哩》是这样,《响叮当》是这样,太多的信天游是这样,表达苦难的哀怨的也是如此。在这方面别说南方民歌受婉约审美习惯影响不可企及,就是同样类型的北方民歌也难以望其项背。山西的晋北民歌不少与信天游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在彰显人性方面,我似乎感觉比信天游还或多或少似乎有那么一小点儿距离。

最苦难的人唱出最苦难的最动情的歌。这块土地不仅十年九旱山大沟深土地贫瘠靠天吃饭,而且真正能打粮食的土地太少,不像南方随便种下去至少草都可以生长,不像游牧民族还有牛羊可以食用,这样的苦是一方面,更苦的是本身就少吃缺喝,还时常处在战乱之中,老百姓真正是实实在在可怜复可怜啊!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老百姓唯一的娱乐就是随便吼几声吟几声,日久天长,信天游就在这种吼与吟中成型了。信天游不仅成了主要的娱乐形式,表达心声性情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成了对抗苦难、对抗寂寞、对抗孤独、对抗劳累、对抗忧愁,甚至成了对抗命运的武器与工具。在这方面,只要看看信天游是什么人唱得最多就知道了,恰恰不是歌星歌手达官贵人富豪巨商唱得最多,而是我们苦甲天下的老百姓唱得最多。随便看看黄土地上唱歌的人们,他们是山地里锄地的犁地的放羊的受苦人,他们是石畔上辛辛苦苦凿石头的石匠,他们是赶牲灵的人儿,他们是卖炭的人儿,他们是出门揽工的人儿,是纳鞋底的纺线线的做针线的剪窗花绣花花的女人们。他们高兴了就唱,忧愁了就唱,想自己的心上人了就唱,什么时候想唱就唱。他们这种唱多是给自己听的,不是给别人听的。给自己听的歌、给心上人听的歌,是真诚的真心的真情的,唯其真,才趋向善;唯其善,才趋向美。这样的东西没有包装、没有污染,完全源自性灵、源自真情、源自灵魂,能不美吗?能不好吗?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推动功不可没。延安文艺座谈会将一些不太成“型”成“名”、不容易反映更大内容更大情感、更具时代意义的东西改编成反映时代的经典曲目了,如《兰花花》《绣荷包》《绣金匾》《东方红》《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另一方面,在日后的传承传唱方面,一批批知名的艺术家音乐家歌唱家功不可没。正是这样的推动,才让信天游走得更远,知道和欣赏的人更多,迷人的魅力才更好地体现。

多种文化多种艺术的交汇影响。受战争影响,信天游受南方戍守陕北官兵将士的影响,我们的一些水船调词就有吴越文化的影子。受游牧文化的影响,信天游的一些歌词就有受游牧文化中满汉调的影响。受山西大槐树移民的影响,不少信天游和山西尤其是晋北的民歌几乎如出一辙。受回民的影响,信天游与花儿这两种艺术有互相渗透的基因,歌词方面的影响比较明显。可以说,信天游的美是多民族多文化多艺术影响与渗透出来的,不是完全靠本土人独创出来的。

陕北的信天游是什么(陕北的信天游何以这么美)(2)

信天游形式上的诸多美比如:比兴美、儿话美、叠词美,等等。其内在的个性的深层的原因在于陕北人的诗兴情怀、达观性格、乐活心态,在于人性的原初表露,在于性灵的真诚展示。说到底还是与“圣人布道此处偏遗漏”有一定关系,与相对独立的地理板块使得原初文化原初情感原初人性破坏和污染的程度轻有关系。使得我们诗兴的东西童真的东西天趣的东西保存得相对完整有关系。

信天游何以这么美?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所有这些原因在世世代代苦难的陕北人身上不断发酵,才造就了这美如玉美如金的东西。能有幸聆听这样的歌声,怎么能不美呢?

关注陕北民歌微信公众号(sbmg66)

看更多【陕北民歌-往期内容】

随时免费看更新,请点击下方“订阅”,订阅↓↓↓陕北民歌头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