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少斌 罗时汉

2021年,武昌解放路武昌造船厂进行整体拆迁,其周边民居、武船宿舍区也正在腾退,湖北省城模范监狱旧址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人文武汉”团队最近对此进行踏访,并作了新的考证,以期促动其列入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名单。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1)

1909年《湖北省城内外详图》上的模范监狱

张之洞对监狱改良的贡献

监狱是国家机器的重要部分,由来已久。清末洋务运动中,随着西方文明和民主思想的传入,清廷高层及思想活跃的督抚要员,也开始注重对中国沿袭下来的刑法予以改良,如取消一些酷刑,并对在押的犯人给予较为人道的待遇。清光绪十六年,刑部曾责令各地督抚对关押的犯人安排学习一些手艺,或安置作杂役。光绪二十七年推行“新政”以后,要求各省改置新监,各省因财力风气不同,并不能普遍推行。其中湖北、奉天两省试办模范监狱,经营较早。

晚清重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对近代中国监狱改良贡献重大。鄂省当时吏治黑暗,官吏滥用非刑,民常以微罪入狱,且久不结案,不死于罪而死于久囚于狱。《张文襄公治鄂记》中说:“滥押久繫,为虐政之一大端,或疾疫凌虐,日久瘐斃,或废业糜费,因而破家,此虽无杀人之迹,亦与杀人无异。言之痛绝。”他认为“此为关系民命之实际,若因陋就简,终无大益。省会领袖,尚不完善,支郡小城,安望合格。”“管理之法,虽在禁锢之中,而处处皆施以矜悯之方,並实以教诲之事,以为通省模范。”还应该“禁讼累、省文法、省刑责、重众证、修监羁、教工艺、恤相验、改罚锾和派专官。”

1904 年,张之洞下发《札臬司饬各属清厘庶狱建设迁善习艺所并严禁滥刑》,责令鄂省地方官对重罪者“设法体恤”。罪不及死者“早日议结”;对“屡犯不悛,难于开除者,亦宜选择宽敞地基,建设迁善习艺所,选匠教习,振其懒惰之心,予以自新之路”。张之洞先派人去日本参观,“兼采东西各国,仍体察中国情势之能行者,量为试办。”并在江夏县衙东侧“购买民地,酌拟图式建造”,新造一所高规格的监狱。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2)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3)

模范监狱的规模与布局

张之洞筹资扩充改建武昌文昌门内路北的原武昌江夏县监狱,称湖北省城模范监狱。1905年动工,1907 年竣工建成。此时,张之洞虽离任赴京,其一手倡建的这座监狱采用西式监狱的模式来管理和改造囚犯,成为清末监狱改革的标杆。湖北省城模范监狱的创办,早于奉天、京师模范监狱,被认为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监狱。

模范监狱南北向深 55 丈,东西向前宽 44.5 丈、中间宽 32 丈、后宽 21 丈。中间有房屋、围墙隔断,分为内外两监。内监为定罪犯,约可容 100 人;外监为未定罪犯,约可容 300 人。外监西南角还设有女监,约可容40 人;东南角设有病监,约可容 50 人。各监区厨房、厕所、浴室、工厂俱全,另还有医室、尸室、罪犯衣物室、教诲楼和各类办公、守卫、仓库等房。监外西北隅(注:湖北纺纱局、织布局)建有发电、抽水、锅炉房工作间及储水台。监内安装有电灯、电铃、水管、消防等设施。犯人可在监狱工厂学习织布、裁缝、编织草竹器物、制作文化用品等技艺。

又据 1919 年《京外改良各监狱报告录 要》记载,模范监狱分内、东、西、女、病,五监。内监仿日本东京监狱,东西监仿日本巢鸭监狱,皆成扇面分列。西南为女监,东南为病监,中为办公区,表门北为行刑场。内监分道德齐礼四号,道、礼各二十间为独居房,德、齐各十二间为杂居房,定囚百人。东、西监各五所,共一百十二间。东编为“必也使无讼”五号,西编为“监于兹祥刑”五号,均为昼作工,夜杂居,定囚一百五十人。女监房十五人,定囚四十人。病监房十六间,传染病室七间,定囚五十人。监外有四栋职员宿舍,以及电灯、机器、锅炉等厂房。设织布、靴鞋、木工、鞭筒、裁缝、雨伞、印刷、制药、建筑、种植等作业科,在狱内教囚犯习艺。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4)

扫街合影。钱汉明摄

第一批人犯中有革命党人

当年崭新的模范监狱开始行使专政功能,羁押的第一批人犯,竟是史称“丙午之 狱”中的革命党人。

1906年 12 月,萍乡的矿工、浏阳的会党和醴陵的兵勇等借灾荒发动起义。这次武装起义得到湖北日知会的积极响应。1906年底农历丙午冬腊,刘静庵、季雨霖、梁钟汉、张难先等“知音”相聚于汉阳伯牙台(即古琴台),提出加大运动新军力度、进一步筹措资金应援萍浏醴起义的方案。不久,萍浏醴起义遭到镇压的消息就从“鄂督张札臬司文”传布开来,武昌、汉口、汉阳的显要处都张贴着那白纸黑字的悬赏通缉告示。由于叛徒出卖,日知会遭到土崩瓦解,一个多星期内有 9 人被清廷逮捕,酿成著名的“丙 午之狱”。

据《城市英雄——武昌首义世纪读本》所载,李亚东被捕后,被判刑五年,转禁汉阳;吴贡三在狱中关押了三年才被判刑十五年,罪名是“刷印逆书兼编纂”;胡瑛被判处永远监禁;梁钟汉被判刑三年,发交原籍汉川县监禁;武昌首义之后,这四人得以出狱。季雨霖在候审所受到严刑逼供,大腿根部及臀部被打烂,后被黎元洪等作保出狱就医;张难先在狱中感染风寒,头痛难忍,狱医无治。公益社彭养光,联系沔阳同乡会黄福、王邵恂等出面,具名保他出狱就医。

在模范监狱,朱子龙、殷子衡和刘静庵所受酷刑最为惨烈。朱子龙又患血痢不止不幸死于狱中;殷子衡在老家黄冈县团风镇被捕押回省城武昌,收押在武昌候审所,后又改押至江夏县狱。在被正式宣判后,又从湖北模范监狱转往夏口礼智司监狱。武昌首义几天后,殷子衡才率领难友们冲出了牢房。清吏对刘静庵组织会审,终至使用毒刑,鞭至一千四百下,肉尽见骨。1908 年的《南方报》指出,“鄂省官场, 近接湘电,称萍醴匪首刘家运在常德牛家塘地方缉获,去岁所捕刘静庵,指为刘家运,显系邀功冒赏。”刘静庵至死不松一口,如此坚贞不屈,被难友们誉为“铁汉”,被同志们誉为“革命完人”, 被教友们誉为“活着的耶稣”。武昌起义爆发三个月前的 6 月 12 日,刘静庵因伤重而病逝狱中,年仅 37 岁。胡兰亭为刘静庵收殓,将其葬在武昌伏虎山麓。

民国时期,被誉为中共隐秘战线“潜龙”、曾任武汉市副市长的汉阳奓山人张执一,1932 年 10 月任中共武汉特委委员兼青年团湖北省委书记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3年 1 月从军人监狱转押到当时的武昌第一监狱,后转入湖北反省院,在此关押过一年半。在狱中,他化名张忍,“哪怕牺牲自我,也要坚持斗争到底,执一不二! ”出狱后便改名执一。他曾撰文回忆其在模范监狱时收押在西监,在鞋工厂记账,后到病监,一直利用与同监有限的接触,暗中宣传,进行斗争。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5)

中国第一座近代监狱

模范监狱与武昌红楼是同时期的仿日本建筑,曾使用于清末、民国、日伪时期,充当着不同政权的专政工具。模范监狱从初定的关押数百人到曾关押二千余人。其中不乏革命者和进步人士,如大革命失败后,就有杨献珍等一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关押于此。

模范监狱历经变更。1913 年改称湖北武昌监狱。1917 年更名湖北第一监狱,属甲类新监,由省高等法院管辖。国民政府时期,改称湖北第一模范监狱。1936 年又改为武昌湖北第一监狱。抗战时期西撤宜昌为湖北第三监狱、恩施建始县监狱,后迁建始朝阳观三清洞。日伪将武昌旧监房改为国军俘虏收容所。1946 年湖北第一监狱迁回武昌原址。1949 年 5 月被武汉市公安总局武昌分局接管,称武昌监狱。后移交省公安厅,又改称湖北第一监狱。1958 年房屋移交武昌造船厂。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6)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7)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8)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9)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10)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11)

寻访 田联申摄

最近,“人文武汉”团队经现场观察模范监狱现存房屋的风格、形制、结构, 在周边高层楼房拍摄比对,并与 1919 年以前监狱平面图、1909 年老地图、卫星图综合判断。可初步认定模范监狱现存房屋应不少于 11 栋,分别是东监四栋、物品库, 第一、二、三织布科和靴鞋科,以及内监道、礼两号独居监房。其中, 内监一栋恐因失火等原因,屋顶已只剩残破框架。所谓女监恐早已不在。

历经一百余年,现在的原模范监狱房屋虽经加层、改建或部分拆除,但大部分尚存,有的监房钢栅栏还是原物。现场得知,那四栋监房围着一栋房的扇形布局,俗称“王八楼”,监房分别叫作“有、过、必、 改”( 或“天、地、玄、黄”及“甲、乙、丙、 丁”),这是旧时监狱的典型布局和称呼。

专家们认为:湖北省城模范监狱是中国第一座近代监狱,是张之洞湖北新政的重要遗存,也是近代狱政改革、监狱变迁与发展的重要见证。同时,还是辛亥志士的殉难地、革命先烈的斗争场,承载着许多历史事件,是武汉城市不可缺失的文化载体。保留和保护它,在建设武昌千年古城的今天,有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湖北模范监狱这样的清代监狱建筑可能是国内仅存的,十分宝贵。期待有关部门再次对该建筑群进行勘测、认定,尽可能将其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其周边人文环境如湖广总督署墙都应予以保留。

打捞江城记忆 钩沉三镇往事

武汉各大监狱(长街解放路)(12)

清黄鹤楼

编辑:水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