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题目是不是已经有点晕眩感了?

两个词有区别吗?

淑女和暖男是最好的搭配(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1)

来,先来个情境一起感受一下:

姑娘A:哎呦,好羡慕你哦!你男朋友对你真好呀!姑娘B:什么呀,我男朋友虽然对我好,可是他总是朝三暮四!姑娘A:哎……我男朋友倒是不朝三暮四,可他总是朝秦暮楚,我真是郁闷死了……姑娘B:???!!!What? “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难道不一样?

淑女和暖男是最好的搭配(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2)

有文化的人这时候默默地笑了。 “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的意思当然不一样,不然为什么还要造两个不同的词呢?

下面,我们要用一张图说清楚这两个词到底有什么区别!各位,看仔细了!

淑女和暖男是最好的搭配(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3)

淑女和暖男是最好的搭配(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4)

哦呦,不觉明厉?

你看懂两个成语的异同点了吗?也许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淑女和暖男是最好的搭配(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5)

要记住,但凡在遇到模糊不清楚的知识(成语尤为明显),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本质,才能解决问题。

下面带着大家来看看这两个成语到底是哪里来?在什么样的情景中来?原本表达了什么意思?后来又变成了什么意思?

淑女和暖男是最好的搭配(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6)

【朝三暮四】

这个成语源于《庄子·齐物论》: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淑女和暖男是最好的搭配(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7)

好吧,用白话文说(意译),就是讲了这么个故事:

宋国有一个养猴人养了一大群猴,他很喜欢这些猴子。他宁可节衣缩食,都想给猴子们多一些橡子吃。然而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没有足够的橡子给猴子们吃。于是,养猴人对猴子们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这样,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愉快的答应了。

由故事我们就知道了,这个成语里的“三”和“四”都指的是猴子吃的橡子的个数。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

淑女和暖男是最好的搭配(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8)

因而,朝三暮四这个成语的原意就是指实质不变,改换名目(玩弄权术)使人上当。但这个成语在运用的过程中意思有了延伸,现在多用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朝秦暮楚】

这个成语源于出自《鸡肋集·北渚亭赋》:“托生理于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没错,这个典故原文就这么一句话!至于是否真的指代某个国家,是无从考证的。那这典故是什么意思呢?

战国时期,秦楚两个诸侯大国相互对立,经常作战。期间,一些诸侯小国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与安全,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

因而,“朝秦暮楚”这个成语原本就是指没有立场,反复无常。更形象的说,很类似俗语里“墙头草,两边倒”所表达的内涵。不过,除了其本意依然沿用,这个成语在不断的发展运用中还产生了延伸意,可以比喻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淑女和暖男是最好的搭配(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9)

【小结一下】

朝三暮四:

(古)实质不变,用改换眉目的方法使人上当。(今)比喻办事反复无常,经常变卦,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朝秦暮楚

(古)没有立场,反复无常。(今)没有立场或没有原则,反复无常;行踪不定或生活不安定。

这时候,再来看看我们用双气泡图对比两个成语的图,是不是更加清楚和深刻了呢?

淑女和暖男是最好的搭配(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10)

那么 姑娘B 想 要形容男朋友是花心大萝卜,到底是“朝三暮四”还是“朝秦暮楚”更加准确呢?你能判断出来了吗?如果请 你用这两个词分别造句,能信心十足了吗?

用双气泡图来辨析近义成语,效果极其显著!通过这样一次追根溯源 对比辨析,这两个成语会深深印刻在你的脑海里!

不信?就自己试试咯!反正小编写完这篇文章,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两个成语了!

淑女和暖男是最好的搭配(朝三暮四和朝秦暮楚)(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