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里虽然也说到了民众的学习,如“家有塾,党有庠”之类,但它关心的中心乃是统治者的学习他们的学习已经纳入了礼制的范围,为之设定了一套相应的行为程序,这就体现为教学的七大原则,称之为教之大伦其原文是:“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而不远之不远是什么意思?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教而不远之不远是什么意思(学记所说的教之大伦是什么意思)

教而不远之不远是什么意思

教之大伦

《学记》里虽然也说到了民众的学习,如“家有塾,党有庠”之类,但它关心的中心乃是统治者的学习。他们的学习已经纳入了礼制的范围,为之设定了一套相应的行为程序,这就体现为教学的七大原则,称之为教之大伦。其原文是:“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这里所说的七条原则,从学习的开始就要遵循执行。第一条原则是说在入学之始,要举行严肃的仪式,使学生懂得敬重学习之事。皮弁祭菜,是指仪式中所使用有服装和祭品。示敬道也,则是说举行仪式的用意所在。在统治阶级看来,学习不是一件随随便便的事,学习之始,就要具备敬重之心,然后才能产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宵雅肄三,宵就是小,宵雅就是小雅,指《诗经》中的《小雅》,肄是学习练习的意思,三即三次,也就是多次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学生入学之始,要他们歌唱《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并要多次肄习之。这是为了什么呢?原来这三篇诗的内容都是君臣宴乐相互慰劳的词语,让初入学的学生肄习它们,是要用居官受任之美来诱谕初学者的向学之志。所以这一举措就叫“官其始也”,意思是说在入学之始就用做官之美来引诱人们。

入学鼓箧,意思是说,在入学之时,由大胥之官击鼓以召学生,然后打开书箱取出书籍等物。这些做是想用鼓声来警觉学生,使他们用逊顺之心来从学受教。夏楚二物,是说用夏、楚两种东西扑打不听话的学生。夏即榎,楚就是荆条。宵雅肄三,是用利诱,夏楚则是威逼,故说“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是说不到五年不来视学。禘是五年一次的大祭,卜禘,禘祭之时先要进行占卜以选择吉日良辰。这一原则的施行,其目的是为了优游学生的心志,不让他们感到沉重的压力。

时观而弗语,是说经常来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但不当场发表意见。这些做的目的是要“存其心”,亦即让学生自己在心里保持严格律己的念头,而不要依赖别人的督促。幼者听而弗问,是说年幼的学童只能听而不能发问,因为他们还没有从头学起,不可以直接对年长者所学的东西随便提问。这些做是为了保持正常的学习秩序,不能造成躐等的无序现象。以上七条乃是教学的重要原则,故称“大伦”。

古代经典《记》中有一句话叫做“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学记》引用来做这一节的结语。其意思是说,学习这种事情,负责其职的官员要先做好他的应尽之职,比如皮弁祭菜的祭祀、宵雅肄三的教习、鼓箧夏楚的实施以及学习秩序的管理等等,都是学官的应尽之责。这就是官先事的意思。士先志,则是说入学的士子们在入学之始就要首先把学习的志向牢固树立,当然这是在学官的有效引导之下才能达到的。所以要把官先事和士先志放在一起说。

从这七条教学原则看,《学记》所说的学习,乃是官学,是在封建国家控制管理之下的教与学。它用固定严格的礼制仪式和恩威并加的诱逼手段,来使学生立下顺从其管理和努力学其业的志向,这就首先从头脑中把学生的发展前途给限定下来了。七条原则的每条的目的,都说得明明白白:示敬道、官其始、孙其业、收其威、存其心、游其志、不躐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焦点对准学生的“心”、“志”。

示敬道,是要他们树立敬重要之心;官其始,是要他们树立从学做官之志;孙其业,是要他们以逊顺之心从事学习;收其威,是要让他们在心中产生畏惧感;存其心、游其志,则是明显对他们的心志用力,要让他们存有律己之心和保持优游从学之志;不躐等,则要年幼学童产生遵守秩序之心。实际上,这七条原则的执行本身就是一种教与学,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学习守礼重道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