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声色替换一个人的人生,看样子好像只有在动漫或者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剧情,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有一位名叫大西克己的男人就干了这样的事,冒充他人身份整整三年,连日夜睡在枕边的妻子都不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冒牌货。

那么,为何大西克己能做到不断更换身份,连妻子都没有辨识出真假?他又为何要不断更换身份?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1)

日本家庭主妇突然被警方告知:你丈夫三浦和夫是个冒牌货

整个事件要从1958年7月份,日本东京的一户家庭开始说起。

那天,姓氏牌标记为“三浦”的一栋房子,女主人正像往常一样在屋子里做家务,突然,门铃响了,她们家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对方身穿警服,是从警视厅来的警官。

女人过去的生活非常平静,从未有与警察打交道的经历。因此最初时,她内心是疑惑且带有一点慌乱的。

“请问,您是三浦和夫的夫人吗?”警官礼貌地问。

“是,我是的。您....?”

似乎看出女人的少许恐慌,警官解释道:

“是这样的,根据我们前不久的调查结果,发现您的丈夫,也就是三浦和夫先生其实被人冒名顶替了。现在的三浦和夫,他的真名叫做大西克己,是三年前我们就在寻找的通缉犯....”

女人一听这个消息头晕眼花,说是天塌了也不为过。

她和丈夫结婚已经快要满三年了,婚后丈夫对她很好,他们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丈夫怎么会是冒充的呢?女人满心满眼的不相信。他明明就是一个工作认真,努力上进,上司赏识的好人,怎么就莫名其妙变成通缉犯,难道我认错了人?

女人并没有认错丈夫,因为和她从相识到恋爱到结婚生子的那人,一直就是假扮成三浦和夫的大西克己。

警方看着这个被骗身骗心,还为杀人凶手生下一个孩子的无辜受害女人,心中充满同情。然而,抓捕大西克己的事情,却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大西克己究竟是谁?他为何成为警方的通缉犯?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2)

大西克己其人

1928年,日本山口县下关市(日本的县比市高一级)一个小男孩在这里降生,但出生后不久,他就被亲生父母抛弃,成为了孤儿,终日靠着救济生活。就在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时,小男孩被一对姓“大克”的夫妇收养了,那便是他后来的养父母,大西福松和大克クマ(可读作kuma)。

小男孩被收养后,大西夫妇给他取了个名字,就叫“大西克己”。也许在被收养后,大西克己也曾以为,自己的幸福生活终于要开始了,然而现实却狠狠甩了他一巴掌——大西夫妇之所以收养小克己,是因为他们年过半百却还没有孩子。

但这对夫妇矛盾的地方也在这里。

按照常理来说,自己没有孩子,收养的孩子就该当成亲生的来教育,这也是常人所有的一种移情反应,然而大克夫妇却并没有这样做。大西福松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中年男人,他的妻子大克クマ的性格也比较强势,生活在这样的特殊家庭,就意味着大西克己的童年生活并没有那么幸福。父亲的非打即骂,母亲的冷眼旁观,逐渐就让这个少年也养出了一种自私、偏僻的性格。

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他长成了一个问题少年,终日惹是生非,打架、盗窃、欺负弱小,凡是他所能做的恶事,都做了个干净,除了杀人。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3)

大西克己从高等小学(中国的初中)毕业后,就开始过上了社会人的生活。养父母已经不再给予他经济上的援助,为了生活,他干的活非常杂。他做过工人,也做过汽车司机,但也没有丢下“老本行”。也正因如此,“数进宫”的大西克己成为当地警局的常客。

约莫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时,大西克己认识了一名女性。二十多岁的他深知,自己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于是就隐瞒前科,在1953年这一年,与一命28岁的女性结了婚。

然而,这似乎是悲剧的最初起点。

大西克己的养父母对这个养子新娶回来的儿媳妇并不满意。他们一家最初是住在一起的,但后来由于吵架太过频繁,加上女人怀孕了,大西夫妇最后建议,双方还是分开住比较好,于是大西克己夫妇俩等于是被赶出了大西家。

黑道小霸王的大西克己能忍下这口气吗?早已经对养父母不满的他遂产生了杀死养父母的想法,但这事显然需要好好计划一番。

最后,大西克己将妻子即将住院生子,当成了下手的机会。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4)

1955年的六一,大西克己的妻子因为即将要临盆住进了医院。新生命的降临对一个家庭来说应该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大西克己便以这个为名义,买了很多好吃的食物加上酒水,送到养父母家。

他的态度放的十分诚恳,这让养父母逐渐卸下了防备,只当这是大西克己在提前庆祝迎接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

夫妻俩没有想到的是,大西克己会趁着他们微醉,骗他们喝下掺了氰酸钾的果汁。

就这样,大西克己几乎是毫不费力地就杀死了那对给他痛苦童年的夫妇。接着,他留下了一封似模似样的遗书,带着自己从公司挪走的130万元公款,逃走了。

是的,他在杀害养父母后,连正在医院预备为他生孩子的妻子,都一并丢下了。

大西克己逃走后的第二天,警方就接到了一起报案,报案人正是大西夫妇的邻居。对方说,自己出门经过大西家时,能闻到一股奇怪的臭味。

警方接到报案,深觉不对,立即赶到现场,破开了大西家的门,就闻到屋内传来了一阵臭味,那是尸臭——由于正处于夏季,大西夫妇尽管才死去一天,但尸体已经发臭了。

在大西家,警方发现了一封遗书,遗书的大致内容是:大西克己和养父母谈过,约定一起自杀,现在大西克己因为有事耽误了一天,但很快就会追随父母而去。

这封遗书的内容虽说让警方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信息点却被他们get到了:按照遗书,这会这间房子里应当有三具尸体。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5)

按照遗书内容本该和父母一起自杀的大西克己去哪了?警方立即又开始对这个人展开了更深入的调查。

由于大西克己算是警视厅的老熟人了,警方不费力就查到了他的信息。但让他们感到奇怪的是,说自己会同养父母一起自杀的大西克己,竟然携带这从公司挖来的130万钱款,丢下正要生育的妻子逃跑了。这是要自杀的人能干出来的事?

不久后,大西夫妇的尸检结果出来,死于氰酸钾中毒。根据邻居的描述,大西克己是最后一个见到大西夫妇的人,按照种种迹象,大西克己应该就是杀死大西夫妇的罪犯。但是他人却消失了。

大西夫妇被杀案也随着大西克己的失踪,而暂时陷入了短暂的停滞。

那么,杀死养父母后,不惜丢下正在医院待产的妻子,大西克己到底去哪了?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6)

冤大头三浦和夫

大西克己杀人携款潜逃后,自然不再敢用“大西克己”这个身份。于是他先是隐姓埋名,给自己改名“藤田”,并用这个假名租了一间房子,又找了一家食品小店打工维持生活。

但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暴虐基因似乎已经根植于大西克己的血液和骨髓,这让他长时间不打一次架,闹一次事就浑身都不舒服。

大西克己明知这样做可能会让自己踪迹败露,但他控制不住。最后,大西克己决定退房,逃向东京,重新换一个新身份生活。

然而,为了保险起见,这一回,他罪恶地盯上了别人的身份。手头不差钱的大西目标明确地找上了那些差钱,且答应售卖自己户籍副本的冤大头。

1956年,三浦和夫这个冤大头撞上了大西克己。

三浦和夫当时在东京工作,正缺钱。当大西克己找到他后,三浦表示,你给我四万,我就卖给你,大西自然一口应下了这件事情。

之后不久,三浦和夫的父母就收到了一封信,信中儿子说,自己有急用,需要户籍副本,让父母将户籍副本寄到东京。

三浦和夫哪里想到,这钱他确实能拿到,但是却没命花啊!不久后,成功拿到户籍副本的大西克己就借着机会,先是买下一些汽油,接着就用同样的方法,哄骗三浦和夫喝下了一瓶掺有氰酸钾的饮料,将对方毒死。为了隐瞒尸体的身份,他更是将汽油浇淋在尸体上,毁尸灭迹。如此,大西克己成功变身为三浦和夫。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7)

当然,为了巩固三浦和夫这个身份,大西克己直接就与三浦和夫的亲生父母断绝了关系,并将三浦的户籍从老家北海道迁去了东京。

闹事被关,察觉“三浦和夫”这一身份将要“到期”,又牵扯进一条人命

顶替三浦和夫身份的大西克己从此几乎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他又结识了一名女性,与对方结婚,甚至生下了一个孩子。

当然,妻子和孩子完全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和父亲是一个顶替他人身份的杀人犯,一直到三年后的1958年,在警方的告知下,才明白了前因后果。

那么,警方是如何发现披了一层假身份的大西克己的?这还要“归功于”大西克己本人的性格。

前面也说了,这是一个三天不闹事浑身不舒服的人。平常的大西克己其实还算克制,他也知道,换一个新身份的代价有多大,有多冒险,因此,正常时候大西克己就是妻子眼中的好老公,上级眼中的好下属。

然而当他偶然喝醉后,本质也就暴露了。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8)

大西克己喝多后,贸然闯入别人家,就这样迷迷糊糊地被抓去了警视厅。由于三浦和夫这人没有案底,警方取走了他的指纹,这成为往后成功破案的关键。虽然那个时候指纹识别技术很不成熟,但是世界各地已经有过多起通过指纹找出真凶的案例。

当时大西克己虽然喝醉了,却存着一些意识。看到警方取走自己的指纹,他立即意识到,自己暴露真实身份的可能性大幅增加,必须要及时更换一个新的身份,于是,杀人凶手大西克己又重现人世。

为了筹得准备资金,大西克己谎称妈妈去世,要回北海道奔丧,借此从上司和小舅子那里借走了7万多日元。然而实际上他再次启用了“藤田”的假名,办了一个小型的店,自己充当老板,以招募员工为由,静待合适的人上钩。

这时,一个名叫佐藤忠的30岁男人闯入了大西克己的视线,大西克己以老板的身份将佐藤忠雇了下来,接着用如出一辙的方法,哄骗走了佐藤的移居证明和户籍副本后,将对方残忍绞杀,并冒用了对方的身份。

彼时的大西克己没有预料到,自己身上那一个假的马甲竟然被警方轻易识破了。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9)

1958年1月13日的下午,有人报案在茨城县水户市南部的千波湖畔发现一具尸体。

警方到现场后发现,因为全身都有被硫酸烧灼过的痕迹,尤其是脸部以及带有指纹的十只手指,已经完全看不出本来的面目,就像是凶手刻意不想让警方发现这具尸体的身份一样。

死者指纹被毁,警方就毫无办法了吗?当然不是。由于尸体以及肢体残余部分在不同的场所,因此警方判断,这处湖畔和丛林都不是第一凶杀现场。于是,他们立即对附近的场所展开了调查,结果在不远处的公厕内找到了一些遗留物品。

对大部分整洁又爱干净的日本来说,那些胡乱摆放的遗留物品就显得非常突兀,包括一条印着“浅草浪花屋旅馆的毛巾”。

警方判断,这些物品是属于那个死者的,他们根据这些物品进行了指纹提取,确认死者死者是一个名叫佐藤忠的30岁男人。

确认身份后,警方立即对佐藤忠的家人展开调查。从他家人那里,警方又提取到了一个关键信息:自家儿子因为在一个名叫藤田的30岁男子的店里打工,曾被提出,因为雇佣了儿子为员工,需要对方提供一下移居证明和户籍副本。

不久后,佐藤家人看着佐藤拿着户籍副本交给了那位名叫藤田的男人,并与他一起离开。警方于是想到了案发现场遗留下来的一块毛巾,并根据毛巾找到了附近一家旅馆。跟着他们就发现在旅馆的住宿名单上,佐藤忠的名字旁边,赫然就是藤田。

这个藤田,很可能就是杀害佐藤忠的凶手!可警方不知道的是,藤田只是大西克己的假名,因此,他们想要逮捕这名凶手,很难。

但就在警方焦急找凶手时,案件总归还是迎来了转机。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10)

夜路走多了,终究撞上鬼——峰回路转的案件

这转机是什么?

1958年的7月份,日本警视厅突然将全国范围内的杀人案、强奸案等各种重型案件全部汇总到一起,那些有图有真相的26个凶手,便成为特殊通缉令下被通缉的人物,其中自然也包括三年前杀死养父母的大西克己。

一瞬间,大西克己与其他25位凶手的大头照在全国各地警局的告示牌上贴的满满当当。

作为被警视厅特殊对待的罪犯,大西克己的档案也被调到了专门管理此案的福冈刑事事务所。不巧的是,警官们在对大西克己的卷宗进行调查时,发现了身份上的猫腻。

在大西克己的卷宗上,记录的是他人生前二十多载犯下的盗窃罪等各种案件,但是在对卷宗上遗留下来的大西克己指纹进行核对时,警方却发现,这指纹的身份变成了籍贯北海道,现居住在东京都目黑区宫丘的三浦和夫——此前三浦和夫因为喝醉酒擅自闯入别人家被警方拘留,留下来的指纹正好派上了用场。

一个指纹能有两个身份?这个三浦和夫马上引起了警方的注意。警方开始对三浦和夫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这人确实存在,有工作,有家庭,且公司对他评价还不错。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11)

那么,两个同样人生轨迹完全不存在重合的人,为何有着一样的指纹?这其中应当有一人悄无声息地冒用了另一人的身份。结合指纹和大西克己的犯罪事实,谁冒充谁,已经不言而喻。

接着,为了更加确定,调查员们拿着大西克己的照片,找上了三浦和夫的邻居让他们辨认。果然不出警方所料,邻居们纷纷指着大西克己的照片说,这人是三浦和夫。

至此,在外叛逃三年的杀人犯大西克己的踪迹终于被警方逮到。警方立即发布通缉令,刚准备更换身份的大西克己就这么被突然袭击的警方逮捕。

然而,由于没有找到真正的三浦和夫的尸体,警方无法将三浦和夫的死亡罪责定在大西克己的身上。怎么办呢?警方想到了一个办法:在全国范围内搜寻被家人报失踪,以及那些身份尚且没有得到确认的案件卷宗。最终,一起遗体被焚烧的只剩下零碎衣物和一些私人物件的案件,进入了警方的视野。

根据当时现场的照片,三浦和夫的家人确认,那些物件都是属于三浦和夫的。这也意味着,三浦和夫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被杀害,这与大西克己杀害养父母后叛逃的时间,也不谋而合。

三浦和夫案件结束后,警方又顺藤摸瓜,摸到了近几个月以来,“三浦和夫”的异常举动,接着,警方发现,大西克己用“藤田”这个假名,杀死了前不久刚发现的佐藤忠——佐藤忠的家人是见过“藤田”的,让他们根据照片指认身份轻而易举。

到这里,大西克己三年来连篇累牍犯下的案件,终于告破。

四条人命,四个身份。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12)

判刑时,为大西克己辩护的律师都觉得他没救了,说“没有必要”

30岁的大西克己,手上却已经攥着4条人命,这样的人法院自然不会轻判。1959年,大西克己被法院判处死刑。

大西克己不服,遂提出上诉。然而他低估了当时日本律师界对他那种犯罪行为的容忍度。由于罪孽深重,没有律师愿意出庭替他辩护。没办法,法庭只能随机公派一位律师担任大西克己二审的辩护律师。

但这位律师“非常没有职业道德”地表示:被告的行为只能被判处死刑,实在没有任何可以辩护的理由。于是,法院驳回上诉。

1961年,大西克己确认将被执行死刑,这凶手终于与自己的命,去偿还他曾经犯下的那些罪孽。

结语:

大西克己被称为“千面凶徒”,虽然这个说法对于只用过“四个身份”的他来说夸张了点,但也可是试想一下,按照大西克己喜欢惹是生非的性格,他总会怀疑自己现在的身份不安全了。怎么办呢?找一个合适的契机,杀一个人,顶替对方的身份,继续安全地活下去,再犯事,再逃脱,再换身份再杀人.....

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又将会有多少无辜之人命丧他手?没人能确定。这“千面凶徒”的称号,就足以体现出大西克己究竟是一个怎样危险的人物。

日本命案大案(丈夫靠谋杀冒充死者身份)(13)

所幸,日本警方办事效率还算不错,当然这其中也有运气的成分存在,但起码将一个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一个不定时炸弹给除掉了,这对于日本来说也算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情。

而大西克己这一生,之所以能这么迅速地走上犯罪道路,其实和养父养母幼年对他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关系。如果大西夫妇将他领养回去后,细心教导,而不是动辄非打即骂,相信后来的大西克己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公民,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所以说,罪犯从不是一日养成的,成长阶段周围人的引导也非常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