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

上古时期,推崇以德为贵,而后世则推崇施恩与报答。礼节是注重有来有往的:我前去施恩而守惠的人没有报答我,这与礼不相符;别人对自己有恩惠,自己却没有报答别人,这也是不合礼的。人有礼,社会就安定;无礼,就会不安。所以说。礼,是不可以不学的。

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非礼也)(1)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而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而志不慑。

根据礼的原则,为人应该自我谦卑,尊重他人。即便是挑着担子卖东西的小商贩、也是值得尊重的,更何况是地位尊贵,富有的人呢?有财富,且知道主动遵行礼仪,就不会变得骄奢淫逸;生活贫贱却仍然懂得遵从礼仪规范,就会树立远大的志向,内心也会变得无所畏惧。

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非礼也)(2)

这篇是《礼记·曲礼》篇,因为整本《礼记》都是讲行为准则的,包括了为人处事,生活家常,但是,用在我们现在社会的话,还真的很多已经只能了解了解就行,真实行起来,还没那么个环境,所以,我就找了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句子和大家分享分享。

其实,话说回来,我们现代社会特别是在中国,以礼仪之邦自称,还真是名不虚言。小孩子从小就能在学校接受正统教育,关于礼的方面已经做的无可挑剔了。只是,在中西方文化融合之后,很多时候,孩子们知道的特别多,然而,关于工作生活,总是碰到很多问题,那就要看看,古代人讲的有没有给我们启发。

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非礼也)(3)

先从"礼"这个字开始说起,礼甲骨文画的特别形象,就是像一个台秤,左右两边有相同的砝码。但是,下面画了一个三角形△,所以,整个来说,稍微有点偏斜。毕竟不是放平地上的,而是在△上面。为什么这么画,古人的意思很明确,表面上的礼容易做到,但内心的那杆秤却非常不容易平衡。子贡问“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孔子答“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子贡问孔子,贫穷不谄媚,富贵了不骄傲可以吗?孔子回答说,"不如贫穷还能喜乐,富贵崇尚礼,这样更好。"

清贫只是暂时的,现代社会,只要勤快,只是在挣多挣少上面有区分,根本不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心情愉悦。古人不是经常说:"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富贵不骄,真正有几个人能做到,特别是有一点点权利,有一点点存钱的时候,金钱对一个人来说,选择太多,可能还会做更多不必要的事,所以,古人说"富贵而知好礼,而不骄不淫。"

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非礼也)(4)

礼的本质,就像甲骨文上的字,是要保持心理平衡,我们为人于世,做什么不是在权衡利弊。当一个人有钱时,可能会觉得自己比较重要,比较了不起。这个时候,就要想想,如果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那么,我是不是在除了钱以外的自身修养上,比别人强了。比如做一个正直,无私,真诚的人,这个才是人和人真正差别大的地方,如果没有,是不是应该从这方面下手才是。真正的贵族,不可能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因为,人越有礼,才会越谦虚。所以就是:"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非礼也)(5)

很多人说,舍得,这个很难做到。但是,也是一个人真正和别人有差距的地方。所以,佛家讲布施,也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付出越多,得到的相应的酬赏也会越多,有可能是在现在,也有可能是在未来,但总会回到你的身边。王阳明先生说,不为自己的私欲,不为名利,也就是这个意思。当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多为家人,为别人考虑的时候,自己也就会变得更好,帮助别人就是在成就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