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封神榜》的朋友们都知道纣王在女娲像前提了淫诗,所以女娲娘娘策划了封神榜,让岐周灭掉商纣王。当然这只是小说,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商周之间又是怎么开始敌对的呢?也许跟我们想象的有点不一样,其实武王伐纣并不是因为纣王的荒淫无道,而是为了复仇。这还要从头开始说起。

什么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全过程呢(武王伐纣是因为纣王荒淫无道)(1)

【定居岐山】

周人本来是一支半游牧半农耕的部落,人口不多,实力也不强。那个时候他们总是被附近的游牧民族劫掠。周人百姓都想要奋起反抗。

当时的周人首领是古公亶父,他就对族人们说:“民众选择首领就是为了能有人带领他们好好生活,只要首领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我和别人做首领又有什么不同呢?你们为了我去打仗牺牲,那就是我没有做到让你们好好的生活,所以我不忍心开战。”

于是古公亶父带着周人开始迁徙,最后在岐山脚下定居。周围的部落听说古公亶父这么仁爱,也就纷纷前来投奔。

古公亶父这次迁徙让周人开始了崛起的征程,迈出了代替商朝成为天子的第一步。他死后,他的小儿子季历继位,这个季历就是文王姬昌的父亲,武王姬发的爷爷

什么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全过程呢(武王伐纣是因为纣王荒淫无道)(2)

【季历兴周】

季历是周人兴盛的关键人物,而且也是季历开始,商周开始结仇的。

季历继位的时候商人已经开始衰落了。在商人西北方向有一个强大游牧民族,叫做鬼方。在商王武丁时期兴起,和商人作对了两百多年。

周人离鬼方很近,也受到其威胁。于是季历用雷霆之势征讨鬼方,帮助商王抵挡了鬼方的入侵。战争持续了三年,季历俘虏了二十个鬼方部族的首领。这让他得到了商王的赏赐和承认。

在征服鬼方以后,季历继续在山西地区征讨戎狄。收服了很多戎狄部落,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在季历征服余无戎之后,风头一时无两,商人西北部的戎狄之患基本都被季历平定了。于是当时的商王册封季历为牧师,用来表彰他的贡献。

季历受封这个牧师职位又可以被叫做方伯,拥有一方诸侯之长的地位。由于周人在西部,所以又可以叫做西伯。这时候的周只用了两代人就成为了仅次于殷商的一方诸侯之长。而这个成就都是季历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什么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全过程呢(武王伐纣是因为纣王荒淫无道)(3)

【季历被杀】

季历受封以后,仍然在山西讨伐戎狄,扩张势力。这种兼并战争让周人的土地和人口膨胀的很快。虽然周人帮助商王挡住了西北的戎狄,但是周人的壮大也让商王产生了警惕。

这时候的商王叫文丁,是纣王的爷爷。文丁就很担心周人以后太过强大而不受自己的控制。在季历有一次打败了始呼之戎后,文丁坐不住了。

文丁把季历招到殷商的都城,表面上予以表彰,事实上却把季历囚禁了起来。《吕氏春秋》说:“王季历困而死,文王苦之。”。《竹书纪年》直接就说,“文丁杀季历。”

令岐周兴盛的季历就这样被商王文丁给害死了。而当时的人也应该都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周人的兴起威胁到了殷商,所以季历必须死。

什么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全过程呢(武王伐纣是因为纣王荒淫无道)(4)

【文王复仇】

季历死后,文王姬昌继位。这时候的姬昌可不像《封神榜》里演的那样已经是个白胡子老头,这时候的姬昌身处壮年。父亲被杀,姬昌当然不能没有动作。可是商王文丁不久后就死去了。

纣王的父亲帝乙继位。《竹书纪年》记载:“帝乙二年,周人伐商。”这个周人当然就是复仇而来的周文王姬昌了。但是此战的结果,大家也都能想到。姬昌失败了。

其实这也说的过去,虽然周人兴起了,但是殷商的底蕴还是极为深厚的。并不是这时候的周人就能轻松打败。这场战争的具体细节并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从后来姬昌的作为来看,他这一战应该败得很惨。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周文王姬昌都没有再次举兵伐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力量还不足以复仇成功。

什么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全过程呢(武王伐纣是因为纣王荒淫无道)(5)

【韬光养晦】

周文王确实非常有忍耐力,比起演义里仁义的姬昌,现实中的他更具有枭雄的气质。明明身负杀父之仇,他却装起了孙子。

姬昌战败后,商王帝乙也面对着其他的威胁。双方都有了罢兵言和的想法。于是帝乙把妹妹嫁给了姬昌。这样周人就又成为了商的属国。纣王在不久后继位。

姬昌在此后极为恭敬的侍奉商王。《吕氏春秋》:“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毕适,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可见姬昌的恭谨再次取得的纣王的信任。

姬昌利用纣王的信任,打着殷商的旗号,有计划的四处征讨。同时对地方诸侯施以仁政,收买人心。力量越来越强大。

这一时期姬昌灭亡的敌人就包括有犬戎、密国、黎、崇侯虎的崇国。姬昌杀了崇侯虎迁治所于丰地。更加靠近中原,为进攻殷商做好了准备。

什么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全过程呢(武王伐纣是因为纣王荒淫无道)(6)

【纣王困境】

在姬昌卖力扩张势力的时候,纣王也是雄心万丈,但是他的处境实在是不妙。从商纣王的太祖父那里,商人就一直在走下坡路,要不然他们也不会让季历帮他们镇守西北了。因为他们自己实在是有心无力。而这时候纣王的困境最主要的有三点。

第一,祭祀盛行,务虚不务实,大量奴隶因祭祀无端消耗,大量时间和劳动力的投入,造成生产上的停滞。

第二,商人贵族众多而不事生产,特权阶级庞大且极具政治影响力。同时这批人办实事的却很少,国家白白的供养他们,空耗国力。

第三,由于国力衰弱,叛乱四起。虽然西面有一个姬昌还算稳定,东面却是东夷作乱,到了不能不管的程度。外部势力切实威胁到了自身安全。

纣王面对的是这样内忧外患的局面,偏偏他又是一个有雄心的人,所以他做出了一系列的改革。这些改革也产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后果。

什么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全过程呢(武王伐纣是因为纣王荒淫无道)(7)

【纣王改革】

面对第一个问题,纣王以身作则开始减少祭祀活动,尤其是活人祭祀。这在商人眼里可是根本性的大事,他们觉得自己的大王应该是疯了,虽然这么做的现实好处显而易见,但是贵族们还是不能接受对神明祖先的亵渎。

对于第二个问题,纣王从身边做起,他罢免了一些不作为的亲人故旧,留出来行政岗位提拔了诸如飞廉、恶来这样的小人物。这当然引起了贵族们更多的不满。其中就包括后来建立宋国的微子启。他不能接受国家不进行祭祀,更不能接受让一群奴隶骑到自己头上。于是他偷出祭祀用的乐器投奔了西岐。

最后一个问题是东夷的进犯,纣王举全国之力在东面打仗。战争其实是很顺利的,他打了好几场大胜仗,这也证明他提拔的飞廉、恶来都是有能力的。可是东夷就是一个战争泥潭,他的主力部队扎进去就很难拔出来。他一批一批的往国都运送俘虏的奴隶,却不能撤回自己的军队。

纣王的这些改革措施激起一批既得利益者们的反弹,主要集中在有权势的贵族圈子里。纣王用了近乎不近人情的手段打压了这些声音。同时对于生产和征战,他也不惜民力,造成很多人都怨恨他,尤其是通过战争俘获的奴隶们。

什么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全过程呢(武王伐纣是因为纣王荒淫无道)(8)

【文王被囚】

纣王的军队陷入到东夷的战争泥潭,但是周文王的扩张也让纣王很紧张。这时候的周人实力已经很强了。虽然纣王知道姬昌已经是一个垂垂老矣的人,但是他还是不能放松警惕。于是他找了一个理由,把文王囚禁在羑里。

这么做当然不是因为文王做错了什么,但是这也不是由于纣王荒淫无道,肆意妄为。事实是纣王知道姬昌与自家的恩怨,同时周人的发展也有点脱离自己的掌控。最起码这个时候周人来袭,自己很难抽调出部队,所以他必须做出防范。

不过随着东线战场的节节胜利,再加上姬昌在羑里并没有搞出什么花样,加上周人送来宝马,美女表现出了恭顺的态度。而最重要的是纣王的改革得到成效,干活的人多了,享受的人少了,浪费时间和资源的祭祀也少了。同时战争还很顺利。国家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让纣王志得意满。他也就放走了姬昌。

姬昌虽然回到周地,但是他深知商人在纣王的改革下再次焕发了活力,而且他也知道纣王的改革急于求成,得罪了很多人,而纣王本身也贪图享乐,沉迷美酒和美女。但是这些问题都被纣王的铁血手腕给压制住了。这时候的他并没有打败商人的信心,所以他只能继续忍耐,等待时机。

什么记载了武王伐纣的全过程呢(武王伐纣是因为纣王荒淫无道)(9)

【武王伐纣】

姬昌到死也没有完成灭掉殷商的夙愿,但是周人不会放弃。后来东夷再次反叛,商纣王的主力部队都被拉出去打东夷,而国都内只有大量的东夷奴隶。周武王姬发觉得机会终于来了。

姬发发表了《泰誓》声讨纣王的罪行,集结起各路诸侯讨伐殷商。《泰誓》里列出了纣王的五大罪行。“酗酒淫佚;听信妇人;遗弃亲旧;任用邪佞;荒废祭祀。”

商人好酒,没听说哪个商王不喝酒的。听信妇人说的就是妲己了。遗弃亲旧,遗弃的就是微子启这些人。任用邪佞,指飞廉恶来一伙。最重要的就是荒废祭祀了,这才是天大的罪状。

武王姬发在提出这些罪行的时候,却不提出季历被杀害的事情,这只是欲盖弥彰的宣誓自己是替天行道,获得道义上的支持。虽然当时的人都知道周人是来复仇的,但是没有人会明说。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算盘。

诸侯们早就想推倒压在头上的这座大山,推翻那个看不起任何外族,把所有外人贬斥蛮夷,动辄征讨的商人。

纣王驱赶出来的大量奴隶在战场上临阵倒戈。他放在东夷的精锐部队来不及赶回来。最后残暴的改革家纣王自焚而死。姬发见到他那烧焦的尸体后犹自持剑分尸以此泄愤。

就这样,周人历经三代人,终于完成了复仇之路。推翻了殷商的统治,从季历被杀到纣王自焚,周人耗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但是从他们定居岐山算起,这个时间恐怕也不足百年。这样的一个原本落后弱小的部落只用了百年时间就推翻了一个持续600多年的强大中心王国,确实堪称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