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涵盖了孩子的生活、学习和成长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大人最关心、最看重、也最头疼的事情。本文所涉及的理念、技巧和方法,或许可以为您在孩子的教育中打开一扇门,开辟一条道路,助您走向家庭生活的美好未来。


现在家庭如何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1)


1、家教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目标之一:把孩子培养成会自己思考和行动的人。


父母在孩子想先穿越的道路上清除所有障碍物,称为“过度保护”;孩子必须在每一步都给予指示,这被称为“过度干涉”。结果:孩子永远不会独自行走,因为这样做剥夺了孩子接受挑战、从失败中学习和体验各种经历的机会。没有一个孩子和其他孩子完全一样。但是,很多家长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或者要求自己的孩子跟上自己的步伐,等等。这样做只能产生扼杀孩子个性的结果。


第二个目标:及时欣赏,让孩子的优势不断增加。


培养孩子的自信、自爱精神。这种精神就像植物的根,种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就越大。父母要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充满信心,要以丰富的营养和水分来浇灌自己的心。


这种营养和滋润是为了发现孩子的长处,欣赏和赞美。该批评的时候不要回避问题,该表扬的时候要表扬。把批评和表扬的比例大致设定为“一比三”是合适的。受到表扬的孩子心情愉快,会培养自信和自尊。但是,如果要批评,则必须注意方式。


第三个目标:有理想,更强大。


相信孩子有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无论多么琐碎或荒谬,作为父母,要认真倾听孩子的梦想和希望。


家长也要抓住机会,把自己的经历和那些经过长期努力终于实现自己理想的人的人生经历告诉孩子,让孩子知道人生的目标是努力奋斗,在失败的过程中不断重复取得成就。


第四个目标:抚养一个独立的孩子。


不要只关注你的孩子记住了多少单词,学了多少东西。不要总是将您的孩子与其他人的孩子进行比较,与平均水平。孩子的健康成长发育不好,孩子就会失去自信心。始终相信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性。


孩子不完全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是很自然的。大方向是对的,你不必对细节过于严格。这个非常重要。抚养孩子自然会使他们茁壮成长。


二、家长要做的三件事


一位国际幼儿园老师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来自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一起玩沙子,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放进漏斗里。漏斗会漏水,沙子总是满的,所以他用手指堵住漏斗的底部,堵住漏水的地方。等沙子满了,他把漏斗移到瓶口,然后松开手,让沙子漏进瓶子里。由于经验不足,从孩子移开手指到漏斗口到瓶口的时间,没有多少沙子漏出来。但男孩一点也不急躁,他在一点一点地做着。终于,经过反复的重复,他“恢复”了:他先将漏斗口对准瓶子倒了沙子,很快瓶子就被装满了。孩子笑了笑,开心地看着身后的妈妈。他的母亲拍手鼓励孩子。


另一位中国孩子的妈妈却做了另外一件事:当孩子拿起漏斗,沙子从底部漏出来的时候,妈妈立刻蹲下来说:“来,妈咪教你!把漏斗对准漏斗的嘴。瓶子,然后把沙子倒在这里。


中国父母愿意为孩子做任何事情,认为如果他们为孩子做的越多,孩子就会越不努力。他们没有意识到让孩子付出的过程孩子“走错路”,其实就是积累财富的过程,一些创新的发现是通过“走错路”获得的,孩子自己通过努力得到的结果会感觉特别甜蜜。让孩子获得现成的知识或经验,不仅剥夺了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和积累的机会,也剥夺了他证明自己和获得自信的机会。


标准的态度对孩子的恩怨可以概括为三点:一是凡事都管,总是管,处处管,为他做了很多事,但结果都不好,甚至适得其反;二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放手,不理它,结果可想而知;三是要科学管理,适度管理,不要做太多,而是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中健康成长。显然,家长在对孩子的管理上应该选择“做某事,不做某事”。放手吧。具体来说,要做好三件事。



做事,做孩子的榜样。儿童自我认识或自我意识的建立,通常是根据他人的反馈,尤其是父母的言行来实现的。父母的行为是孩子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镜子”。”。父母之间的和平,父母与孩子的和谐,父母与人相处时所表现出的崇高境界,都是孩子成功、成才不可或缺的条件。


三、家长,请多多审视自己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品行不端,不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而其他一些孩子则大方有礼貌。其实这与父母的言行有很大关系。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无人能取代。父母,尤其是家长,是孩子教育的主要责任者和执行者,是最直接、最重要的教育者。人生的第一道德观是对与错,人生的原则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幼儿没有与社会接触和互动的经验。父母是第一个教他们有关周围人和事物的人。父母如何对待生活、工作、学习,如何对待社会、同事、邻居,如何为人处世,是好是坏,往往被孩子有意无意地模仿和吸收。拥有这些品质和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因此,家庭教育的成败取决于父母的素质和父母的自我教育水平。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榜样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家长要不断地反省、提高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智力素质和教育能力,做到不愧为孩子的“好榜样”,用自己健全的人格来对待孩子。感染、培育和塑造。“身正,不听命。身不正,即使奉命,也不会听从。”这正是他所说的。


因此,作为家长,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给孩子做榜样,给孩子做好榜样,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明镜,引导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引导孩子以实际行动寻求真善美。


第四、父母要让孩子有安全感


让孩子有人身安全。父母对此非常清楚。但是,为了给孩子一种安全感,很多家长可能缺乏这种意识。其实,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大人的这种意识是必不可少的。


依恋父母是孩子的本能需求和行为表现。父母要营造温馨安全的环境和氛围,让孩子经常感到安全和快乐。这样,他的心理基础就会稳定,不会有恐惧和焦虑;这不仅能让孩子在当下感觉良好,实现对当前环境的适应,还能帮助他更好地适应环境,改善未来。为优质生活奠定了基础。


安全和信任对任何年龄的人都很重要。如果母亲对人充满敌意和不信任,孩子就会在不经意间,不知不觉中感染这些不良情绪。比如有人觉得你儿子很可爱,想带他出去玩。


如果你是一个不信任的妈妈,你会告诉你的儿子,“别走,他会带你走,你永远见不到妈妈!”心理健康、有爱心的妈妈们经常对孩子说,这个世界上好人多,坏人少,坏人少。当然,他长大了,也应该从相应的角度告诉别人,事情很复杂,坏人有好的一面,好人也有坏的一面。注意不要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孩子本能中的消极事物。



如果你对家庭教育指导师报考学习感兴趣,可以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学习交流!


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