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为学校的育人画像,为教师的教学架起桥梁,同时为学生的发展导航,所以核心素养是引领一切改革的基础。而思维型教学的目标就指向核心素养。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1)

本文共4400字,仔细阅读需11分钟

本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和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改革。在我国,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化要求。

继2018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发布之后,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预计于今年年底发布。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的教学目标均聚焦于学科课程素养。

不难看出,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而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思维。实验研究表明,所有素养的形成都需要经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思维方法和培养思维能力是当下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因循路径。

为了顺应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的整体方向,落实思维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2021年9月29日,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举办的“聚焦思维发展,打造西安好课堂”专题培训会在西安航天城第三小学举行。

因防控疫情要求,本次培训会线上 线下同步召开,西安市教科院相关领导以及西安市22所学校的校长、骨干教师等近百人接受了现场培训,22所学校的上千位教师在线同步参与了培训。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2)

2020年,为了推动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西安市发起了“西安好课堂”建设,提出要构建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为特点的思维型课堂。在此背景下,西安市教科院成立了思维型教学研究中心,并遴选了西安市思维型教学实验学校247所。

今年,西安市进一步筛选出了首批思维型教学骨干学校22所,并将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进行几年的系统打造。以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为主要抓手和路径,打造“西安好课堂”品牌,驱动区域基础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3)

本次专题培训作为几年系统打造的启动会,借助理论指导与案例分享相结合的形式,让22所思维型教学骨干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对思维型教学有整体的认知,并将之与其教学实践相结合,立足课堂教学,聚焦思维型课堂。

培养核心素养,需要借助思维型教学

“教学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思维型教学的目标就指向核心素养。”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认为,教师如果能够深度理解思维型教学的基本原理,我们的教学就能够真正落实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也表示,要持续推动思维型教学在西安的落地,教师不仅仅要系统学习思维型教学理论,还要借助理论在课堂教学的思想和方法上实现突破。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4)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

不论什么样的教育改革,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为学校的育人画像,为教师的教学架起桥梁,同时为学生的发展导航,所以素养是引领一切改革的基础。要想培养学生的素养,首先要了解理论知识。

基于此,胡卫平在培训会上围绕思维型教学进行了深度讲解,阐释当下思维型教学的实施意义。而要掌握思维型教学方法,需要深度认识“一二三四五六”法则。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5)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

“一”指的是一个核心:以思维为核心。

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核心不仅仅是培养思维能力,更是推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思维,所以我们的教学都要围绕这个问题。

“二”指的是两个遵循: 遵循学习规律和遵循学科规律。我们不仅要从学科的视角来认识问题,也要从学习的视角来认识问题。

(一)遵循学科规律

(1)理解学科结构。

(2)理解学科的思想方法。

(3)理解学科的本质。

(二)遵循学习规律:

(1)了解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本质上是思维。

(2)了解学习的条件是什么。

(3)了解学习的过程是什么。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6)

“三”指的是三个适应:

(1)适应学生的知识经验。 不能完全超越学生经验来进行教学。

(2)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即 思维能力发展的水平。

(3)一定程度上适应学生的兴趣特点。

“四”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1)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即讲的多少的问题。

(2)处理好内与外的关系。即外在与内化的关系。

(3)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即讲的快慢的问题。

(4)处理好深与浅的关系。即内容的深浅问题。

“五”指的是思维型教学的五大基本原理:

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与应用迁移。 大量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学必须遵循这五个原理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7)

▲思维型教学的五大基本原理

“六”指的是思维型教学的六大基本要素: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迁移、总结反思。

总而言之,思维型教学的核心指向于思维的激发和培养。例如,思维型教学强调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必须是在自主探究基础上的合作交流,即每一个学生要进行充分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交流。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8)

对此,西安一所学校的校长在专题培训结束后深有感触,他认为开展思维型教学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校在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时都应不断思考:怎样做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在他看来,思维型教学对学校的未来发展起到辅助顶层规划的作用,能够给予学校“怎样培养人”的技术支持;指导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为质量提升方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聚焦改革亮点,精准定位教学方向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9)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基于核心素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唯有深度理解新时代的教育内涵,精准定位教育进阶的方向,方能真正落地。

在专题培训会上,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学校课程与教学博士李霞对新课程改革的亮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她认为,新课程改革具有“综合”“实践”“思考”“素养”四大亮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的教学目标均聚焦于学科课程素养。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10)

1、综合

在小学、中学阶段,尤其是低幼阶段,课程更多是以综合的形态出现,它不仅体现在学科内的综合,更体现在跨学科的学习。

比如小学一二年级开设艺术综合,替代音乐、美术分科课程;鼓励将小学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劳动、综合实践活动与班队活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等相关内容整合实施。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11)

2、实践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要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和行动。

比如语文学科的教学要在阅读和鉴赏的基础上,对文本、事件、材料进行梳理与探究,在梳理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概括文本所要传达的内容、思想、观点,最后用文学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12)

3、思考

教学的核心是思维,学生的学习需要思考。在整个思考和行动的过程中,思维的方法贯穿始终,所以思维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是课程素养中的核心。

4、素养

每一门课程的课程目标都是围绕本门课程的核心素养来制定,通常由四个维度组成——学科知识、学科思维、学科实践、学科态度。比如数学课程核心素养主要有三点:

一、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即数学观察及其基本途径是数学抽象与直观想象,初步形成数感、量感、符号意识,以及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和模型意识。

二、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现实世界,即数学思考基本工具是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

三、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即符号、概念、命题、模型与数据。达到这样的层次,无一不经由对具体事物的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等。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13)

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目标通常要从知识、思维、实践和态度这四个维度来进行制定。在未来,我们更加要用综合的、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视角来看待课程,推进教学实践。

落地核心素养,需要关注思维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特征,而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核心。许多一线教师虽然明白思维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将思维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仍感到困惑。

在培训会上,李霞对各学科课程核心素养中的学科思维进行了系统分析:

语文素养中的学科思维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

数学素养的学科思维包括:直观想象、数据分析、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科学素养中的学科思维包括:推理论证、模型建构、创新思维。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14)

综观三个学科中所包含的思维素养,可以总结出四大类: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创造性思维。

基于这四种不同的思维形式,再进一步分解学科中的各种思维方法,就可以得到比较、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类比、推理、联想、想象、重组、发散、定势、辩证思维、臻美、空间认知、观察,这15种单一的思维方法。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得出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创意设计、科学探究和故事创作,这5种综合的思维方法。

因此,从微观层面上落实课程核心素养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上述20种思维方法。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15)

胡卫平教授及其团队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 历时20余年研发而成“学思维”活动课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有效的教学,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螺旋式上升地训练以上20种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落实核心素养。

在李霞看来,“学思维”活动课程的性质是思维能力培养的专项课程。它是学校课程的有力补充,着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而当教师对“学思维”活动课程有了深入的了解,在心中建构起二十种思维方法的进阶概念,就能在学科教学中真正渗透思维含量。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16)

▲《“学思维”活动课程》思维能力年段贯通目标层级表

从内容上看,“学思维”活动课程涉及语文、数学、科学、社会、艺术和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采用了思维型教学理论的教学原理,并针对不同的课型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因此,“学思维”活动课程与思维型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思维型教学旨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以更为有效的方式经历知识的动态形成过程,发展技能,形成思维品质。

而“学思维”活动课程能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与能力,并将方法、品质和能力迁移到学科学习中。

以“学思维”活动课程为抓手,可以不断推进思维课堂走向深度。

思维课堂教学建议(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17)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下,如何聚焦思维发展,打造思维课堂?我们需要立足国家新课程改革背景,深度理解思维型教学理论,不断思考和实践,立足素养本位,探索学科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思维能力。

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内,西安市22所学校也将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引领,以“学思维”活动课程为抓手,聚焦思维型课堂,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以点带面地推动西安教育迈上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新征程。

版权说明: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