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有话说】

上世纪50年代初,来自五湖四海的331职工在株洲扎根。山东、广西、江苏、湖北、四川、上海……他们带着创业干事的激情,也带来了各地的美食。今年71岁的网友“王新全.邱”说,至今忘不了儿时的味道。

食堂的麻花、董家塅饮食店的油条、“卢老倌”的米粉、大操坪的馄饨、“王记凉皮”的凉皮……现在想来,都觉得馋。

此前,“话说株洲”已推出4期《记忆中的株洲331》,打开了331人记忆的闸门。今日,我们推出最后一个故事——331的美食。

湖南株洲有哪些好吃的美食推荐(记忆中的株洲331五)(1)

331的美食

关于331的美食记忆,要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

那个年代的美食,主要集中在食堂和饮食店里。331有三个食堂,一个在中心宿舍对面,一个在老二分厂口子,还有一个在老一分厂门口。食堂里能有哪些美食?对于现在的人来说,简直不敢相信。

那时的食堂里不仅能供应职工的一日三餐,还有品种繁多的面食、糕点和菜脯(如萝卜条、榨菜、干盐姜、泡蒜头),到端午节还有粽子,中秋节还有月饼,简直是一个美食大超市。

我读小学时,放学要经过二分厂的那个食堂,于是,那个食堂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

湖南株洲有哪些好吃的美食推荐(记忆中的株洲331五)(2)

331当年的食堂

一般下午放学后,离食堂开饭的时间还早,我们就在食堂里玩,玩什么呢?那就五花八门了,跳橡皮筋、玩画片、玩烟纸、丢沙包……反正平时玩的游戏,都可以在食堂里玩个尽兴。

食堂够大,我们蹦蹦跳跳吵翻天,管理员也不会赶我们走。玩到开饭时间,食堂里的人多起来了,这时我们就到窗口买零食吃,一般买几根麻花,另加一包什锦菜,几个小伙伴美滋滋地分着吃,吃完后才安安心心回家。

那时的物价便宜,一两饭票加两分钱菜票可以买一个菜包或糖包,麻花的价格是一两饭票加三分钱菜票。有时我们没有饭票,就用菜票买干盐姜或什锦菜。饭菜票是父母给我们吃早餐用的,但我们更喜欢留着放学后换好吃的,因为早餐品种没那么多,一般就是稀饭加馒头。

在记忆中,我觉得食堂里的麻花最好吃,炸得细脆香甜,又比较适合几个人分享。其次是干盐姜,三分钱、五分钱都可以买一包,其实也不叫一包,食堂阿姨随意夹一筷子,然后给你一张白纸,你自己去包。五分钱买的一包,可以吃上好几天,真是划算得很。(注:饭票必须要用粮票加钱购买,菜票只要用钱就可以买到)

湖南株洲有哪些好吃的美食推荐(记忆中的株洲331五)(3)

全省粮票,出省无用

如果说食堂解决了我们基本食欲,那上饮食店就相当于吃大餐了。饮食店是国营的,在迎新路上,叫董家塅饮食店,那里面的美食可就令人向往了哦。饮食店里有现炸的油条,色泽金黄,一根油条配一碗甜酒冲蛋,那是再好不过的早餐了。那时候的甜酒是真材实料的甜酒,不像现在超市里的甜酒,寡然无味。我还记得,饮食店的油坨、油圈、小笼包也是好吃得不得了。

到了90年代,流行吃米粉了,那时也有不少个体米粉店出现,但331的人还是最喜欢吃饮食店的米粉。每到早餐时间,饮食店里就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大家先要排队买票,然后再排队端粉。

我最喜欢吃的是酸菜粉和肉沫粉。碗大、汤多,粉从沸水中捞出,放入汤中,再挖一大勺酸菜或肉沫往粉上面一浇,看似简单的制作过程,但打造出来的美味得令人叫绝。

董家塅饮食店,在2000年以后(具体哪年不记得了)因国企改制而消亡了。本来天天生意火爆,却这样关了门,我想很多331人都觉得遗憾。

说到国营的店子,608所的冰室也是值得一提的。608所的冰室一到夏天就火爆,没有别的,就是冰水好喝,而且年复一年,冰水的口感都不变,这也算神奇了。论口感味道,我认为,什么百事可乐,什么健力宝,在608所冰室面前都是浮云。

湖南株洲有哪些好吃的美食推荐(记忆中的株洲331五)(4)

80年代的食堂场景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私人老板开的粉店、饭店多了。90年代中期,老一分厂门口有个铁棚子,店老板是一个70多岁的干瘦老头,这个店的米粉和饭菜都非常地道,几乎店里道道菜都好吃,当时也是生意火得不得了,每天排队等位子的人多得没地方站脚。

这个店子没有店名,朋友约地方吃饭就喊“去铁棚子”或者叫“去卢老倌那”(也不知道老板姓不姓卢,反正大家都这么叫)。后来,“铁棚子”搬过两次家,后来好像也挂了个什么店名,但大家还是叫“卢老倌”。

风味粉店在331美食界也是有一定地位的,老板是贵州人,米粉下得好,我在他店里吃了很多年,在心里几乎没给他差评。现在,老板换成了下一代,味道似乎比以前逊色了一点,但也还不错。

90年代的阑田阁也是口碑不错的一家饭店,在331的地位相当于株洲河西的惟楚。而老一分厂后面的稻田山庄(现在已换了老板),也是火爆多年的饭店,以野味和腊菜闻名,当时名气都在外了,很多市里人慕名而来。但它消费高,很多331居民都没去过。

还有一个关于美食的记忆,就是大操坪的馄饨摊。对这个,我记忆比较模糊,因为我只吃过几次。但馄饨的味道确实地道,连汤都可以喝完。摊主好像是一外地老头,每到夜幕降临,就不急不忙地推着摊子来了。

他煮馄饨用的是柴火,搞得四周烟雾袅绕,他的设施简陋得让人看不下去,但端上来的馄饨就是好吃,用文字表述都是多余。最后一次吃他的馄饨也是10年前的事了,如今应该吃不到了。

湖南株洲有哪些好吃的美食推荐(记忆中的株洲331五)(5)

90年代的米粉摊

但现在,在331美食界论人气非“王记凉皮”莫属。记忆中,90年代,“王记凉皮”就在桥头摆摊了,摆摊时生意就好。老板是外地来的小夫妻,每天下午4点多摆摊,摆到凉皮卖完,大概6点多钟收摊,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湖南株洲有哪些好吃的美食推荐(记忆中的株洲331五)(6)

331新华书店旁王记凉皮

后来,他们租了新华书店的一个小门面,门面大概只有两张书桌大小,但毫不影响他们的生意。每天下午4点多,小店开门,外面的“馋猫”就排起了长队。买凉皮的人大都打包带走,也有馋嘴人不顾形象,站着路边吃完。

湖南株洲有哪些好吃的美食推荐(记忆中的株洲331五)(7)

331厂建设村,老人们围坐聊家常(贺天鸿 摄)

【他们有话说】

1. 网友“心想事成”:说起食堂,那时在友好村里面还有一个食堂,做的馒头最好吃了,个大、皮厚,一毛钱一个。那时我还刚刚上初一,每天必到那里买二个馒头吃的。大概是87年的时候因为建楼房而拆了,直到现在还怀恋那种馒头的味道。

2. 网友“我的名字是这个”:柴火混沌现在不用柴火了,可是味道还是很好吃,在以前的摩托车厂那里,好多夜宵摊都去那里了。

3. 网友“熊爸爸蛋糕志凌”:原来的柴火馄饨还在呢,在人文广场对面的那一条街,就是大草坪往金晶园方向的那条宵夜摊街,第一个棚子里。

4. 网友“Nirvana”:看完已泪流满面,我长大的地方,每段话、每张图,都是回忆,现在已经好几年没回去过了……331最地道的美食非馄饨莫属,以前带朋友去吃,没有不夸的……现在远嫁大连,想家。

5. 网友“王新全.邱”:331的美食很早很早就非常出名了,因为这里的人们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来自五湖四海,山东、广西柳州、江苏徐州、湖北汉阳、四川重庆、上海……各个地方的人来到这儿,带来了各地的美食与风味小吃,五花八门。我71岁了,至今不忘小时的味道。这些美味主要来自于331职工食堂,常常是周六的晚上7到8点,在大操場靠食堂的边上,一溜摆放几十米的八仙桌(食堂公用),灯光下各色点心糕饼让人馋涎直流。

6. 网友“张旻”:居然没有老贾饭店,当年可是在中心菜市场门口开了一条街的著名饭店。

7. 网友“茂哥”:迎新有两个食堂,相距几十米,八分厂还有有个食堂,一分厂前铁棚子是六老倌,不是卢老倌,已经走了多年了。

8. 网友“勐笼沙”:331,一辈子的回忆,我们是62年进航校,67年毕业离校的学生。离开50年了,忘不了俱乐部的电影,282商店1毛钱买一口袋的炒花生,国营飯店里一毛钱一碗的猪肝汤每星期去喝一碗,在那个年代再也没什么比它好吃了。

9. 网友“尣豒砯“:风味粉店的老板是攸县丫江桥人刘小春!

10. 网友“突然的自我”:把我又带到了美好的青涩少年时代,文章里写的一切都是70后从小学到丰华正茂的时候满满的回忆,每一个地方都曾经涉足过。虽然离开了十多年,每次回来变化都很大,但最好的莫过于文章中的那些片片记忆。

来源:“萌芽堂”微信号

作者:农民大白

编辑:董介

PS:文章经过作者本人授权,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作者。欢迎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