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风起洛阳》中,王一博所饰演的百里弘毅常常被称为“百里二郎”,其实这是中国古代尤其是唐朝时很流行的称呼。那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唐人的各种称谓。

唐朝长安三绝(与风起洛阳一起说历史)(1)

01|称家族中的排行

唐朝时流行用姓氏加上家中的排行来称呼对方,尤其是在关系比较好的亲人朋友之间,唐玄宗李隆基就曾被身边人称为“三郎”。《别董大》一诗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诗人高适的这位朋友姓董,是家中的老大;《送元二使安西》中,我们也可以知道诗人王维的这位朋友姓元,家中排行老二。再比如《风起洛阳》中百里弘毅,家中排行第二,因此称呼为“百里二郎”。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一点,这里的排行不一定只按亲兄弟姐妹来排,也可能是同一个祖父、曾祖的兄弟姐妹间的排名,比如柳七娘不一定是柳适的第七个孩子,有可能她有六个堂兄姐。

02|以郡望、籍贯来称呼

籍贯很好理解,就是一个人的户籍所在地,我们今人有时候也会问对方籍贯。那“郡望”又是什么呢?

“郡望”是“郡”和“望”的合称。其中“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合起来就是指一个地域或范围之内的名门大族。

中国自古就重视门第、出身,到了唐朝,门阀士族虽然式微,但当时的人们仍然以出身名门望族为荣,尤其是上层人士经常提起自己的郡望,如同今天说:我祖上是谁谁谁一样。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自称出自河东柳氏,因此后人也称他为柳河东。值得注意的是《风起洛阳》中柳七娘也出自河东柳氏,算起来和柳宗元是本家。

唐朝长安三绝(与风起洛阳一起说历史)(2)

03|称对方的官职、爵位

这个在唐朝也很常见,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王勃就用官职来称呼自己这位姓杜的好友。“少府”在唐代是对县尉的称呼,放在今天就是公安局长。《风起洛阳》中,称官职的情况也有很多,如“高寺卿”“奉御郎”等。

爵位与官职略有不同,既可以用来称呼对方,也可以表示地位的高低。古代大体上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唐朝分为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如巽山公柳襄,巽山是虚构出的地名,可能是郡,也可能是县,所以巽山公可能是郡公,也可能是县公。

另外,要给大家纠个错,《神探狄仁杰》中称呼狄仁杰为“大人”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称呼官员为“大人”要到元代以后来,在此之前“大人”是指父亲。

唐朝长安三绝(与风起洛阳一起说历史)(3)

此外,还有用对方的字、号;尊称对方为“公”“相公”;用排行 官职等多种方式来称呼对方,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关于唐人的称谓问题,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如果你在《风起洛阳》里发现了有趣的历史文化梗,也欢迎留言告诉我哦!我们下一期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