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公司走出国门,大量的中国工程建设团队在非洲修路铺桥,在中亚挖矿,在欧洲运营港口。然而,由于各国的税务制度,交易习惯甚至对中资企业的态度等存在大量的差异,造成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

一般的国际工程主要是分为EP(Engineering and Procurement)和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 and Construction)两种形式,EP是什么,就是我们中资企业负责提供设备和工程设计,具体的工地施工执行由当地企业去负责。而EPC呢,基本上跟Turnkey的概念一致,什么是Turnkey,就是Turn Key,中文叫做交钥匙。好比我给你建一个屋子,所有的东西都是我来弄好,最后把钥匙交给你就行了。

主要包括工程的设计,设备的采购,现场施工安装,项目的质保等。全过程涉及较多的合同管理,担保,税务等各类问题,

财务风险体现在两个维度,一是企业自身准备不足,二是客观情况的复杂性。

企业自身准备/经验不足,可能造成很大的风险

1. 投标报价不合理导致项目亏损。

从EPC项目的实践来看,激进的报价可能来自两方面原因。

其一是,财务和商务人员能力不足:EPC项目成本结构中,拥有多项财务成本,如保函,汇兑损溢,税金等,这些成本金额较大,估算较困难,在财务人员没有能够充分了解当地的税制,交易习惯等情况下,做出的报价可能准确性不足。

其二是来自营销人员的压力,多项报价指标存在主观的判断,因此如果营销人员比较强势,则可能是倾向于按照最理想的情形来作为概算成本

美国工程管理收入怎样(在国际上干工程)(1)

2. 当地机构设立风险

如果存在EPC项目,理论上,应当在当地设立子公司,以规避税务和劳动用工等风险,而且能够申请到中国人到当地的签证。但是实际上,有的怕麻烦(比如说有些民企就说用自己的野路子搞签证),有的内部控制审批不通过(国企居多),只能设立分公司不能设立子公司。

美国工程管理收入怎样(在国际上干工程)(2)

Welcome to Africa!

美国工程管理收入怎样(在国际上干工程)(3)

3. 会计核算的风险

企业在当地注册公司后,大部分是找一个代账公司,但是实践中,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并没有对代账公司的质量进行把关,从而很有可能发生凭证丢失,数据泄露等情形,关联造成其他大量风险

4. 常设机构税务风险

一般来讲,EPC工程项目,发包方会对投标的总包商的资质有较高的要求,这样的化,比如说我中国母公司(如葛洲坝集团)是能够符合这个资质的,但是在当地注册的子公司,是不符合这个资质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中资企业就会用国内的母公司来投标了。

这种用母公司投标的结构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常设机构风险(PE),什么意思,就是说当地税务局会将母公司的所有所得在当地国纳税,而且是非居民企业的税率。这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成本(如果算30%的税率,加上30%的工程毛利率,那么税金就是9%的合同额)。

如果营销经理要投标,充分考虑这个交税成本下,报价一定相对较高,那就中不了标啊。怎么办?我也有业绩要求啊!

于是,业务人员通常会压缩这部分成本,然后说,好了,剩下的问题你们财务去解决。我不要交这么多税。

也就是说,从投标开始,就已经存在一大堆的税务问题待解决了,后续的事情,不过是程度轻重的问题了。

美国工程管理收入怎样(在国际上干工程)(4)

5.外包采购税务风险

有些正规的企业,充分考虑了自身的成本,但是没有想到,会被分包商给坑了。这就涉及国外的税制大部分是代扣代缴机制,有些分包商是外国的分包商(比如中国,印度),野路子,比如搞个商务签证在当地施工,采购原材料直接现金支付,不开票不交税,干完工程就撤离了。

但是如果我的账务中有这部分成本,由于分包商没有开票给我,我也没有履行代扣代缴的职责。

税务局可以据此要求施工企业替分包商补税。

下期继续探讨,这部分风险应该如何规避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