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眼里清代道光年间的林则徐只是个禁烟英雄,还很少知道他的“志在经国”的崇高志向。

一个时代呼唤英雄,毕竟是那个时代危机四伏,国家和人民都处于一种危机和困境之中,就必须有人站起来引领民众来对抗外敌,挑起重担保家卫国。

林则徐的人生境界是什么(林则徐如终秉持)(1)

林则徐是从青年时代,就有很高的追求,宏大的志向,不俗的见解,知道了民族的安危,匹夫有责!

从走上了仕途,林则徐就坚定的信念“生,有益于当时,死,闻达于后世,这是天下所有大丈夫的最大的心愿。”

在珍爱生命的同时,也有责任使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多彩的花朵。

有了志向,使得林则徐的人生有了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达到“高山仰止,景行可止。”的高度。

人生是从立志开始,不仅把自己与过去区别而开来,也把自己与庸鄙和庸俗者区分开来。

立志这个过程,首先要确立理想,你是为什么而来,如何去逐步实现。其次,有了理想才有了动力去追逐理想。

不难想象林则徐有了远大的志向,崇高的理解,开阔的胸怀和不怕困难,敢打硬战,勇于担当和作为才会有所行动。

林则徐的人生境界是什么(林则徐如终秉持)(2)

而从虎门禁烟里,林则徐就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他面对的敌人不仅仅是当地恶势力和贪官,还有英国的侵略者。

从清廷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起,逐渐地摸透了广州的鸦片对人的危害,不仅使人身体变弱,还变成了瘾君子。一旦吸上瘾了,没钱了,还会卖妻儿和房产,使得受害人身心健康受损,甚至家破人亡。

而部队官兵中也有很大部分人染上吸鸦片,因为这种东西,吸上了就会使人产生兴奋,全身上下都有神仙般的舒爽,还会产生幻觉。可是一旦没吸了,就会使身心备受折磨而日渐消瘦。这样子的军队是软绵绵的,无力抗敌。而且这种状况从沿海向内地扩展开来,林则徐当机立断,才有了虎门销烟的壮举。

林则徐的人生境界是什么(林则徐如终秉持)(3)

虎门销烟后,英国侵略者就发动了鸦片战争,他们无法攻克广州,就转下定海,攻下了定海,以此为突破口。

在英侵略者威胁利诱下,清朝政府的投降派擅自签定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却把一切责任都推向林则徐。

道光帝迫于朝廷上下的压力,把抗英有功的林则徐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林则徐的人生境界是什么(林则徐如终秉持)(4)

忧国忧民的林则徐满腔愤怒之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诗句,同时也把个人生死度之置外,更加激起人民的愤慨!

人的一生充满着大大小小的障碍,逆境也好,顺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与种种困难的斗争,一场无尽无休的拉锯战。

林则徐忍辱负重,踏上旅途。在林则徐到了新疆,不顾年高体衰,从伊梨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的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

林则徐的人生境界是什么(林则徐如终秉持)(5)

同时林则徐还从翻译的资料中掌握了一些沙俄对国家威胁动态。于是,他明确向伊梨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的主张。他还引导当地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与纺车的民生工程,广受欢迎。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是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这就是英雄不问出处,只要有能力和力量,都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几年之后,林则徐又被朝廷重新起用,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他提出整顿云南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始终坚持“丈夫所志在经国”的理念。

所以说林则徐的一生有起有落,在立志、为官、销烟、报国、利民中逐渐地走向成功。在从无古人,后无来者中,林则徐就是个榜样,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不忘本来,砥砺前行!同时,也告诉后人,一个人要想成大功立大业,必须先竖立远大理想,才有目标和方向,还必须坚持不懈下去,永不言弃!

林则徐的人生境界是什么(林则徐如终秉持)(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