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了这么久的《安家》,我听到最多的读者留言是“这部剧也太毁三观了”或者“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吗

没错,通常生活剧或者职场剧里,“坏人”一个巴掌能数得过来,《安家》却集齐了形形色色的“坏人”,怕是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1)

影视剧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安家》为什么能让人看到头顶冒烟,除了演员的演技过硬之外,更因为它剖开了人性,露出的东西真实到你不愿意相信。

——剧中这些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也都是有原型的。

说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也是观众最难接受的一个):

压榨女儿的“恶母”潘贵雨

房似锦生长在一个小山村,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她是家中老三。

很明显潘贵雨是想要生个男娃,在已经有了两个女儿的情况下,房似锦的诞生没有给这个穷苦家庭带来任何喜悦。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2)

她一出生就差点被母亲丢下井,爷爷抢过来才保住了她的小命。故起名为“房四井”。

房似锦从小就在爷爷身边被抚养长大,吃的喝的,包括学费全都是爷爷负担,于是一家人都厌恶房似锦,因为觉得不公平。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3)

作为家里唯一一个上了大学,去大城市工作的孩子,潘贵雨打心底里觉得房似锦就是欠她的,她所挣的钱,都应该补贴给家人。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4)

潘贵雨的逻辑就是:

房似锦本不该活着,因为她活着,爷爷把本该资助其他孩子的所有资源都给了房似锦。那她就得用一辈子还债

至此,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潘贵雨咄咄逼人,从不觉得自己在压榨女儿。

潘贵雨已经无形中将她当成了家中的顶梁柱,否则不会在丈夫车祸撞人之后,六神无主的哭叫,喊房似锦回来处理。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5)

房似锦为了家事四处奔波到身无分文,两天没有吃饭,潘贵雨眼里却只有小儿子“从早上到中午就吃了个泡面太可怜了”。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6)

这个人物在剧中的所作所为,已经挑战了所有人的三观

大家对房似锦的做法都是“恨其不争”吧?

有观众留言“若我是房似锦,早和潘贵雨断绝关系了”、“既然知道都是填不满的无底洞,为什么还要继续填”……

进而对故事情节是否贴近生活产生了质疑。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7)

房似锦的扮演者孙俪,同样也对这种情节产生过质疑,直到她见到了房似锦的原型……她就是一名房产中介,并且有一个潘贵雨式的母亲。

房似锦的原型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孙俪从编剧六六那里了解到房似锦有人物原型之后,特地去拜访了这名女孩,以便能够深入体会人物心理、更加入戏。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8)

在与这名女孩沟通剧本的过程中,女孩只要一提到家庭就会落泪。

经过了解,女孩的家人并不比剧中的潘贵雨好多少。但女孩依然选择帮助家人,对家人很好。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9)

孙俪说:生活中的很多发生的事情比戏剧来的更精彩,更血淋淋一些

在旁人非常不理解女孩做法的时候,女孩说了一句很让人触动的话:那毕竟是我的妈妈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10)

真正身处其中,或许很多人还是没法狠下心来脱离桎梏。家里再糟糕那也是个家。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对女性的形象刻画有关,在深受垃圾原生家庭困扰的女性角色里,《欢乐颂》中的安迪和《都挺好》中的苏明玉,状态明显要好一些。

一个是从小生活在美国,深受个人主义影响,比较独立;一个是公司老总,已经见惯了大场面,格局比较大,凡事懂得寻求法律支持,非常理智。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11)

而樊胜美和房似锦,可能是原生家庭催化出来的最悲哀的女性代表。

她们一个世故油滑,一个做事不给自己留后路。都是让人又心酸又心疼,让观众难以接受的角色。

但她们这样的女性,这样的原生家庭,生活中有很多。幸福家庭或许是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12)

被原生家庭害苦了一辈子的乡村女孩

这里并不想评价房似锦对待家庭的态度是对是错,因为我没有成长于这样的家庭,无法感同身受的给出答案。

可我相信,大多数有类似经历的女性,都会被原生家庭影响到人生观,从而会作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抉择。

多年前看到一部纪录片《出·路》。在摄制组跨越6年的镜头下,我见到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13)

一个叫马百娟的女孩与家人生活在窑洞,她曾满脸憧憬地说“考上大学、每月能赚1000元、给家里买面”。

她的老父亲说: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

在校长的游说下,她才得以进入这个只有一、二年级的学校,这一年她已经10岁。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14)

2012年,靠着低保金和马百娟哥哥打工赚下的钱,一家人搬进了城市的小房子。但家人包括哥哥都不想让她再继续念书。

在他们的思想里,女孩儿迟早是泼出去的水。

小学都没有毕业的马百娟,被家人要求出去找工作。但没人愿意要她,年龄太小、不会电脑操作……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15)

没有文化、年龄不够打工。家里不养闲人,老父亲说“除了嫁人,没有其他出路了”。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16)

2015年她十六岁,已经嫁给了表哥,摄制组再次探访女孩时,家人索要采访费2万元才肯让他们继续拍。

当时女孩正怀着身孕和村里的同伴们聊着孩子、尿布的话题,稚嫩的脸上只剩下了世故。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17)

她的人生从此就只剩下了灶台锅边、夫家孩子,以及再也冲不破的格局。

在拍摄后期,记者再也联系不到马百娟,她拒绝接电话。

看完这个纪录片心里特别的难受,女孩原本可以像房似锦这样走出桎梏有一个更好的人生,但家人的思想已经无形中左右了她的抉择。

“善与恶”的人性对比

《安家》里中介公司的员工,几乎每一个背后都有着狗血的故事。

徐姑姑的出轨前妻成了甩不掉的牛皮糖;

楼山关的母亲滥赌欠下巨款;

王子健甘愿做舔狗却是人家的备胎;

就连老油条谢亭丰也有一个奇葩的家庭关系。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18)

稍微正常一点的就是985和朱闪闪,但即便是这样两个正常的小人物,也被编剧赋予了底层人物的真实性。

985大学毕业,他为了梦想而进了中介行业,却成绩平平,背地里母亲还得支援他的生活费;

朱闪闪从小只有一个壁橱作为自己的私人空间,床窄到连翻身都很困难,然则这就是部分上海本地人的写照。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19)

几代人挤在一个筒子楼里的家庭不要太多了。

一边是富豪动辄一两亿买老洋房,一边是普通人在自己的糟心生活中努力拼搏,

很强烈的对比,但都是血淋淋的事实。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20)

只不过编剧把这些冲突全部都糅杂在一部剧里,人性有多恶,又有多美,统统都呈现了出来。

你看第一单老洋房龚家远方亲戚有多不讲理,这边向公馆的看门人耿叔就有多厚道仁义;

楼山关有多愚孝,包子铺严叔的儿子就有多白眼狼;

翟云霄有多小肚鸡肠,徐文昌就有多宽厚……

安家最打动你的一段话(安家集齐了各种人性之恶)(21)

很多人性的对比,是让你更觉得善良的可贵,并不仅仅只有“毁三观”啊

作为旁观者,是非曲直我们都是观点鲜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审判,但作为局中人,是否也能守得住自己的底线,拎得清三观?人性这种世间最难琢磨的东西,永远都是热议的话题。

我们看影视剧,对戏里的人生评头论足,又怎知自己的人生不是别人的谈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