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数字金融经历一整年的创新嬗变,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南都大数据研究院透过六大关键词,带你一同回看数字金融行业的2022年,展望新一年发展方向。

第二期,我们以“治理强化”一词来开启对金融业数据治理情况的回顾,尤其是2022年以来监管的表态和征信数据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征信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数据主体(金融数据治理趋严)(1)

随着数据要素价值凸显,数据治理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监管层关注的重点之一。2022年,金融数据治理监管迈向规范化,且呈现强化趋势,期间“数据二十条”落定,为金融数据交易走向合规等明确方向。在监管侧,金融管理部门日益重视金融数据安全,部分金融机构因数据错报漏报瞒报问题被通报,征信领域数据整改工作持续推进,在行业内部,金融机构和平台企业也不断推进强化自身数据治理。

数据治理备受监管重视

这一年,数据要素成为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守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年初,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将“充分释放数据要求潜能”设为一大重点任务,其中提到要深化数据综合应用、做好数据安全保护。同时,银保监会在《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年末,央行发布《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数据安全”成为其中一大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

在实践中,监管对金融机构数据问题加大了追究力度。由于数据错报漏报瞒报问题突出,45家银行险企在这一年被银保监会通报批评,具体问题包括数据报送不及时,股权结构未按要求逐级穿透,关联方档案不完整,数据填报不准确等。同年,银保监会还严肃查处了一批监管标准化数据(EAST)数据质量领域违法违规案件,对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机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罚金合计超8000万元。

征信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数据主体(金融数据治理趋严)(2)

还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年末,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数据产权制度、数据交易制度、数据收益分配制度进行了纲领性的指导。金融作为数据要素密集的落地领域,其如何挖掘数据生产力,完善数据合规流程,成为行业重要命题。

征信数据市场迎合规挑战

这一年,《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正式开始实施,要求保护信息主体合法权益,而且金融机构不得与未取得合法征信业务资质的市场机构开展商业合作获取征信服务,助贷“断直连”工作加速落地。

在降低数据滥用风险、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金融机构、持牌征信机构、互联网平台、大数据服务商等不同主体迎来不少挑战,包括小银行自主风控能力不足、持牌征信机构服务能力不足、数据源合法权益难以保障等问题,相关数据整改工作面临热议。

征信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数据主体(金融数据治理趋严)(3)

与此同时,征信数据市场迎来全新发展周期,市场化持牌机构业务量获得增长,“数据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成为替代数据分享的合规路径。当前,国内个人征信体系以央行征信为主,市场化持牌机构为辅,持牌征信机构仅有两家。在国家大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市场化征信机构而言,除了加强征信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安全合规,机构竞争的公平性、如何提升数据服务能力也备受行业关注。

机构平台强化自身数据治理

这一年,多家金融机构将数据治理工作提上重点议程。以银行业为例,六大国有银行在年报中均提及了数据治理的情况,如设立数据治理工作组,强化数据质量、数据安全管理,推动解决数据问题,落实数据责任等。除了大型国有银行,城商行在数据治理方面亦有作为,举措如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设立数据管理部,发布企业级数据标准,搭建数据资产管理平台,开展企业级数据湖建设,统筹搭建企业级客户标签体系等。

平台企业也纷纷推进相关工作。以蚂蚁集团为例,在其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过程中,蚂蚁集团在数据方面与阿里巴巴进行隔离,这一年同意终止《数据共享协议》,董事会还增设了隐私保护及数据安全委员会。此外,该平台逐步沉淀了安全治理科技能力,包括全息资产画像、数据流转链路刻画、安全平行切面等技术。

受访学者认为,监管部门要及时跟进新技术、新产品发展,及时发现对数据安全的新挑战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要分级分层对数据安全标准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维持行业整体安全水平。机构平台也要加强对自身安全体系的排查,积极进行新技术的研发,促进隐私计算等技术的研究,在确保数据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数据可用性。

结语

数据治理备受金融管理部门重视,监管逐步迈向常态化、规范化,行业将在整改阵痛中朝合规方向发展。展望未来,业内机构平台自身数据治理如何进阶,金融数据交易如何规范发展,征信市场如何在持牌经营中更有效率地赋能金融机构,值得关注。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数字金融研究中心

研究员:林芯芯 熊润淼

设计:林泳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