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退伍军人,脱了军装穿上铁路制服,又穿上这身洁白的防护服,更有了使命感。

撰 稿 | 朱宜尧

受访人 | 陈学权

从中国绥芬河到俄罗斯的格罗迭科沃,共计27公里,要经过两个小站,一个是散沟,一个是松树。松树是边检检查站,所有从铁路口岸出境的物资、人员,都要经过松树边检检查站停车进行严格检查。我经常通过这里的检查站。

从绥芬河能去俄罗斯吗(绥芬河到格罗迭科沃)(1)

陈学权在列检作业

同事都叫我老陈。我大名陈学权,今年52岁,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车辆段绥芬河列检车间国际组的检车员。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俄罗斯回送运输车辆的安检工作。半个小时的检车,看似轻轻松松,可来来回回要一整夜,手续、安检繁琐不说,新冠病毒疫情当前,更是增加了不少耗时。

从绥芬河能去俄罗斯吗(绥芬河到格罗迭科沃)(2)

绥芬河到俄罗斯的格罗迭科沃铁路,因中俄铁路轨距不同,此地采用“骑马线”双轨 图|中新社

原本是两个人的活,为了降低感染风险,我一人揽下了;原本七天一个连班,也随着疫情的变化而变化。因为疫情变化,我们这边每天大约有一到两车皮的口罩等物资运送到俄罗斯。4月16日,我刚从俄方回家,却又得出去。但我还是挺高兴,能坚守自己的岗位,能为疫情做点什么,我觉得义不容辞。

对新冠病毒传染的可能性,说真心话,怕!咋能不怕呀!最初谁也不了解不认识新冠病毒的时候,心有些慌,加上铺天盖地的信息,还有日日更新冷冰冰的数字,不知道该咋办。好在国家迅速出台了防护措施,单位又提供了完整的防护用具,终于吃了定心丸。尤其是我跨境到俄罗斯检车,那是很值得自豪的大事儿!

从绥芬河能去俄罗斯吗(绥芬河到格罗迭科沃)(3)

铁路绥芬河站

到了俄罗斯,才发现当地的铁路工作人员防护“管啥玩意儿没有”,以不变应万变只是戴着一层的口罩。后来才知道,不是他们不想当回事儿,是他们铁路部门买不到防护服、护目镜、消毒用品!而我们竟然是国家提供全套完备的防护用品。

4月8日我第一次做核酸检测时,绥芬河车站外事处还帮助俄罗斯方面十来个人做了核酸检测。每个检测后的俄罗斯人都竖起了大拇指,不住地说:“中国,哈拉少(俄语发音,意为“太棒了”)!”

为了做好新冠病毒的安全防护工作,我不接触任何外来人员,就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活。俄方提供的宿舍我也不去住了。一宿在哪还不能待?我就守在车上,你看我这身装束,有万夫不当之勇的态势。祖国才是我最美好的“家”,睡在祖国的列车上,心踏实。

从绥芬河能去俄罗斯吗(绥芬河到格罗迭科沃)(4)

照片上穿白防护服,戴护目镜的就是陈学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医务工作人员

我的任务,两件事——一是把车辆安安全全地运送到祖国的领土;二是把自己安安全全地运送到祖国的领土,然后自我隔离,等待祖国的再次召唤。什么时候去,单位开具了证明,二话不说,干就完了!

半个小时的检车工作,我要对照票据,按票据说话,什么样的车,怎么出去的,缺了什么配件,那得一丝不苟补全,要原封不动地送到祖国怀抱。

八年的国际组作业,养成了我认真办事的工作方式,并且必须遵循秉公办事的原则。哪怕运输途中无伤大雅的车梯扭曲变形,也要和俄方交涉说明,出具相关手续。不能怕麻烦。如果怕了麻烦,麻烦可能真的就天天找上门来。如果认真了,小麻烦自然能消灭。

回家后的我,第一件事儿就是自我隔离。隔离就是工作,就是任务,就是天大的事儿!保护好自己,才能坚守岗位。这是对自己的爱护,也是对家人的负责。足不出户,待在自己的小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家里大事小情全由爱人办理。

从绥芬河能去俄罗斯吗(绥芬河到格罗迭科沃)(5)

陈学权家居民临时通行证

绥芬河疫情比较严重,小区封了门,只留一个口进出往来。每家每户发了出门证,专人采购,三天一次。进出小区扫码,还得看工作证登记、测温,当然戴口罩是必须的。进户全套消毒。

政府派专人24小时不间断守护百姓的出行安全。每天每家发放三个口罩和一小瓶酒精。4月17日下午,我做了第二次的免费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从绥芬河能去俄罗斯吗(绥芬河到格罗迭科沃)(6)

陈学权单位开出的小区通勤证明

我是退伍军人,脱了军装穿上铁路制服,又穿上这身洁白的防护服,更有了使命感。

让我过意不去的是80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高血压、心脏病全了,吃了这药,还得想着吃那药,苦了爱人。爱人去年在绥芬河车站退休,知道铁路工作半军事化的性质,了解我不拉怂的脾气,全家人的吃喝拉撒都托付给她了,也没怨言。

如果疫情期间出国检车是“逆行”的话,守家在地相对平常日子也是不常态的“逆行”。这些年都没有这一年聚的多。天天吃团圆饭,幸福着呐!

以前孩子不在家,在外头上学,这阵子却使全家人在一起这么长时间,我家一致认为,必须做好隔离的准备和心理疏导,坚决不能给政府添乱。

从绥芬河能去俄罗斯吗(绥芬河到格罗迭科沃)(7)

陈学权家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图中白色的塑料棚子就是为封闭管理服务的

我没事在家琢磨怎么做饭做菜。民以食为天,吃是最大的事,吃不好,啥事儿也别指望干出彩。我在抖音里学做蒸馒头,蒸面包,有营养地吃,有滋味地品。尽管一家人分了餐,但从未有过的这么长时间的相守,这一点,看着我心里高兴。

吃过了,也品过了,站在自家的阳台,看见外面冷清无人的街道,没有一丝色彩的天空,看到疫情冷冰冰的数字不断攀升,我的心还是空落落的总觉得有力使不上。想着疫情赶紧结束吧。盼着红,盼着绿,盼着世间再回到原来的多彩。(来源: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