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1899-1983),原名正权,后改名爰,字季爰,号大千,别号大千居士,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他与二哥张善孖昆仲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家,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畬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张北溥”。与黄君璧、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齐名。

1941年3月,张大千率领弟子与家人离开成都,远赴敦煌,埋首艺术,至1943年,张大千在敦煌共临摹作品276件。这一经历,使得张大千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极大的转变,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生动,线条流畅而富于变化,赋色浓艳又不失端庄,与单纯的文人画风拉开了距离。经过敦煌艺术的洗礼,他的视野更开阔,气势更恢宏,技巧更娴熟,手法更多样,艺术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本次开拍国际2021秋拍,特别撷取张大千1945年至1982年之间的书画作品10余件以及30年代早期作品数件,可一窥大千先生敦煌之行前后的艺术变化以及旅居海外和台湾后期的艺术面貌。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1)

Lot 704张大千 迎喜图

纸本立轴1948年作

81.7×38 cm约2.8平尺

款识:迎喜图。戊子嘉平月写颂节庵吾兄己丑新岁百福,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题签:张大千锺馗迎喜图,一九四九年六月。钤印:方约、节庵

题跋:1.比性龙鸥那可驯,虬髯孤剑尚风尘。岁朝迟共梅花笑,蟢子回看是喜神。伯鹰题。钤印:潘君、佳冉(髯)如胾、欢喜

2.何物能令公喜,亦知髯也超群。陆离高冠长剑,瞳昽晓日盈门。刘梦 得文集第十七有代李中丞、杜相公、谢钟馗历日表二首,所谓将庆 新年聿循故事者知唐代以为岁首驱疬之方且出诸上赐也。运彰为节庵吾兄题。钤印:陈运彰、蒙安

裱边:沈括补笔谈云:明皇开元,讲武骊山,还宫痁作。忽一夕,梦大小二鬼,其小者衣绛犊鼻,履一足跣一足,窃太真紫香囊及上玉笛,绕殿而奔。其大者戴帽衣蓝裳,袒二臂,鞹双足,捉其小者刳目而啖。上问大鬼曰:尔何人?奏曰:臣钟馗氏,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妖孽。梦觉,痁苦顿瘳而体益壮,乃诏画工吴道子,告以梦曰:试为朕如梦图之。道子奉旨。恍若有靓,立笔图讫以进。上大悦,批示天下,于岁暮图钟馗象以祛邪魅。熙宁五年,上令画工搨前板印,赐群臣。据此,钟馗图象辟邪实昉于惟旧俗悬于除夕,后世则悬于端午。大千此作以新岁迎喜,可谓另标一格。梦禅题。钤印:迟公

说明:方节庵上款并题签,潘伯鹰、陈运彰题跋,邹梦禅题裱边。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2)

张大千与方氏兄弟等好友游雁荡山

祈福迎新的传统由来已久,岁除时节,为预祝一年平安吉利,众人有写春联、作年画之举,更有文人雅士作《岁朝图》以迎祥纳福。丰子恺用“爆竹除旧庆升平”, 徐悲鸿画梅花喜鹊以寓春,李可染以“孺子牛的精神” 来迎春,张大千则迎“喜神”祝新岁百福。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3)

张大千《迎喜图》局部

此幅“迎喜图”画面正中,背手握剑之钟馗,一反威严怒目之形象,以气定神闲、英杰不凡之慨,侧身而视右方,目不转睛。徐徐而降之蟢蛛,其丝虽细,却凝 炼遒劲。整个画面汲古而呈新貌,构思别出心裁、匠心独具,非大师而不能。张大千题“迎喜图”三字以隶书为之,“喜”字的中横,前短后长,绰有余地,以示喜 事绵绵也。潘伯鹰、陈运彰题诗作跋,所谓“回头是喜”, 巧讨口彩;画之裱边邹梦禅二百余字的有关钟馗的考跋 也俱得神妙,将钟馗迎新之典诠释得极是精当。“大千”、“张爰”等印俱为大千笔下所惯见,此作又特意用“大吉又日利”、“长寿”等意寓吉庆之印钤来贺新岁肇始, 此乃绝无仅有。此帧佳作,传递出来的全是一派吉祥, 扑面的喜气。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4)

此画不仅题材特殊,受画者也是印坛巨擘。节庵即方节庵(1913-1951),名约,方介堪堂弟,宣和印社创始人,毕生精研印理,推广印艺,藏印辑谱,近无伦比。此画张大千于戊子(1948)十二月由方介堪之请,画以颂方节庵己丑(1949)新岁百福,同时又为其妹夫陈浩卿绘《青城晓色》一幅,为其堂弟方去疾绘《牡丹》一帧、《山水》扇面一页。在此之前的 1946 年,张大千曾用北宋“崇 文院”纸为方节庵绘《罗汉诵经图》一幅,并由陈伏庐作跋,以光绪泥金笺绘《唐经室图》一幅。纸珍、画佳,情更深。大千与方氏兄弟交谊颇深,与方介堪更是堪称莫逆,每每大千画展,介堪先生为之配印,人称方、张为金石书画双绝,“张画方印,珠联璧合”。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5)

张大千与方介堪

《迎喜图》写成于 1948 年除夕前后,实际已是 1949 年 1 月,时年大千 50 岁,先后在上海、南京、香港举办画展,随后即返川携家眷赴香港居住。根据大千年谱记载,自此先生没有再回大陆,方、张两人的金石书画情缘也只是隔着海峡进行传递。依此推断,此幅《迎喜图》包括《青城晓色》 等当是大千先生在大陆创作的最后作品,因此备显珍贵。此作之流传,引出的不仅是众人对佳画争相慕之之情怀, 还有对张大千与方氏兄弟这段艺坛佳话之追思。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6)

Lot 738张 大千 涵碧楼远眺

纸本镜心 1977年作

48.2×106.7 cm约4.6平尺

款识:六十六年丁巳夏,涵碧楼远眺光华岛慈恩塔写此,既归台北题付健君仁弟留玩,爰翁。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三千大千、昵燕楼

说明:上款人龚健君,1915年生于上海。曾在金融行业长期担任要职,历任中国银行曼谷、钮约及东京分行行长,化学银行台北分行副总裁。龚先生毕生酷爱中国书画,曾在纽约的一个中国学生聚会上拜大千先生为师,有幸成为其关门弟子。龚氏夫妇与大千先生师生情谊深厚,在台居住期间常至张府赴宴,逐渐成为大千先生社交圈中重要的一份子。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7)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8)

涵碧楼远眺光华岛慈恩塔实景

《涵碧楼远眺》为张大千在1977年绘赠龚健君的一件实景山水泼墨横幅。整幅画面以左侧大幅泼墨山峰起势,加以前景坡岸、远景云山共同构成了画面主要结构;而在画面右侧则是大幅留白给题跋。此种大胆的构图模式,在张大千长卷山水中实并不多见。除此以外,作为一幅以实景为依照的山水图绘,此作为张大千站立于日月潭涵碧楼上,远眺光华岛慈恩塔的景色。从画面上看,远景烟云弥散, 正与日月潭周围常见的云雾气候相合,加之以泼墨表现,十分生动且恰到好处。而其中的题跋文字,也见证了张大千与龚健君之间的深厚交谊。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9)

Lot 732 张 大千 荷风轻拂

纸本镜心 1982年作

108×54.5 cm 约 5.3 平尺

款识:七十一年壬戌开岁写似福根宗兄雅教,八十四叟张爰,外双溪摩耶精舍。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直造古人不到处、摩耶精舍

张大千于人物、山水、花鸟诸画种无所不工。花鸟画中犹擅绘荷。其笔下荷花,婀娜多姿,水墨淋漓,大气磅礴,充分展现了花中君子的高贵质量 与雅逸神态,因而他又被誉为“画荷圣手”。张大千言:“荷花颇适合于没骨。”然这里的没骨法,实际上是明清陈淳、石涛的点厾法。此幅《荷风轻拂》,是张大千晚年的代表作。画面构图纵横散逸,却又相互呼应。花头以胭脂红渲染,花瓣略施粉而有粉嫩之感,于淡薄中见清新。荷叶以淡赭入墨,大笔挥洒,筋络之间,水线清晰。

荷干两笔完成,“一笔 从上至下,另一笔从下至上,两笔自然接榫”,如写大篆一般,顿挫而有势。矫健的笔墨,飞扬的精神,则是他面壁敦煌所取得的真经。荷干上的小苔点,上下相错,左右揖让,笔点落时,略向上踢,十分有生气。几笔水草的点缀,调整画面的重心,使整幅画“宽处能走马,密处不通风”。纵观此作,水墨淋漓而清气潜流,纵横挥洒间,荷花如“舞蹈中的美女”,粲然盛开,暗香拂面,真正展现了“出淤泥而不染”、“清妍艳丽”、“香远益清”的性格,大千晚年淳化的艺术质量由此亦可窥见。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10)

Lot 705 张大千 暗香

121.5×67.5 cm 约 7.4 平尺

款识:疏池种芙蕖,当轩开一萼。暗香襟里闻,凉月吹灯坐。蜀郡张大千爰三巴摩诘山中。

钤印:张爰、大千居士、下里巴人、大千豪发、大风堂

张大千擅画花卉。他画的花卉种类很多,如荷花、 梅花、兰花、水仙、牡丹、海棠等。而他平时画的最多的还是荷花,他自己常说:“赏荷、画荷,一辈子都不会厌倦!”张大千年轻时住在苏州,庭院里那一池荷花成了他写生的好地方,他三十三岁时开始住进 北京颐和园,一住就是五年。颐和园池塘中那又肥又大的荷花使他对画荷的兴趣越加浓厚。由于长期与荷花相处,使他特别偏爱荷花。张大千爱荷花的出泥不染,娉娉婷婷从水中浮起,雍容高贵,而田田荷叶,姿态优雅的荷杆也时常走进他的画面。

张大千自1950 年初去印度,后又辗转香港、日本, 1953年举家自阿根廷迁往巴西,买下了总面积 270 亩 的园林,苦心营造 3 年,建成了一座中国庭园格局的优 美园林,取名“八德园”,又将自己的居住之地称为“摩诘山园”,在这里居住了 17 年。此幅即作于“摩诘山园”。整幅以泼墨写就,花瓣双勾,只以藤黄和大红点出花蕊,而两朵含苞欲放的花苞一上一下,清新淡雅,而荷叶则以泼墨法写出,水墨淋漓,浓淡对比强烈,颇有八大之趣,十分耐人寻味,是张大千荷花题材精品无疑。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11)

Lot 733 张大千 松下高士

纸本立轴 1945年作

117×46.5 cm 约 4.9 平尺

款识:松凉夏健人,乙酉五月似镜海仁兄方家正之,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大利、大风堂

鉴藏印:成都望山堂藏大千墨迹

此幅作于1945年,时大千已从敦煌归来,居于成都,除举办临摹敦煌壁 画的展览之外,即隐居青城山,专心绘画。此时画松下高士,或许正可表现其心境。图中高士一身素衣,双手合十,盘腿作于山林之间,神情静穆,似在叨念佛经,又似在聆听松风水声。画法上,人物造型近于宋人,除面部和巾帻略施淡赭、花青外,基本上为白描画法。衣褶运用细劲圆润的铁线描和行云流水描,锋正势圆,精谨秀润,在飘逸流利中蕴涵着轻重、疾迟、虚实、浓淡的微妙变化,衣纹内侧均用淡赭复勾,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

坡石采用斧劈皴,以简劲方折之笔勾勒轮廓,正面先用赭石打底,再填石绿,侧面略施赭石。草丛以淡墨画出,作为点缀,亦层次分明,水纹以几笔流畅的线条画出。从色彩和笔线的运用上可以窥见敦煌壁画对大千的影响。古松以细笔写出,盘曲斜出,虽然图像源自石涛,但经过大千的整理,造型简洁,笔墨疏朗,多干笔皴擦,焦墨点苔,更加突出了高士的超逸气节。整幅章法巧妙,笔墨精到,高士的姿态、衣着与眉目无不刻画工致生动,敷彩力遵古法,清雅精丽,在重现唐宋人物画 的高华风采的同时,又融入文人水墨画的清逸气息,乃大千盛年人物画佳作。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12)

Lot 719 张大千 峡江春霭并行书七言诗

纸本成扇 1945 年作

80×28 cm×2 约 2.0 平尺(每幅)

款识:1.乙酉秋日写峡江春霭似敬之将军雅拂,蜀郡张爰。2.乙酉秋日张爰。

钤印:1.张爰、大千 2.张爰之印、大千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13)

1980 年张大千与何应钦等人合影

《峡江春霭并行书七言诗》扇高近尺,宽逾两尺,湘妃大骨,为世所罕见大千巨扇,正面以峡江春霭为题,用石溪笔法写出;背面以俊爽奔放的笔势书沈石田七言长诗,似为图画解说,可谓大千知音。且为大千挚友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所作。何应钦与张 大千早年相识,1943年张大千从敦煌返回,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为张大千开免验通行公文,免除不少麻烦。后两人均移居台湾,1980年4月何应钦90大寿时,张大千根据何应钦平日的描述,精心画了一幅《泥凼风景图》作寿礼相赠,两人来往近半个世纪,可称至交。此扇为张大千壮年之作。画家正处于年富力强的创作巅峰期,作融合南北宗画风的大成努力,因此体现在画面上但见暖峦浮翠,元气淋漓,令观者为之心动。画面布局以高远角度表现水村山郭的平远之景,致力于描绘诗句中描述的景物以及林 中隐居处的柴门瓦屋,给观者展现了一个可居可游的理想活动场景。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14)

Lot 361 张大千 国色天香

纸本镜片 1980年作

54×93 cm 约 4.5 平尺

款识:淡抹香腮淡点唇,画中亦足赏青春。长安醉客靴为崇,去踏沉香亭 畔尘。六十九年夏仲,摩耶精舍拈青藤道士句写此。八十二叟爰。

钤印:张爰之印信(白)大千居士(朱)摩耶精舍(朱)独目为只眼(朱) 庚申(朱)

张大千选用纸材讲究,每每搜购佳楮作画,或委付良工订制纸张。本幅《国色天香》选取画家自制罗纹宣,纸色淡赭,夹层具“大风堂”水印, 按同写于香港苏富比 2013年4月所拍大千居士作品“六十九年夏仲”之《乔木芳晖》,上题「试新制仿宋罗纹纸,发墨不减元明诸老所作也」,可知本帧应属同批纸材,取其发墨佳,毋涩滞之弊。画上折枝牡丹两株,或含苞,或怒放,轻重相衬,绿叶浓淡交融,水份与色墨晕染淋漓,尤见笔墨酣畅之妙。画上题徐青藤句,首句本为“墨染娇姿小绛匀”,因本帧以胭脂敷瓣,遂改为“淡抹香腮淡点唇”,足见画家处理常见题材之巧思。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15)

Lot 133 张大千 环荜盦观梅

纸本镜心 1981年作

48×98 cm 约 4.2 平尺

款识:百本栽梅亦自嗟,看花堕泪倍思家。眼中多 少顽无耻,不认梅花是国花。七十年辛酉二 月,庭筠仁兄方家督画并嘱录环荜盦种梅旧作拙恶不堪一笑也,八十三叟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以介眉寿、 摩耶精舍

说明:朱庭筠上款。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16)

Lot 703 张大千 行书“知俭堂”横额

纸本镜心 1980 年作

81×225.5 cm 约 16.4 平尺

款识:庚申重九蜀郡张大千爰。

钤印:三千大千、大千父

说明:“知俭堂”主人为香港著名建筑商,雅好收藏。张大千、谢稚柳、程十发等名家多有 画作、墨宝相赠。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17)

Lot 3 张大千 行书“思源亭”横额

纸本镜心 1979年作

49×108 cm 约 4.8 平尺

款识: 六十八年十月三十一日,蜀郡张大千爰。

钤印: 张爰之印、大千居士、摩耶精舍

题跋: 先总统蒋公九三诞辰,梨山改建思源亭,永怀德泽。大千居士为之题署,情意深长用志不忘,卓如跋。钤印:庞子建 说明: 庞子健旧藏并题跋,1977 年,庞子健退役后出任梨山建设管理局局长数年,期间张大千曾去那里小居,且有画相赠。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18)

Lot 620 张大千 篆书“江山无尽”

35.5×112 cm 约 3.6 平尺

款识:山崖树木似曹云西,人物舟船似吴仲圭, 西山逸士评为明初人笔,自是真鉴也。大 千居士爰。

钤印:张八、季爰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19)

Lot 98 张大千 摩耶精舍置石图

纸本镜心 1977年作

90×46 cm 约 3.7 平尺

款识:硕石移来伴竹竿,安排竟比作诗 难;果能字字沉吟稳,小有林峦 亦耐观。六十六年十一月,建荣 仁兄为移巨石置予摩耶精舍小园 中,蔚为壮观,写此奉贻博笑, 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丁巳

说明:张大千晚年定居台湾,在台北市士林外双溪营造其居所,也是其生平亲自设计的最后一座园林,取名“摩耶精舍。大千甚爱此园,一石一景安排位置皆通过一番琢磨,此幅置石图便是晚年大千关于摩耶精社设计的记录。画中所绘巨石系其好友所赠,由大千亲自安置。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20)

张大千在摩耶精舍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21)

Lot 357 张大千 溪山访友

设色纸本镜片 1968年作

90×45 cm 约 3.6 平尺

款识: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戊申春 日口拈陶句,似一屋仁兄法家正之, 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白)大千居士(朱)大风堂(朱)

说明:上款人“一屋仁兄”为张大千之台 湾友人。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22)

Lot 358 张大千 虬龙高士

纸本立轴 1946年作

114.5×59.5 cm 约 6.1 平尺

款识:虬龙夭矫结天垠,呼吸浮云护古春。早晚天风下山半,不知原是老苍鳞。丙戌春,大千居士爰。

钤印:爰鉨(白)大千(朱)西方之人(朱)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23)

Lot 621 张大千 黄山高士

150×40 cm 约 3.8 平尺

款识: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 黄山无不有。事实不可传,岂亦数作何。山无草木根,飞上穴而散。大千写石涛语 黄山意。

钤印:张爰私印、蜀客、三千大千

题跋:阿长识得黄山意,写入丹青更皎然。阿长 一去不得见,黄山终古呈清妍。落落大千 两登黄山山绝顶,几摹阿长画笔神妙直到 秋毫颠。鸣呼黄山,吾问大千黄山传不传。寿玺句。钤印:寿玺

备注:寿石工题跋。

张大千之才艺,徐悲鸿尝叹为“赵孟后第一人”,朱省斋誉其云“时代画圣”。了解张大千绘画造诣的人,想必都有此同感。张大千山水能而神之,自具作家风度,其山水偏爱黄山,人有谓之“新黄山画派”者。张大千的山水向来推重唐宋,年少时又得名 家巨迹多幅,且博览众家收获,游览大江南 北,所作山水画风兼有南北二宗面目,技臻成熟,作品精彩纷呈。此幅《黄山高士》,勾勒填彩,少皴多染具富丽华贵之气。图中巉岩危石,龙松蟠结,高士远望,成功地表 现了黄山崖巘千尺,块垒耸屹的奇秀之景。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24)

Lot 132 张大千 金笺荷花

26.5×23.5 cm 约 0.6 平尺

款识:爰翁。

钤印:大千唯印大年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25)

Lot 360 张大千 觅句图

纸本镜框 1953 年作

36×30 cm 约 1.0 平尺

款识:癸巳八月,写似元直仁兄法家正之。大千张爰时客江户。

钤印:张爰私印(白)大千富昌大吉(白)

来源:1989年台北 KANDER'S 拍卖会 NO.40。一九五三年六月,大千自台赴港,转抵扶桑,访友观光,购置画具,至秋返阿根廷,本幅乃居停江户时写赠友人, 时维「癸巳八月」,故画家动身离日,实不早于是年农历 八月,可作其行迹资料补遗。画中老松遒劲,虬枝逸出,树下坡竹丛聚,高士倚坐,见脱俗出尘貌。以日本纸卡出之,运笔刚劲爽俐,色取雅淡,浅赭素墨,薄罩花青,得自然 逸妙,虽曰小品,亦足见用心。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26)

Lot 706 张 大千 集泰山经石峪字七言对联

132.5×22 cm×2 约 2.6 平尺(每幅)

释文:盘中仙果最得味,坐上修兰别有香。

款识:集泰山经石峪字,蜀人张大千。

钤印:季爰之印、大千居士

此联为张大千集《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字,拙朴古茂, 气度轩昂。《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是南北朝时期北齐天宝 年间(550—559 年)的摩崖刻石,位于山东泰安县境内东岳泰山斗母宫东北 1 公里的山谷间一块大石坪上。是我国现存摩 崖刻石中形制和规模最大的一处,它的字被尊为“大字鼻祖”、 “榜书之宗”。通篇文字气势磅礴,字体介于隶书与楷书之间。用笔圆润,没有明显的起止和顿挫,转折处也多圆缓舒展。结 体多呈扁方,平直宽博。在字的点画形态上,横画和捺笔还存 在着明显隶意。总的效果是让人感觉到一种优游不迫、从容自如的仪态美的舒博健壮、浑穆宽阔的气势美。即便是大千的集字或者临摹作品,也已融入了自己独到的笔意,此联提按变化, 顺乎自然,体格大度,一派阳刚之美,这大概是同书写的佛家经典《金刚经》这一内容有关,给人以一种浑厚苍茫的感觉, 作品自首至尾,笔触扎实,力透纸背,雄穆之势扑面而来。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27)

Lot 363 张大千 行书六言联

纸本镜框 1979 年作

66×19 cm×2 约 1.1 平尺(每幅)

释文:花落家童未扫,鸟啼山客犹眠。

款识:六十八年十月既望,书为大耳仁兄、娥甫夫人俪正。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之印(白)大千居士(朱)己未(朱)

大千先生的书法早期师从曾熙、李瑞清 两先生,形成细秀方平而略带隶味的书风, 颇具古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大千先生转学多师,学习魏碑,尤以临摹《瘗鹤铭》 为最,后逐逐渐参以宋代书法家黄山谷笔势, 融入石涛劲健的笔法,形成自身面貌,故而书法多得魏碑的凝重雄强之气,却又无板滞之弊,其书法风格被后人誉为“大千体”。此作为香港建筑商“知俭堂主人”所作, 是为大千先生八十二岁时的虬髯之笔,点画迟涩凝重,不复常见的洒脱流动,笔笔力透纸背,而又喻方于圆,并不追求表面的张扬与恣肆,颇显沉雄端庄,本幅作品逾 16 平尺, 为难得大千书斋名大作,殊为珍贵。

张大千4377万的画作(张大千书画作品集锦)(28)

Lot 1 张大千 行书“赏心怡情”

31.6×8.2 cm 约 0.2 平尺

款识:检得康熙罗纹纸,为卓如仁兄题此,六十八年己未大千张爰。

钤印:张爰、大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