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1)

汉武帝雕像

巫蛊之祸无疑是西汉武帝一朝末期最大的政治事件。晚年的汉武帝已经不再像年轻时期那般充满自信,而是常常觉得四周充满了危险,总是认为身边的侍从或亲人都要谋害于他。

其实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封建皇帝大多都希望能够长生不老,进而继续维持自己的地位和封建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当皇帝感觉到死亡慢慢逼近时,自然会感觉到恐慌,精神状况也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2)

汉武帝刘彻画像

在汉武帝晚年时,由于身体生理机能已经开始大幅度下降,所以时常被病痛所折磨。然而汉武帝却在心底不肯承认这一点,而是固执地认为是有人以巫术陷害于他,于是才会相信江充的一人之言。

随着事态逐渐恶化,汉武帝与刘据相互站在了对立面,二人之间的矛盾更是升级为了兵戎相向,这不仅伤透了汉武帝之心,也让汉武帝彻底认为太子刘据是真心想要造反,这是汉武帝所不能够容忍的。在面对强大的帝国军队时,太子的势力就显得非常薄弱,最终难逃亡命的下场。

当太子死后,汉武帝才意识到是中了奸臣之计。然而此时反悔已经晚矣,汉武帝在诛杀江充及其三族泄愤后带着这份对太子的愧疚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3)

太子刘据影视剧照


江充诬陷太子行巫蛊之术,使皇帝与太子之间呈对立态势

前言已经提到,汉武帝晚年时常常认为在这深宫之中,即便有着无数卫士的保护也依旧是不安全的,惶惶不可终日。在公元前92年时,汉武帝亲眼目睹一名佩剑的男子进入了深宫之中,这让他更加不安,于是命人在皇宫内大肆搜捕。然而在几次搜捕之后却并未发现其踪影,只找到了该人的佩剑。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此事是确确实实发生的,而并非是汉武帝晚年时期精神出现问题而看到的幻觉。

虽然西汉时期,皇帝仍然允许有功之臣佩剑上朝,以此彰显对功臣的表彰,但是这并不代表大臣可以佩剑进入深宫之中,更何况是皇帝居住的寝宫附近。而且能够得到佩剑上朝这种特殊待遇的人只占少数,汉武帝不可能不认识,这也就证明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此事让汉武帝深信不疑的认为有人要谋害于他,进而夺取皇位,这就为后来的巫蛊之祸埋下了伏笔。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4)

曾经因为巫蛊一事而死的公孙贺——右一

汉武帝身边的宠臣江充,以太子使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帝为理由,鼓动汉武帝对东宫进行搜查。在当时那个时代,人们依然相信巫蛊之术是有效的,也对鬼神都十分敬畏,身为皇帝的汉武帝也不例外。汉武帝在听说此事后即刻就对东宫进行了搜查,果然发现了木人,这让汉武帝顿时雷霆大怒。对此,《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四·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征和二年》中有着详细记载:

"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无,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胡巫檀何言:'宫中有蛊气,不除之,上终不差。'上乃使充入宫,至省中,坏御座,掘地求蛊;又使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等助充。充先治后宫希幸夫人,以次及皇后、太子宫,掘地纵横,太子、皇后无复施床处。充云:'于太子宫得木人尤多,又有帛书,所言不道;当奏闻。'"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5)

陷害太子的江充影视剧照

那么江充为什么要陷害太子刘据呢?起初江充为了博取汉武帝的关注,故而身穿不符合朝廷礼制的常服面见了汉武帝。这不但没有触怒汉武帝,反而还引起了他的好奇心。在经过一番交谈之后,汉武帝认为此人可用,并当作心腹留在了身边。在随后的时日里,江充一直维持着"刚正不阿"的形象,凭借自己宠臣的身份制衡那些不符合朝廷礼制或飞扬跋扈的汉室宗亲,这反而更加得到了汉武帝的喜爱。

一次东宫属臣违反了朝廷礼制,驾车在驰道上前行,正好被江充所捕获。太子得知后本想为其求情,但却遭到了江充的冷待,甚至还直接汇报给了汉武帝。汉武帝自然是非常开心的,但江充和太子之间却结下了矛盾。江充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一旦汉武帝驾崩,那么一定是由刘据继承皇位,到时他将面临着灭顶之灾,故而才捏造了这样的一个谎言来陷害太子。

从客观上看,江充遵循朝廷法治,对待太子府属臣也没有阿谀奉承,而是秉公办事,这自然是没错的。但是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江充得罪了他最不该得罪的人。如果说江充当时能够好言与太子协商,再禀报给汉武帝的话,或许就不会与太子之间产生如此之大的间隙,也自然没有必要去陷害太子以保全自己。其实从刘据的人品和声望来看,继位后也未必会对江充不利,只是江充自认为得罪了太子而已。不过,江充通过利用汉武帝的多疑,来杀掉太子保全自身这一行为,就足够证明他确确实实是个奸臣。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6)

巫蛊所使用的木人

太子走投无路,选择起兵造反

巫蛊之祸发生后,刘据自知无法自证清白,顿时慌了手脚。从刘据的表现来看,他应当对木人之事完全不知。实际上当时不仅皇宫内盛行巫蛊之术,民间也十分流行。而东宫内的木人很有可能是某个侍从埋下的,或者干脆就是江充在搜查时故意放置的。证据"确凿",刘据已经百口莫辩。

这种情况下,刘据找到太子少傅石德并请求良策,石德先是向刘据分析了巫蛊之祸可能会带来怎样的严重结果,随后建议他先行扣押江充,随后再向汉武帝请罪并尽可能自证清白。对此,《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四·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征和二年》中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

"太子惧,问少傅石德。德惧为师傅并诛,因谓太子曰:'前丞相父子、两公主及卫氏皆崐坐此,今巫与使者掘地得征验,不知巫置之邪,将实有也,无以自明。可矫以节收捕充等系狱,穷治其奸诈。且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邪!'太子曰:'吾人子,安得擅诛!不如归谢,幸得无罪。'"

然而汉武帝在得知刘据调动军队并打开长安的武器库后,便认为刘据已经心虚,意图发动兵变。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汉武帝还是派遣了使者去询问刘据此举究竟为何。然而逃回来的使者却一口咬定刘据已经造反,还要杀害自己。其实不难想象,如果刘据真的想要造反并诛杀使者,那么他又如何能够逃回汉武帝身边?实际上,汉武帝所派出的使臣连刘据的面都没有见到,而是捏造了一系列谎言后直接回禀了汉武帝。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7)

西汉皇宫未央宫

此时身处长安的刘据以清君侧为名,下令关闭长安城门,并进入全城警戒的状态,汉武帝得知后更是愤怒。需要提到的是,汉武帝和刘据手中是都有着兵符的,二者之间以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在一般情况下,太子可以凭借自己的兵符调动帝国境内绝大多数的军队,所以这才能够将长安城封闭起来。但是一旦皇帝动用了手中的兵符,那么太子的兵符就将即刻失效,故而当汉武帝的兵符出发后,各地的兵马都停止了调动。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8)

古代调兵所使用的虎符

从太子选择起兵反抗中央来看,刘据当时的处境应当是十分危险的,可以说已经到了绝路之上。在巫蛊之祸发生前,汉武帝和刘据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汉武帝身边的侍从常常在背后诬陷刘据行为不端,比如和宫女有染。然而汉武帝却不为所动,反而还增加了刘据宫中宫女的数量。

再加上刘据和绝大多数朝臣的关系都非常好,声望也足够高,这就基本上确定了皇位非他莫属。在这种背景下,刘据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发动兵变,不仅会彻底激怒汉武帝,还会丢掉他所有的政治基础。但是刘据确确实实这么做了,这就证明局势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9)

影视剧中的刘据形象

无论是在旁人还是刘据看来,他都难逃一死,而起兵相抗或许是他最后的一线生机。而且在《资治通鉴》中也明确记载了刘据所言"不如归谢,幸得无罪",可见刘据一开始根本不想以兵变相抗,在明显无法解释的情况下还是决定向汉武帝道清事实。

笔者大胆猜想,刘据应当深知以己之力无法与掌控整个西汉帝国的汉武帝相抗衡,更是不可能会心生颠覆汉武帝统治的想法,毕竟二人的父子关系还是非常融洽的。有可能是刘据想要以军队暂时护自己周全,为汉武帝赢得更多冷静思考的时间。

即便是自己在兵变过程中诛杀了不少人,但只要汉武帝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冤情,那么最多也就是降旨责罚而已,并不会殃及性命。可惜的是,事态的发展并没有像预想中的那样,刘据不想遭遇阶下囚之辱,所以还是选择了自尽。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10)

巫蛊之术所使用的小人

太子身死,汉武帝后悔不已

长安城中绝大多数军民都认为,太子征调兵马并封锁城池这一举动是谋反行为,故而不接受东宫的征召,而是选择了观望。在这种情况下,刘据认为长安城已经不可守,故而打开城门弃城而去,准备前往湖县避难,因为这里居住着刘据的故友。然而在前往故友家中时,因消息泄露遭到了朝廷的围捕。由于刘据在逃离长安城时并未携带大量侍从,故而无法与朝廷的兵马相抗衡。在被逼至绝路之后,刘据选择自缢而死。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11)

西汉皇宫未央宫平面图

虽然汉武帝宣布刘据有罪,并命各地兵马全力围捕,但这不代表可以坐看刘据自尽,而是必须将其解押回朝廷听从汉武帝的审判。围捕的兵马发现屋中久久没有回应后选择强行冲入,却发现了已经吊死的刘据。而刘据的故友则与官军搏斗至死,两名皇太孙也在搏斗的过程中被杀身亡。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12)

被汉武帝派遣征讨刘据的刘屈氂影视剧照

当太子死后,汉武帝才幡然醒悟,然而此时已经为时已晚,人死不能复生。汉武帝在悲痛之余选择建立一所"思子宫"来怀念在巫蛊之祸中死去的太子刘据和两名皇太孙。《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四·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征和二年》曾记载:

"太子亡,东至湖,藏匿泉鸠里;主人家贫,常卖屦以给太子。太子有故人在湖,闻其富赡,使人呼之而发觉。八月,辛亥。吏围捕太子。太子自度不得脱,即入室距户自经。山阳男子张富昌为卒,足蹋开户,新安令史李寿趋抱解太子。主人公遂格斗死,皇孙二人皆并遇害。"

有声音认为,巫蛊之术是汉武帝自导自演的一场大戏,为的就是除去太子及其羽翼,并转而拥立刘弗陵为皇太子。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所谓"废长立幼,自古便是取乱之道",如果汉武帝选择绕开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那么很有可能给西汉帝国带来不可预料的负面影响。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13)

汉昭帝刘弗陵画像

首先,太子刘据为名正言顺的嫡长子。而且太子的声望一直非常好,不仅宽厚仁德,还在监国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理政经验。只要太子不出现意外,皇位必然由他继承。再看刘弗陵,其为汉武帝第六子,不但是汉武帝最小的孩子,而且还是庶出。在这种情况下,刘弗陵已经无缘皇位了。即便太子及其羽翼在巫蛊之祸中被尽数除去,那么汉武帝的其他几个儿子都也有着继承权,至少都比刘弗陵有着更多机会。

再者,即便汉武帝以其他四子不贤为名,而册立刘弗陵为皇太子,这也不会得到群臣的同意,除非汉武帝能够给出更加合理的理由。在巫蛊之祸发生时,刘弗陵年仅四岁,一个四岁的孩子有何贤德可谈?不仅如此,从巫蛊之祸结束后时态的发展来看,这确确实实是一场误会。如果真的要对此事进行究责的话,那么汉武帝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

西汉灭亡的时间及标志性事件(西汉中期为何会发生巫蛊之祸这一惨剧)(14)

汉武帝画像


结语

关于巫蛊之祸,后世有声音认为并不是一场误会,而是太子刘据确实做出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试想一下,太子的动机究竟是什么?是诅咒汉武帝尽快死去,自己则可以尽快继承皇位吗?

其实从正常的逻辑推理就可以意识到这种说法存在着问题。巫蛊之祸前,汉武帝已经年近六十五岁了,在当时那个时代已经算得上很长寿了。很明显,汉武帝的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太子继位之日自然不远。在这种情况下,太子为什么要选择施巫蛊术这种方式来为自己的继位之路平白无故增添风险?所以这种说法从一开始就站不住脚。

后世史官多以此事批判汉武帝"昏庸",也对晚年时期的汉武帝滥杀朝臣侍从而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虽然汉武帝年轻之时为西汉帝国的稳定和扩张立下了卓越功勋,但他晚年时期的种种举动也确实是为自己在后世的名声留下了污点。由于汉武帝的多疑,武帝一朝末期的政治环境已经变得相当敏感。再加上巫蛊之祸的影响,使随后的西汉政局变得更加脆弱,这无疑阻碍了西汉帝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十四·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下征和二年》

2.《浅析武帝朝巫蛊之祸对宗法制的破坏》,丁阳著

3.《从巫蛊之祸看汉武帝的心路历程》,陈金花著

4.《从卫太子起兵反叛谈巫蛊之祸》赵海龙著

文章内容来自本号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