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大家好,我是三国上将邢道荣。上次说了我们经典的国产单机三国游戏,三国群英传系列,也带着大家回忆了一波。今天又来说另一个单机三国游戏系列了,这系列游戏还是小日子过的不错的那边产的,以策略为主,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国志系列。

三国志系列是由日本的光荣特库摩公司出品的,1985年12月10日,第一代《三国志》上市,该游戏一经上市就好评如潮,拿下了当年日本BHS大赏第一名及最受读者欢迎产品奖。初代《三国志》在1988年上架北美,彻底震惊了北美玩家,在当年著名杂志《计算机游戏世界》中,《龙与地下城》的作者Dave Arneson给予了该游戏极高的评价,同时他也向所有喜欢认真玩游戏的玩家推荐了《三国志》。

游戏中以中国三国时期为大背景,从整个层面还原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架构,玩家们的最终目标是统一三国,终结乱世。游戏最吸引玩家的就是对于历史细节的一些考据以及触及灵魂的三国人物人设。为了人物头像等细节,制作者大量参考了中国明清的三国人物白描绣像、民国时期香烟牌子等文献资料。而三国本身就是一种足够吸引玩家的题材,尤其是对于中国玩家来说,能够在游戏中成为各位君主体验将三国时候的名臣武将尽收手底几乎有一种不可抗力。

童年游戏回顾三国志(从三国战纪到三国志)(1)

充满历史气息的封面

伴随着第一代游戏的大红大紫,光荣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于是在四年后,《三国志2》正式问世,和一代比起来《三国志2》有了更多的东西能体验,本作也是首次加入了外交和单挑系统。但是实际上多出来的东西有限,在一代的成绩下,这款没有太多亮点的续作并没有想象中受欢迎。

童年游戏回顾三国志(从三国战纪到三国志)(2)

第二代作品反响平平,光荣狠下心在游戏模式与玩法上深耕发展。三年后的《三国志3》也成为光荣为夺回三国题材SLG游戏市场而全力打造的一款用心之作,与三年前的前作相比,其进化程度可谓翻天覆地。画面上,本作终于实现了4色画面到16色画面的跃进,16色的巧妙搭配带来了细腻的地图地形效果。更为惊人的是,本作的战争场面居然采用仿3D动画,让本身极为枯燥的战斗过程一下子充满了无穷的魄力。音乐上本作也首次摆脱了之前的模拟效果音,采用MIDI音效。《三国志3》正式问世后,玩家们惊喜的发现该作和前两作有天壤之别,而系列游戏的基本雏形也被确定,后续的作品都没有脱离3代的框架,也就是玩家们熟悉的内政和战争两套系统。

童年游戏回顾三国志(从三国战纪到三国志)(3)

真正让三国志三个字再次重回巅峰的是1994年推出的《三国志4》。1994年发售的《三国IV》也是一款颇具争议性的作品,不少从这款游戏开始接触“三国志”系列的玩家将其奉为经典,但也有一些系列老玩家对其十分不满,毕竟这一代颠覆了太多的东西,但是时代的发展是不会等人的,四代惊人的销量说明了一切。事实上这款诞生于DOS时代晚年的游戏画面上已经达到了DOS游戏的颠峰,片头中落日红龙舞的画面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玩家的心,640×480的解析度和256色的画面营造出一个精致美丽的三国世界。这款游戏还推出了SFC和3DO等多个版本,3DO版本借助了CD-ROM的大容量大量引入了央视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镜头,对于国内玩家可以说是十分亲切的,只可惜3DO在国内的普及率实在是有限。

除此之外,光荣还在PC上推出了一款加强版游戏,加入了几个假想剧本和水浒新武将。有不少玩家认为,这是《三国志》系列中最经典的一作。游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抛弃了以往键盘式的操作方式,而改用鼠标进行操作。从现在往回看,这无疑是一个跨时代的改变。游戏中新加入的很多系统都深受玩家喜爱,比如各种战略、计谋。不但有常规的刺探军情,火烧粮仓等等,你甚至可以将自己的武将诈降到对方,或者劝诱敌将做内应。但从游戏性上来看,这一代无疑是最完善的了,比后面封神的11要强的多。

童年游戏回顾三国志(从三国战纪到三国志)(4)

光看着这画面就有想玩的冲动了

时隔一年后于1995年底推出的《三国志V》 对应的操作系统依然是DOS,不过对应800×600的高解析度和精致的人物头像描写使人已经无法在画面上再做过多挑剔。全新加入的"历史事件动画"显示了光荣在游戏多媒体时代的大胆尝试,也让这款题材严肃的作品更具亲和力。不过本作在技术上最大的强化之处其实是音乐和音效。从最初简单的模拟声到稍具音乐效果的MIDI音效,《三国志》系列在诞生后的十年时间里在音乐方面并没有多大建树,不过到了《三国志V》,随着CD音源的引入,一切都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三国志V》首次采用CD音源便邀请了著名作曲家服部隆之为游戏作曲,时而气势磅礴,时而清新悠扬,首次以立体声表现的《三国志V》给人带来的听觉冲击是视觉上的小小进化所无法企及的,以至于不少玩家至今依然将《三国志V》的音乐奉为历代最强!

童年游戏回顾三国志(从三国战纪到三国志)(5)

也正是从这一代开始,知名插画师长野刚开始为《三国志》系列创作插画,并一直延续到了《三国志13》。

《三国志6》同样较前作有所进化,游戏开始引入大量史实与虚构剧情,摆脱了以往游戏中的三国人物描写苍白的现象。同时,从这一代作品开始,阵型、兵种、带兵武将的作用得到了强化,增加了战斗时的深度和可玩性。同时,游戏的策略性再次加强,游戏画面简洁清爽,人物头像进行了重新绘制,值得一提的背景音乐和音效可以说是三国志历代以来背景音乐做的最好的一代,而且重新恢复了城战和野战的概念,让游戏更具策略可玩性。此外,相比于其他版本的三国游戏,三国志6新增了英雄回忆以及群雄年表的功能,使得游戏的剧情代入感更强,丰富的剧情、超强的策略玩法总有一种适合你。

童年游戏回顾三国志(从三国战纪到三国志)(6)

童年游戏回顾三国志(从三国战纪到三国志)(7)

童年游戏回顾三国志(从三国战纪到三国志)(8)

童年游戏回顾三国志(从三国战纪到三国志)(9)

从这一代开始,《三国志》系列正式稳步发展。《三国志7》首次加入了个人扮演系统、比武大赛和诗歌大赛系统七代可以让玩家自行创造并登录武将,并设定血缘关系,以组成新势力逐鹿天下;而到了《三国志8》则增加了结婚系统,结义系统还有军团任命等新内容,战斗场景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而距离最近的几部中,9.10,11可谓是各有特色,《三国志9》回归到系列传统的“君主扮演系统”,并且加入了一些隐藏武将,自由移动和随机释放技能,以及武将羁绊增加战法发动率的设定都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存在,而到了《三国志10》则又开始了扮演模式,玩家既可以直接选君主来平推,也可以选武将来为君王效力,还可以直接选择下野当云游将军,哪天心情来了,振臂一呼在起义争夺天下,其亲密系统和结婚生子系统也趋于完善,玩家可以从多个角度游玩。

最后说道《三国志11》,这款游戏于2006年推出,直到如今,仍是许多三国游戏玩家的爱不释手的作品,其间近十年之久。《三国志11》大气磅礴的水墨风格,花样繁多的工事、战法、特技和战略战术,以及独有的称霸模式,带给了玩家无数的可能性,并由此衍生出了极多的MOD。这作独有的水墨画风直接戳中中国人的审美,与《三国志IX》、《三国志X》一样,游戏的所有活动都只在一张大地图上进行,并采用了3D技术,大地图一改本系列传统的精致与华丽,采用了气势滂沱的水墨风格,一展历史的沧桑与厚重,配合《三国志》系列一贯高水准的音乐,《三国志11》的气氛和临场感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因为没有战争迷雾的设定,玩家可以对全世界的活动一览无余。游戏的据点设施包括城市、港口和关卡,地形包括平原、森林、沙地、水面和毒泉。不同的地形影响不同的兵种发挥。游戏中的城市除了规模大小,还具备了相应的特色。这些特色主要影响生产兵装军械的成本。同时,都市的空地数量也不尽相同,这也直接关系到玩家能够修建的内政设施有多少。

当然后面还有三国志12.三国志13,以及最近在出来的三国志14,笔者对于这几代玩的比较少,所以不太好评价,相比于13代的大地图模式,12代变成了纸片游戏不得不说是一大败笔,在加上最近的14代涂色游戏也是诟病颇多,当然也有很多玩家喜欢这三代的,正所谓千人千面,玩家们对于哪一作最好玩也是众说纷纭,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代表作。

如今的《三国志》不但是光荣特库摩(光荣与特库摩在2009年进行了合并)的金字招牌之一,也是一款体系成熟,推出了大量续作,玩法丰富,内容考究历史,受到了无数玩家的追捧的策略游戏,堪称最伟大的策略游戏之一。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洗礼之后,《三国志》已经逐渐成为了三国游戏的代表之作。究竟这款游戏被注入了怎样的“魔力”,能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经久不衰?

我想是因为很多人都爱它宏大的战场,喜欢化身君主与将领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感觉。这也是《三国志》能够成功的最核心原因之一。《三国志》已经走过了34个年头,我们之所以会爱《三国志》,大概也因为我们怀念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