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沙镇不吃呱嗒,等于到泰山没看日出”。说起沙镇呱嗒,是有几百年历史渊源的。据沙镇呱嗒店老板杨宪锦介绍,相传沙镇东街杨氏家族从山西移民东昌府,带来了一种馅饼的祖传技艺,郑板桥去范县做县令时,路过沙镇想亲眼看看这祖传技艺,正入迷时,被身后的人误撞了一下,一只手正好把一个生肉饼压扁了。主人舍不得扔掉,便把它放在鏊子上煎熟了,吃时竟感觉香脆可口,照此又煎了几个,众人竟齐声赞美。于是郑板桥根据压饼的形状类似于“呱嗒板”,而给新式馅饼取名“呱嗒”。

聊城十大传统名吃:聊城有一种叫呱嗒(1)

杨宪锦还介绍说,“呱嗒”一词的由来可能还有其他说法,大概是祖辈在制作之前,要用擀面杖敲打几下面板,呱嗒的响声起到了开张营业的作用,虽不吆喝,但是大家都知道做呱嗒的开摊了。至今,所有做呱嗒的杨氏后人从不吆喝,而且在制作过程过程中,要把面皮在面板上摔打得“呱嗒”“呱嗒”响,这也是“呱嗒”一词的一种合理解释。

呱嗒中有一种极致的吃法,就是把鸡蛋加肉馅混合,这种吃法还有个别称——“风搅雪”。杨宪锦说是因为将鸡蛋打入碗中,蛋清如雪,蛋黄似风,风和雪搅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才有了这么诗意的名字。“风搅雪”吃到嘴上又酥又脆又嫩,到了胃里有如疾风卷冬雪,味道也是极好。

在当下现代化日益发达的社会,各种美食层出不穷,但是“呱嗒”却凭借其自身的品质依然在滚滚潮流中朝气勃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