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你是这么耿直的(这份耿直不寻常)(1)

1

做一个耿直的人是多么快乐呀!

我们活得这么努力,

不就是为了获得直言不讳的能动性吗?

纵观历史,

不畏惧权力,

不怕被贬、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有几人?

彪炳青史、位极人臣、还能在皇帝面前直抒己见,

并得到皇帝赏识的,

这样的耿直大臣并不多。

在晋朝,和峤算是一个。

没想到你是这么耿直的(这份耿直不寻常)(2)

-和峤画像-

和峤官至中书令,

深受晋武帝的亲重。

晋武帝有一次对他说:

“东宫顷似更成进,卿试往看。”

意思是对和峤说:

“太子近来似乎大有长进,你试着前去帮我看看吧!”

和峤便奉命前往太子处,

回来之后,

晋武帝问他太子现在的表现怎么样,

和峤回答说:

“皇太子圣质如初”

意思是:皇太子并没有什么长进,资质同以前一样。

这样和皇帝实话实说评价太子的,

恐怕没有几个吧。

不过,晋武帝并不生气,

和峤虽直言不讳,

但能切中要害,

让人心服口服——

这个太子登基之后,

在百姓饱受饥饿、无粮可食之时,

说了一句话:

“何不食肉糜?”

没错,

他就是历史上昏庸皇帝的典型代表——晋惠帝司马衷。

没想到你是这么耿直的(这份耿直不寻常)(3)

-司马衷-

司马衷当太子时,

和峤很早就看出太子天生愚笨、不谙世事,

不是当皇帝的料,

从国家大局考虑,

理应挑选才能出众、品德端正的皇子接任帝位。

于是便向晋武帝进谏:

“皇太子有淳古之风,而季世多伪,恐不了陛下家事。”

意在劝晋武帝更换太子,

晋武帝默然不语,

但他深知和峤是为国家的江山社稷考虑。

和峤的耿直,

超然脱俗,

与历史上政场盛行的圆滑世故、明哲保身之风相比,

不可谓不是一股清流。

在和峤去世1600余年后,

中国有一位名叫李大钊的革命先驱,

说过这样一句话:

“社会上有一二清流学者,很得大众的信仰。”

没想到你是这么耿直的(这份耿直不寻常)(4)

-李大钊-

和峤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选择过清流般的生活,

逐渐成为后世的信仰。

2

鲁迅在《立论》一文中写道:

“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

满月的时候,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

“一个说:‘这孩子将来是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

“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许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没想到你是这么耿直的(这份耿直不寻常)(5)

-晋武帝司马炎-

让一个外人去评价自己的孩子,

大多数人给予的评价会是肯定的、积极的,

即便这个孩子天赋一般,

但当着孩子父母的面,

评价之中往往会包含溢美之词,

而且,如果是上司让你去评价他的孩子,

下属会选择捧场,评价中称赞的力度会更大一些。

就像《立论》中说的那样:

“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

这是出自圆滑世故、阿谀谄媚者之口,

圆滑世故的人得到了感谢与恭维,

直言不讳的人却遭到了“大家合力的痛打”。

晋武帝让和峤评价一下自己的太子,

和峤作为下属,

没有虚假瞒报,

没有阿谀奉承,

选择直言不讳、和盘托出,

晋武帝作为一国之君,

没有因为臣子对自己孩子的否定,

而怀恨在心、暗中刁难。

和峤不吐不茹、芒寒色正,

晋武帝虚怀若谷、宽以待人。

二者真是工作上的好搭档。

没想到你是这么耿直的(这份耿直不寻常)(6)

-晋武帝司马炎画像-

3

虽说古时的铮臣历朝历代皆有之,

从比干、邹忌、商鞅,

到萧何、汲黯、冯唐,

再到魏徵、包拯、海瑞……

这些人虽为铮臣,

结局却大不相同。

尽忠而非愚忠,

直言亦需善言,

取势更应顺势,

情至方得功成。

任何时候,

君臣之情都大不过人之常情,

取义之仁亦胜不过帝王之尊。

但和峤与晋武帝在政治上的搭配,

极具智慧,

使得和峤的这份耿直,

来得些许不寻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