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祭祖祭文(你会让孩子写祝文吗)(1)

重阳节小朋友向老年人赠送贺卡。 (新华社记者 文/图)

国庆假期,小侄子一见面就主动追问:伯伯,几时回去(乡下)拜祭(爷爷奶奶)啊?

近些年,每逢国庆节、重阳节来临之际,小侄子见面或打电话时都会这样追问一下。说实话,每次听到小侄子这样的问询,快到花甲之年,内心禁不住都会泛起一股暖流,有感动也有感恩。

感动的是小侄子每逢佳节会思亲,过年过节必会惦念思念一下爷爷奶奶。感恩的是传统文化习俗之感染力,过年过节祭拜仪式祝文写作已悄然在小侄子心中播下感恩的种子。

尽管都说日久他乡成故乡,但客家人即便定居在天涯海角,往往仍念念不忘梦回故乡去寻根。回乡寻根,根是什么?客观世界的根,莫不就是祖屋,莫不就是祖坟。因此缘由,当年父母走后,逝者为大,亦是遵从意愿,护送父母骨灰回乡下,找了个乡村公墓入土安葬。

乡下有此一说,再好的墓地,常常(每年会去)祭拜也就是两代人之间的事。即是说,隔代亲,实际上到了第三代人,既缺乏先人(陪伴)的印象,也难有思念的记忆。

爷爷奶奶走时,小侄子小学尚未毕业。当年亦常常暗暗寻思,要如何传承每年拜祭的习俗?某天偶然想起儿时自个总也好奇伯父写祝文的经历,心想从教小侄子学写祝文入手试试。果然,效果特别不一样。

每每书上读到的都是“清明时节雨纷纷”,我们乡下客家人遵从的却是“八月墓门开”,意思是每年要到农历八月初一过后,先人的墓门才会打开,此时到春节期间拜祭,先人才可接纳收到。每一次拜祭,除却要有三茶五酒、三牲(荤)三素三斋果与香烛纸宝等祭品外,最为紧要的是要有一份红纸竖式抄写的祝文。祝文要由参加祭拜里面辈分最高的男丁来诵读,祭拜仪式完成后还要将祝文伴随纸宝一起焚烧升天,传说唯有这样,先人才能知道,家里现在有谁谁谁,家里有谁前来祭拜了。

小时候,祖屋里辈分最高的伯父每一回祭拜都会唠叨,祭拜若是没有祝文,先人是不知道哪个来祭拜的,也收不到后代子孙祭拜的物品。一句话,没有告知先人的祝文,祭拜再丰盛也是白费劲。

开头那几年,每一回,过节回乡下上坟祭拜也好,过年在他乡城里隔空遥祭也罢,我们带着小侄子,严格遵从祭拜仪式,或点烛烧香,或斟茶倒酒,或叩头跪拜,或诵读祝文,或进串化财……

每一次祭拜仪式完成后,都会与小侄子闲聊,问问当次祝文与上次的,除了时间地点,还有什么区别不同,由此细细对谈,慢慢引导小侄子察觉发现祝文写作的格式与内容要求、遣字用词特点等。比方说——

祝文写作,规定要使用朗朗上口的四字文案。

祝文表述,要区分时空,过节回乡下上坟祭拜,还要“敬请本山土地之神,均祈来尝”。过年在他乡隔空遥祭,则要“遥请(祖屋)本祠列祖列宗,一堂尊灵,暨本祠福德龙神,均祈来尝”。

祝文内容,重点是要告知先人,现在家里成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当年家里最新发展变化的喜讯等。

……

再后来,有了一回回祭拜仪式的熏陶,小侄子对于祭拜爷爷奶奶益发有心思,上了初中就开始将过年过节拟写祝文、抄写祝文的任务交付承包给他了。如今,小侄子也形成习惯,每一回撰写祝文之前,都会与两个姐姐联系沟通,先了解两个姐姐当年最想告知爷爷奶奶的是什么事儿,然后再整理拟写成四字祝文内容。

2021年小侄子还特地用文字记下了《记忆中的爷爷奶奶》,开头就写到:“17岁了,对我来说,生命中有太多太多重要的人,但至今让我回想起来,会默默流泪的,是我的爷爷奶奶。”

小侄子过年过节的祝文拟写,而今岁岁年年的祝文诵读,一次一次地,在祭拜先人的仪式过程中,大家都益发清晰明了,其实祭拜告慰先人,最好的感恩与最好的纪念,唯有后人的平平安安与自立自强。

回过头看近些年教小侄子写祝文,实属生活琐事一件,但从小侄子身上却也不难窥见,当下年青一代要传承传统文化,要推进感恩教育,读国学背诗经是一种途径,类似拟写祝文的从身边小事做起,潜移默化式熏陶也是一条路子。

(作者为广东中山市人大机关退休人员)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蓝松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