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ly

鸡和番茄炖汤(厨房中术番茄居然可以跟鸡在一起)(1)

我在贵阳有个男闺蜜,叫肉肉,初次见他,他还是中石化坐办公室的小男孩儿,我们坐在一起吃东西,他坐在我边上,说话软绵绵,脾气好得不像话,说话连绵不绝,双鱼男,别有情致,我请他带我去吃好吃的,他带我去吃鸡。

那也是个朋友开的馆子,大名红鼻子番茄鸡,已经在贵阳开了不止一家店,番茄居然可以跟鸡在一起,我心想,而且不是酸汤,不是酸汤鸡。入席,主人家陪坐,说这番茄鸡乃是他舅舅发明的,先前也是开的大排档,他跟几个哥们一起,把它开成了正式的店。汤里面当然有番茄,还有一种新鲜的小米椒,以及一些神秘调料,我一听说神秘调料,免不了问其细节,想要打听来当做一些秘密收集,老板坚决不从,好像守护生命在守护他。

我气不过道:“一定不过是加了一些白开水,砂锅煮白开水。”

他笑而不答,一个玩文玩许多年的天秤男,瘦瘦白白,居然能开餐馆,实在有趣。

汤煮沸了,吃鸡,越煮越入味,小米椒的味道融到汤里面,我们另外要了一些凉菜,就那么吃了半个晚上。

想当年,俺刚去北京,跟读书的同学一道,到北航校门外的贵州酸汤鱼火锅吃饭,好几个人,要一只鲶鱼,外带一些莴笋豆腐素菜,大冬天吃得浑身热腾腾,那酸汤鱼店堂一面墙上说这个酸汤的典故,乃是贵州山里农妇为自己外出务工的丈夫做的,有壮阳之功效,吃后次日,她出来洗锅盆,其他妇女同志们都会打趣问说:“经不经熬?”

用贵州话说,这四个字更有味道些。我也学着肉肉伯妈他们说贵阳话,肉肉还会学说现在网上大热的贵州红人Mary的大方话,红鼻子番茄鸡家的老板也会,他们好像现在特别流行用Mary的方式对话,一边吃饭,一边大家Mary来Mary去,不知不觉,一锅汤煮得红红的,小米椒在鸡汤当中翻飞,好生活络。

说到Mary是题外话,小外阿培的爸比老孙也会学Mary,他学得惟妙惟肖,一边在家做卫生,一边用Mary的方式脱口秀,阿培跟她妈妈在一边笑得前仰后合,我听不懂,只能够大概齐猜出他说的是特别好笑的口音,特别土的大方话。而Mary本人,听说不过二十一岁,跟朋友两个搞了个网络脱口秀,在啪啪上发布,她在贵州有许许多多的粉丝,每出来一期新的,大家奔走相告。

我很想听得懂Mary,我像一个初到美国的中国人一样努力提高自己的听力,无奈耳朵没有嘴厉害,嘴是去到哪里,遇到好吃的,统统吃得懂,耳朵却只好干瞪眼。在贵阳,好吃的太多,不单是番茄可以跟着鸡一起吃,鱿鱼也可以跟鸡成为火锅,那日我们去吃了,店堂排到马路外头来,鱿鱼之鲜和鸡的鲜放在一起,跟羊与鱼的组合有一拼,甚至更好。

就是火锅,都有这么多种,在贵阳,要耳朵没有用,有几个嘴,若干个备份的胃倒是更现实些,我一边吃,一边偷眼看肉肉的肉脸蛋,他嘟噜着嘴,正说着Mary最新的段子,在火锅的烟雾缭绕里面,那张脸格外生动,也格外温情。

iWeekly周末画报,全球视野的精英数字媒体,中国最具新闻美学的移动App,提供iPad/iPhone/Android多平台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