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其在文学作品的研究上颇负盛名。

她在文学赏析时并没有一味沿袭前人的想法,而是通过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考方法来解读文学作品。但她却因为自己的思想太过标新立异,而被认为是错误解读。

张绍振先生在《诗歌狂欢的背后》一文中含沙射影的指出:在文学上造诣颇高的蒙曼犯了低级错误,她把“旧时王谢堂前燕”都解释错了。由此部分网友认为她的水平被高估了。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1)

蒙曼演讲

蒙曼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老师,他们俩一直喜爱文学,在文学中颇有建树,自然也希望蒙女儿能够继承他们的“衣钵”。

身为教师的父母,尤其注重女儿学习兴趣的培养,蒙曼的睡前读物就是各种文学启蒙书籍。而她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沉迷于文学的浩海中不可自拔。

有得必有失,蒙曼将太多时间花费在文学阅读上,在初三时成绩严重下滑。父母虽然欣喜于她的文学成就,可是成绩一直下滑可不行,于是就做出了限制她读书的决定。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2)

沉迷读书

可他们料不到蒙曼有“凿壁偷光”的精神,她每天早起偷着看书,就这样偷偷摸摸地看完了《红楼梦》全册。

父母再三思虑之下,只能让她继续看书,不过前提是学习成绩不能下滑,而且严格限制了她读书的时间,每天只能看书两个小时。

父母的网开一面让她喜不自胜,蒙曼更加珍惜看书的时间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3)

红楼梦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蒙曼在进入高中之后,她的语文历史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她对于古诗词的赏析总是能选择新奇的角度,得出一些新的思考,有些更是令老师耳目一新。

蒙曼与文学结下了深厚的渊源,1999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在大学中可谓如鱼得水,她的文学研究深受导师的赏识,多次参加学术研讨会,并且因其新奇的见解,使得她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4)

北京大学

她从北京大学顺利毕业后,于2002年获得历史系博士学位。结束学业的蒙曼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任教,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隋唐五代史。

虽然蒙曼在大学时已经小有名声,但真正让她大放异彩的还是《百家讲坛》这个机遇。

她先后五次在《百家讲坛》进行演讲,深入浅出地将她的见解讲述出来,每次演讲都能带给众多观众极致的享受,是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5)

百家讲坛

蒙曼在文学上的极高造诣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在此之后她被邀请做《中国诗词大会》的点评嘉宾。也正因为这次出任嘉宾,使她的文学功底遭到了质疑。

张绍振认为蒙曼犯了低级的错误,把“旧时王谢堂前燕”都解释错了。网友更是以此作为攻击蒙曼的武器,认为她配不上“国学大师”的称号。

让蒙曼遭受非议的“旧时王谢堂前燕”出自《乌衣巷》,而这篇七言绝句是刘禹锡写的咏怀古迹的诗篇。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6)

诗词大会

一千二百年前,刘禹锡坐着一辆摇摇晃晃的马车,途径金陵地界

此时夕阳西下,刘禹锡正巧要去客栈投宿,下了马车才注意到这里是东晋时期大名鼎鼎的王导和谢安居住的乌衣巷。

乌衣巷在东晋时期是高门大户的象征,巷子里永远都是整整齐齐的摆设,朱雀桥边更是一根杂草都没有。

乌衣巷的两大权贵:王、谢家族,更是权臣重臣,与他们来往的也都是志向高洁之士,王、谢家族可谓是风光无两。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7)

乌衣巷

可曾经“钟鼓馔玉不足贵”的名门望族,如今已随朝代的变迁,淹没在历史的潮流里,当时乌衣巷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居民是只知“柴米油盐”的平民百姓。

诗人刘禹锡看到朱雀桥边长满了杂草,景象荒凉,栖息在王家谢家的燕子也选择了百姓家里落脚,完全不复东晋时的盛况。

再联想到王谢两大家族曾经如日中天,可也难逃命运的捉弄,不禁生出许多感触。

刘禹锡在万物的变迁中感悟到人生无常,世事多变。不禁诗兴大发,做出了“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千古绝句。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8)

刘禹锡

其实诗人写作时的心境以及当时的环境状况已不可考,后世对这首诗的解读也只能在各种文学史料中寻找蛛丝马迹

根据史料记载来推测刘禹锡写作的时间,写作背景,以这些为根据来猜测诗人写作时的具体心境。

解决完这些问题再按照对同类型的诗句的研究,来归纳总结《乌衣巷》流露的情感

中国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源远流长,而且对文学诗词的解读已经自成体系,但毕竟是专家们的猜测,不是诗人的准确说法。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9)

蒙曼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莎士比亚,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个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颖的解读方法。

而“旧时王谢堂前燕”引起了众位学者解读的兴趣,他们独辟蹊径,并向大众讲述自己的理解。

蒙曼也不甘落后,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但由于其见解太过新颖,反而一度不被人接受。

横看成岭侧成峰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10)

蒙曼

同样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感悟,对于文学更是如此。一句诗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得出来的答案也是不同。

“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赏析并不是一概而论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思考,结果当然不是唯一的。

首先从“燕子”来看,燕子是一种迁徙的动物,到了冬天就要迁徙到温暖的南方去,等到春天就会再转移回北方。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11)

燕子

仅“燕子”这个普通的动物就引起了学者的众多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燕子还是原来的燕子,飞进的巷子还是乌衣巷,只不过飞进的是普通百姓的家里。

曾经的权贵之家已经没落,燕子对它们不屑一顾,所以他们认为诗人用“燕子”表示了王谢两家“大厦倾颓”。

而蒙曼的理解是,燕子不是原来的燕子了。

传说,燕子只在富贵人家建巢,所以也说燕子是送福气的动物。但是由于王家谢家已经败落许多年了,新来的燕子很挑剔,不会选择这样的家门。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12)

燕子飞回

再从“王谢堂”和“百姓家”来看。对于位高权重的王家谢家是不是沦落到成为普通百姓的家,众位学者也是众说纷纭。

张绍振认为王家谢家和普通百姓家其实是同一个地方。当年盛极一时的王谢两大家族一朝落败,房屋空闲下来;经过世道的变迁,曾经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居住的乌衣巷,现在成了普通百姓的家。

蒙曼对于王谢堂的理解截然不同,她认为王谢两家已经败落并且“无可救药”,燕子就转投“他人怀抱”,飞去了另一个地方。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13)

王谢堂前燕

蒙曼教授对“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理解并没有选择前人的惯用方式,而是选择新奇的角度,得到不一样的解释。

可能她的说法当真是诗人要表述的感情呢?

对于文学并不能武断的说对与错,毕竟诗人当时的心境谁也不能准确说出。

也有可能流传千年的诗歌,经过数千年的演化以及前人的赏析,传到我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另一个味道。

蒙曼讲解春夜洛城闻笛(旧时王谢堂前燕)(14)

蒙曼讲课

专家学者就是通过对不同的角度的思考将各种可能的出现的情况展示给大众。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以宽广的胸怀,容纳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思想。这样才能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到诗人的情感,才能向文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才能丰富我们的文化世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往期精彩推荐:

北大硕士毕业求职碰壁,无奈回乡刷油漆谋生,同学聚会她从不参加

郭晶晶母亲范玉梅:一个把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的女人

刘邦被项羽一箭射中,却大难不死,从此下象棋就多了个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