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历史五千年#

讲人物故事,分享职场法则;

学古人智慧,思考处世哲学!

——懒虫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1)

这几天电视剧《狂飙》火爆了,高启强凭一己之力让某宝和某当的《孙子兵法》卖断货,甚至有人直接问:跟高启强同款吗?

朋友跟我聊天,都是:《孙子兵法》看到哪里了?

如果孙武知道,兵书成致富宝典,也许会喜不自禁,毕竟他写这本书初衷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不被杀,止戈为武,以战止战。

大家好,我是懒虫,今天给大家讲兵圣孙武的故事。

以苏洵为代表的很多人,都认为孙武只是一个理论派,战绩平平,因为《孙子兵法》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最系统、最早的军事著作,所以孙武才能在古代名将中占一席之地。

真是这样吗?

他带兵打仗不过十余年,除了伐楚再无战绩,却写出流传千古的兵家奇书;

他爱研究兵法、古战场遗址,却非常讨厌打仗;

他心怀仁德,却不顾百姓生死,掘渠引流,水淹纪南城;

他重视兄弟情义,又眼睁睁看着伍子胥激怒吴王,最后落得身死下场……

孙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武(约前545年-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 ,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尊称兵圣,“兵家至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著作《孙子兵法》,后世誉为“兵学圣典”,“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日文、法文、德文、英文,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百度百科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2)

我要做旅游探险博主:探究古战场

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他死后,就一直内乱不断,第十五代国君齐桓公好不容易结束内乱,重用管仲,将齐国推上鼎盛。

他一死,齐国内部又接着乱,先是几个公子抢王位,后来又是几个大家族搞斗争,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

孙武的先祖是陈国公子完,齐桓公时期逃到齐国,出任工正之职,后改为田氏。延续到第四代,孙武祖父田书,齐国名将,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为齐国大夫,赐孙氏,自此便于田氏分开,另立宗族。

孙武出生时,正逢齐国高、田、鲍、栾四大家族内斗不休,父亲给他取名孙武,原本希望他以武安邦,却一直不得重用。

这时田家出了个军事天才,田穰苴,是齐田氏家族的分支,他不仅带兵击退晋、燕入侵,还写了一本了不得的兵书《司马法》,因家族内斗遭到齐王贬斥,最终抑郁而终。

(也有人说《司马法》是姜太公所著,现已遗失,田穰苴官至大司马,后世又叫他司马穰苴,子孙改姓司马氏)

孙武被其影响,对兵法很感兴趣,但是又厌烦家族内斗,才华得不到施展,只好周游列国,凭吊古战场,研究先人战术谋略。

就这样,孙武开始自驾穷游,到一个地方就住上几个月,看看古战场遗址,翻翻古籍,走访当地人,分析每场战役输赢的原因,没事还搞个推演,再将感悟和收获记录下来。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3)

这天他刚外出回来,就发现茅屋里来了一个不速之客,正在看他散落在桌上的竹简。

“你是何人?为何在此?”

“在下棠邑伍员告扰,请先生恕不请自入之罪。”

来人竟是楚国太傅之子伍子胥,路经郑国,因急着赶路错过客栈,想在此借宿。“请问先生名讳?”

“在下齐人孙武。”

“先生是齐国名将田氏之后孙长卿吗?”

“正是在下,长卿不才,有辱先人。”孙武非常惊讶,他没想到这人听说过自己。

“先生太谦虚了,子胥刚才拜读桌上的书简,犹如苍穹霹雳,令人震惊,今日得识先生,三生有幸。”

伍子胥说罢,去马车中取来肉干和清酒,孙武摆好桌子,两人坐下畅饮、热聊,都有相逢恨晚之感。

“长卿兄是齐人,为何隐居在郑国山野之中?”

“此次来郑国是为了探究当年郑庄克段之战,郑卫制北之战。我从小熟读兵书,父亲为我取名孙武,期盼我能为国效力,奈何空有大志,不能为国所用,但愿此生将前人征战之术,研究整理,著书立说,以传后人。”

“令尊为兄长取名,颇有深意。止戈为武,武者,实是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也。此乃武之七德!”

孙武听罢,精神为之一振,颇受鼓舞,这是遇到知己了啊!他突然撩衣离席,伏地顿首道:“子胥兄精通武道,孙武佩服,能得子胥兄为友,实乃天赐孙武。”

伍子胥慌忙相搀,两人执杯共饮,好不畅快!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4)

出生士族,家有武将,孙武却不爱官场,爱探险古战场,不建功立业,却想著书立说,可想而知,是多么不容于世!?

伍子胥此番言语,犹如强心针,让孙武深受感动,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

“不知兄长他日何为?”伍子胥问道。

“此后要去齐、鲁、虞、虢等地,探究齐鲁长勺之战、晋假途灭虢之战。还想实地考察宋楚泓水之战、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晋齐鞌(an)之战。日后行程难料。”

伍子胥叹道:“兄长任重道远,千万要保重。子胥记得鲁大夫穆叔曾说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人生三个最高标准。研讨兵法,著书立说,必将名垂青史。”

孙武再次感叹,人生得一知己如此,足也!两人当晚彻夜长谈,次日拂晓,伍子胥告别离去,临行前还将车中肉干、清酒全部留下,还将黄金五镒放在桌上。

(镒: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二十四两,也就是一百二十两,伍子胥真不差钱)

孙武推辞不脱,只得接受,两人又是一番不舍,洒泪而别。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5)

为兄弟讲义气:入仕练兵

孙武走完计划中的战役遗址,想找个地方好好整理资料,听说伍子胥家族遭难后逃去吴国,他也跟着到吴国罗浮山居住下来。

两人经常一起边喝酒,边谈论兵法、局势。

“长卿的兵法,是研究前人战术的成败,如果让你带兵,应用于实战岂不更妙?”

孙武见伍子胥欲言又止,知道他心中所想,假装不懂,问道:“莫非吴王答应出兵伐楚,助你复仇?”

“长卿兄所料不差,吴王有这个意思,只是不想把兵权交给我。”

“吴王这是心中有忧啊,他担心你伐楚获胜后,回枪攻吴。即使你不攻吴,如果你立公子熊胜为楚王,不回吴国,吴王失去你伍子胥的辅助,还能成就霸业吗?”

“如果长卿兄能出山,领兵攻楚,吴王定会出兵,请长卿兄助我一臂之力!”

伍子胥见孙武久久不应,又说道:“长卿兄如果不领兵验证你的兵法,即使你写得再好,别人也会讥你是纸上谈兵。”

孙武叹息一声,回道:“就算我答应你,吴王也不会同意。”

“如果吴王见到长卿的兵论,让他知道你是天下奇才,得一孙武,何惜失去一伍子胥?”

孙武沉吟良久,抬头问道:“你这次来罗浮山,难道就是想取我兵论?”

伍子胥点点头,孙武盯着他,目不转睛,陷入沉思,最后还是暗叹一声,起身从竹架上取下一卷竹简,转身递给伍子胥。

“这是我兵法十三篇,你拿去给吴王,如果他懂兵法,自会知道你所荐之人绝非浪得虚名。”

伍子胥接过竹简,潸然泪下,向孙武倒身便拜。孙武慌忙扶起他,说道:“子胥兄,你我至交,何必如此重礼?”

伍子胥也不说话,双手捧着竹简,就要出门登车,孙武急忙拦着他,说道:“我有言在先,我可以为你带兵出征伐楚,但不会出仕为官,他日功成身退,归隐山林,你可不要阻拦。”

伍子胥此时已经泣不成声,郑重地点点头。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6)

吴王阖闾读了孙武的兵论十三篇,惊为天人,写得太好,让吴王感觉不真实,如此大才怎会默默无闻?

于是,吴王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话会,试探孙武的真才实学。

“先生的《兵法》是一本通天彻地的奇书,寡人拜读后,有些不解之处,请先生解惑,也让在场的人见识一下先生的风采。”

孙武环视,在场不仅有武将、文官、还有他们的家眷,甚至后宫嫔妃也在场,目光或好奇、或怀疑、或嘲笑、或轻视,他对吴王的用意心知肚明。

孙武不慌不忙起身,开始滔滔不绝讲解:“‘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迂回行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

估计在场的人是第一次听讲座,听得一愣一愣,武将们更是如此,以往打仗,命令一下,将士们挥刀冲上去砍人,最多就是砍人的姿势和角度不同。

可孙武却说:打仗不仅仅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其中包括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等十三门学科。

每一门学科都有特定的内容,所有学科分为两大部分:杀人和不被人杀。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7)

别说吴王一时消化不了,就是在场所有人,除了伍子胥没有一个相信,他们感觉眼前这个孙武,不像是个懂兵法的,倒像是个满嘴跑火车、吹牛不着边际的说书人。(场面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马云讲电商)

吴王阖闾有点尴尬,他委婉的说:“先生的兵法很奇妙,只是吴国太小,人口有限,你的那些战术谋略,恐怕派不上用场。”

孙武笑着说:“我的兵法,即便是老弱病残、妇女儿童,只要听从我的命令,都能上阵杀敌。”

在场的人听罢,气得脸色乍红乍绿的,吹牛不打草稿啊!还老弱病残、妇女儿童都能上阵杀敌,鬼才信呢!

有人忍不住,小声嘀咕:“那不是打仗,恐怕是送死吧!”

孙武忍住情绪,上前对吴王说:“大王如果不信,可以在后宫的宫女中试验一下。”

吴王迟疑,最后点头同意。

“请大王把宠爱的两个妃子借给我用一下。”

“什么?”吴王大吃一惊。

“让她们各带一队宫女,互为对手,演练阵法。”孙武补充道。

“这个可以。”吴王松了口气,假装转头咳嗽,掩饰刚才的失态。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8)

第二天,三百名宫女身穿铠甲,顶戴头盔,手持剑盾,站在校场中央。大家觉得这次游戏有点刺激,显得非常兴奋,吴王的两个宠妃邹姬、妤姬站在队伍最前面,高兴得手舞足蹈。

吴王坐在将台上,等着观看孙武怎样练兵。伍子胥、夫概等人分坐左右,等着看一场好戏,校场四周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孙武登场,向吴王奏道:“大王,既然是军事演习,就得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臣需要执法官、传令官、鼓手、手执兵器的士兵。”

吴王一挥手,大方的说:“先生需要谁,随便挑。”

孙武走下将台,在吴王的卫兵中挑选一人担任执法官,二人为传令官,两人为鼓手,再命三十名士兵手执兵器站在四周维持纪律。

随后,孙武命宫女分为左右两队,命邹妃手持红旗率左队,命妤妃手持蓝旗率右队,大家一律右手持剑,左手握盾,并向宫女们讲解队列行进的规则要领:“第一声鼓响,两队齐起;第二声鼓响,左队右旋转,右队左旋转;第三声鼓响,各挺剑为战争之势;鸣锣收兵,两队各归原地。”

(知道孙武为什么叫兵圣了吗?几千年了,现在还在用他的方式练兵)

没有人听孙武说话,宫女们全都掩面而笑,邹妃、妤妃甚至向将台上的吴王飞媚眼,逗得吴王哈哈大笑。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9)

演练开始,第一声鼓响后,宫女们或坐或站,仍然是叽叽喳喳,嬉笑不止。

“传令官!”孙武大声呵斥,“重申军令。”

传令官再次重申军令:“第一声鼓响,两队齐起;第二声鼓响……”

孙武等他说完,厉声道:“大家听明白了吗?凡不从军令者,按军法从事!”

战鼓再次敲响,宫女们仍然东倒西歪,嬉笑如常。

孙武撸起袖子,亲自擂战鼓,并命令传令官再次重申军令。邹妃、妤妃及宫女们依然如故。

孙武大喝:“执法官,士不从命,该当何罪?”

执法官大声回答:“斩!”

孙武命令道:“兵士不可尽诛,罪在队长,将两个队长拉出去斩了!”

执法官迟疑了一下,还是扭头命士兵将两个宠妃捆绑起来,推到队伍前面,准备行刑。

“大王救命!大王救命!”邹妃、妤妃吓得面容失色,大声呼叫。

吴王见孙武要斩自己的爱妃,立即派伯嚭去给孙武传话:“寡人知道将军能用兵了,请饶恕邹妃、妤妃,没有他们,寡人吃不好、睡不安啊!”

孙武面无表情地说:“我既然已被任命为将官,将在军,虽有君命而不得受,如果徇君命而释放违令之人,何以服众?何以治军?又何以胜军?”

(这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子兵法.九变篇》)

伯嚭哑口无言,灰头土脸返回将台。执法官手起刀落,当场将二妃斩了。

吴王目瞪口呆,宫女们更是吓得花容失色,胆战心惊。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10)

孙武在宫女中再挑选两位队长,令鼓手重新擂响战鼓:

一通鼓响,两队宫女排列队形,相对而立,行动迅速,队伍整齐划一。

二通鼓响,两队宫女各自持盾操刀,快速疾进,左旋右转,变幻无穷,犹如沙场冲锋陷阵一般。

三通鼓响,两队宫女互相拼搏砍杀,刀来枪往,精彩又激烈。

锣声响起,两队宫女各自收回兵刃,列队转身,前进数步,肃立在孙武面前。

四周围观的人鼓掌喝彩,气氛高涨。

孙武派人报告吴王,“我帮大王训练一支枕边亲兵,平时可以服侍你,万一遇到危险,还能从床上跳下来帮你杀敌。请大王检阅!”

吴王两个宠妃被斩,心里很不痛快,强忍怒火,不高兴地说:“辛苦了,解散队伍,回馆舍歇息去吧!”

这就是孙武斩姬演兵的典故,吴王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启用孙武,就算后来让他带兵,一开始也是客卿的身份,直到帮吴王阖闾干掉心腹大患盖余、烛庸,才封了将军。

孙武是个将才,毫无疑问,却不懂政治和上位者的心,或者说他懂,只是不想改变自己,所以他注定无法在官场立足。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11)

兼职将军:五战五捷,柏举之战

吴王一边采取孙武的“疲楚战术”,跟楚军打运动战,一边加紧练兵,寻找外援。

吴王一直问孙武,什么时候伐楚?孙武总是说时机未到。

直到公元前512年,吴国与蔡、唐结盟,楚国令尹囊瓦率军伐蔡,孙武以救蔡国为借口,大兴伐楚问罪之师。

孙武下令,吴军兵分两路,伍子胥为陆军首领,孙武率水师出征,夫概为水师先锋,唐、蔡两军分左右翼,吴王阖闾随水师同行,伯嚭任保驾将军,保卫吴王安全。

伍子胥率陆军走南路,先出发,从云娄、鸡父、越隘门关至柏举,达汉水。

孙武率水军走北路,溯淮河西上,驰救蔡国,然后弃舟登陆,折身南下,赶往汉水与伍子胥会师。

孙武率水师沿淮河溯流而上,百舟扬帆,千船破浪,声势浩大,但是速度却很慢,太阳偏西,孙武就下令船靠码头登岸,安营扎寨,吃饱了就睡觉,连续好几天都是这样。

吴王坐不住了,不停的催促,孙武微微一笑:“当快则快,宜慢则慢,我军并非赶去与楚军交锋,而是去送客回乡,故而不必着急。”

孙武叫吴王疑惑,接着说:“大王请想一想,囊瓦一旦得知吴军将至,必定闻风而逃。既不交战,何必匆忙?我军于途中养精蓄锐,让楚军在蔡国苦战,岂不是对我军伐楚大为有利?”

吴王还是有些不放心,但是见孙武胸有成竹的样子,不便再说什么,任由大军慢腾腾地行进。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12)

果然,当吴军快到达蔡国时,蔡昭侯、唐成公来迎接,说楚军已经撤退了,然后让人带了很多美酒牛羊肉,犒劳吴军。

孙武却一反常态,下令让大家整备军队,立即赶路。

“赶路?上哪里去?”吴王问道。

“追赶楚军。”

“什么?楚军既退,蔡围已解,何不稍歇数日再走?”吴王很不理解。

“吴军救蔡,宜慢不宜快,现在是追赶楚军,宜快不宜慢,兵贵神速啊!”

蔡昭侯正担心吴军走了,楚军又来,一听吴军要去追赶,喜出望外。“大将军,吴军追赶楚军,追到哪里?”

孙武斩钉截铁地说:“一直追到楚国的都城去!”

见蔡昭侯和唐成公瞪大眼睛,孙武又说:“吴军若就此回师,楚军势必再来,吴军又再来,岂不要吴军往返奔波?既已出师,索性就打到楚国都城去,以解二君的后顾之忧。”

孙武这番话,只字未提吴王有伐楚称霸中原的野心,也没有提伍子胥伯嚭报仇的话,只说为了解蔡围才进兵楚都。

不仅送了人情,还赢了道义和舆论上的支持。

孙武命夫概留守淮汭,大军弃舟登陆,折身西南,赶往汉水。沿途山高路险,草深林密,还有野兽出没,特别是越义阳三关,飞鸟不至,猿猴愁攀,谁也不会料到吴军会走这条路。

一路上,楚军将领囊瓦带着将士们慢慢撤退,以解多日攻战的疲劳,不料才一天,就听探子报告,说吴军追来了,相距只有三天的路程。过了一天,探子又来报告,说后无追兵,吴军不知去向。

囊瓦心慌不已,立即一边派人向楚王报告,请求支援;一边指挥楚军在汉水西岸安营扎寨,把船系在岸边,吴军无船就过不了江。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13)

楚王一听惊慌失措,急忙让沈尹戍带兵支援囊瓦,一旦吴军过了汉江,楚都危也!

沈尹戍是个厉害的大将,他来了后让囊瓦固守,不可过江,就算对岸辱骂,也要强忍。

沈尹戍则带领一支兵马,绕道去淮汭河口,出其不意地将吴军船只焚毁,再回头到汉东关津隘口设下埋伏,阻断吴兵退路,然后两方人马再前后夹击,让吴军首尾不顾,进退不得。

孙武对楚军动向了如指掌,他派专毅率兵一万,抄近道日夜兼程驰援淮汭,并给夫概下死命令,淮汭事关大局,只许胜,不许败。

可能是天佑吴军,囊瓦不知道哪根筋抽了,听下属说沈尹戍要是抢了头功,到时候他令尹位置就不保了,又打听孙武只有三万人,于是下令楚军渡江作战。

囊瓦率领楚军渡过汉水,不见吴军一兵一卒,以为孙武怕了,心中大喜,下令大军在吴军留下的旧寨扎营。

第二天,开赴柏举,一路上随处可见吴军丢弃的破衣残锅。第三日囊瓦在柏举列阵,摆开一副与吴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伍子胥率五千人马,将楚将史皇一万精兵打得抱头鼠窜,楚军首战大败,气得囊瓦破口大骂,决定当晚夜袭吴军。

谁知孙武早有预料,留下老弱病残在军营,假装饮酒作乐,其他精锐部队埋伏在暗处,杀得囊瓦措手不及,等他好不容易逃回大营,发现楚军大营早已被伍子胥攻占,只能仓皇逃走,路上遇到来支援的楚国薳射老将军。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14)

薳射一直看不惯囊瓦,不管他什么官职,大骂囊瓦轻敌、自作聪明,囊瓦自尊心受不了,立刻与他对骂起来。薳射一怒之下,带着本部兵移居他营。

这时候,史皇又给囊瓦出了个烂主意,让他在营帐外挂一个免战牌,然后引吴军去攻打薳射的大营,等他支持不住,再出兵夹击吴军,不仅脸面有了,回去也好向楚王交代。

囊瓦竟然采用了,不过他也很倒霉,碰到了不讲武德的吴王弟弟夫概,这家伙立功心切,不等孙武同意,自带五千人直奔囊瓦大营。吓得囊瓦不敢求救,直接带着几个心腹,抄小道投奔郑国去了。

伍子胥杀进楚军大营,与薳射老将打得难舍难分,薳射因惦记撤退的儿子薳延,一时不察,被伍子胥斩于马下。

后来的吴军推进很快,大将沈尹戍率兵回援,也没能挽回颓势,孙武一个驴子磨麦计攻破麦城,又挖渠水淹纪南城,仅十几天的时间,就攻进了楚国的郢都,吓得楚王弃城而逃。

孙武是历史上第一个攻进楚国都城的人,他仅用三万兵马干倒楚军二十多万,千里奔袭,五战五捷,柏举之战创造了又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15)

如果不是夫概趁吴王阖闾在楚都享乐,跑回吴国称王,让阖闾乱了分寸,又给了申包胥去秦国借兵的时机,楚国很可能就灭亡了。

阖闾回吴国不久,便接到边界奏报,越国正蠢蠢欲动,于是下令让伍子胥、孙武退兵。

楚国灭亡只差最后一步,孙武最终输给了政治!

止戈为武:归隐著兵法

吴王论功行赏,正考虑怎么奖赏孙武,孙武却提出母亲病重,要辞官回乡探母。

“长卿兄真的要辞官归隐吗?”伍子胥上门劝说。

“子胥兄的兴兵之法,对我启发很大,火攻养邑、减灶痹敌等妙策,都是千古奇兵!今再思来,所著兵论,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做官入仕,非孙武所愿,我当退隐山野,专心研究兵法,以传后世。”

伍子胥沉默的点头,不再相劝。

“在郢城,吴王不听劝阻,毁坏楚室宗庙,欺霸楚王妃嫔,强抢百姓财物,骄奢淫逸……自古贤臣,当功成身退,而今你大仇已报,何不与我一同离开官场这是非之地?”

“我是楚国叛臣,谁又会收留我呢?唯有吴国尚可立足。”

孙武见伍子胥说得凄然,不好再言,两人只好饮酒饯行。

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及著作(贤臣孙武战绩平平)(16)

几日后,孙武拜别吴王,带着他赏赐的几大车财货一路向西北行走。

到吴楚边界的棠邑投宿,此处原来正是伍子胥哥哥的封地,因吴楚大战,百姓饱受战祸之苦,青壮年伤亡惨重,有千余户皆是孤寡或病残,无依无靠,这些人缺衣少食,极度贫困。

孙武不忍,将几车财货留下,交代当地邑宰以吴王的名义分给大家,千万不要提他的名字,安排完后,他带着一辆来吴时的破车及几十捆竹简,飘然而去。

【结束语】

孙武是一个很了解自己的人,活得通透,活得清醒,不管什么情况下,他都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该放弃什么。

他可以为情义出仕为将,也可以为理想放弃官职。

他知世故,而不世故,世间有几个人能做到坚守本心,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

兵圣之誉,实至名归!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伍子胥的复仇之路》《吴越春秋》《吕氏春秋》《东周列国志》《兵圣孙武》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未特别注明,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懒虫说​​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