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马桶,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生活必需品,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马桶最初由哪个国家发明的?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马桶最初由哪个国家发明的(马桶为什么叫马桶)

马桶最初由哪个国家发明的

说起马桶,想必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件生活必需品!

在古代,马桶是指大小便用的、有盖子的桶,叫做“马子”。

古人最早把上厕所叫做“更衣”,当时有钱的富户人家,上厕所是需要换新衣服的。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讲过:南朝首富石崇最喜欢炫富,他家里的厕所修建得是富丽堂皇,门口还站着十多名青春靓丽的侍女。

手里端着檀香粉、沉香汁等各种香料,还有崭新的衣服,恭迎侍奉每一位如厕的客人。

当然,一般的穷苦人家,是不具备“更衣”条件的。

在当时如厕还是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

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大约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讲文明了。

我国最早的厕所,就是房屋旁边挖个坑,叫做“坑厕”。

虽然解决了随地大小便的问题,但是把厕所建造在路边,个人隐私全部暴露在人来人往的视线中,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带有视线屏障的厕所便出现了。

据西周《仪礼·既夕礼》中记载:隶人涅厕。

意思就是说掘地为厕,积满了后就让奴隶把坑填上,再挖新的。

“坑厕”也可以算是中国厕所的鼻祖了。

到了夏商周时期,厕所就不再是挖个小浅坑了,而是挖一口又大又深的井来当成厕所。

由于“坑厕”又大又深,又没有任何安全防护措施,人们在如厕时蹲得时间久了,腿脚就很容易发麻,稍不留神就会跌入深深的粪坑里,轻则骨折,重则小命不保。

所以说在当时上厕所还是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你净乱讲,哪有上厕所还有危险的?

为了让大家相信,我在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

据《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晋侯)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81年的一天中午,晋景公姬獳在品尝新麦之后觉得腹胀,便去厕所屙屎,由于不慎跌进粪坑。

等被人们打捞上来时,晋景公已是“满身尽带黄金甲”,早被粪便浸溺而亡了。

朋友们,晋景公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殉难于厕所的君主。

由于晋景公的死因不甚光彩,所以史书中也就没做过多的记载。

大家可想而知,堂堂一国之君的皇家专用厕所尚且如此,更何况平民百姓的厕所呢。

这也暴露出当时厕所的简陋,就连堂堂的一国之君都发生此等不幸大事,一时间举国上下都对如厕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空前高涨。

于是,人们便发明出安全系数较高的厕所了:在“坑厕”的两边安装上扶手,这样即便是蹲的腿脚酸麻,可以用手把着扶手,就能安全离开厕所。

这样,晋景公的悲剧就不会再重演了。

所以说在当时,如厕还是具有相当的危险性的。

刘邦是“马桶”的最初发明者:

“马桶”最早被叫做“虎子”,也没有“便壶”、“夜壶”之说。

要说“马桶”的起源,我们还得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汉高祖刘邦。

“流氓皇帝”汉高祖刘邦没啥文化,也看不上读书人。

据说有一次,有位儒生拜见他时,可能是言语之间冒犯了他,刘邦一时尿急,为了不至于像晋景公一样掉进厕所,就一把将儒生的帽子取下来,背过身往帽子里面撒了一泡尿,以示侮辱。

顿时,半帽子热气腾腾的尿便呈现在众人面前。

于是,最初的便器雏形模样就出来了,您还别说,它的形状和儒生的帽子还真有几分相似。

虽然刘邦的做法不太正式,但也可以说刘邦是“马桶”的发明者了。

于是“马桶”的历史就开始被翻开第一页,之后便有好事者受刘邦的这一“壮举”的启发,举一反三,“便壶”、“夜壶”也就诞生了。

便壶为啥又叫作“虎子”?

据《西京杂记》记载: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

据说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射死一只老虎,为了表示对猛虎的蔑视,便命工匠制成老虎形状的铜质“便壶”,然后把小便解在里面,于是人们便把这称为"虎子"。

李世民最终将便器命名为马桶:

如果说便器一直流传下来,我们如今的“马桶”很有可能就叫做“虎桶”。

然而“虎子”得遇唐太宗李世民,才被命名为“马桶”。

原来,当李世民每次对着这个“虎子”嘘嘘时,心里总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为什么呢?

原来,李世民爷爷名字叫做李虎。古代讲究“避尊者讳”,皇帝爷爷的名字用在便器上,实在有失皇帝颜面。

于是李世民一番苦思冥想后,考虑到人对着“虎子”嘘嘘时,有点像扎马步的动作,于是李世民把“虎子”改名为“马子”。

直至后来,便器的形状逐渐改为桶形,于是就有了“马桶”的叫法。

写在最后:

朋友们,这么看来,马桶的来历真是不小:刘邦定的形,李世民定的名,可见中国两个最强帝国的君王都参与了马桶的设计。